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巧克力囊肿,不能忽视术后管理

2021-07-14 14:43:00

  巧克力充满让人快乐的“魔法味道”,但有一种以它冠名的疾病——巧克力囊肿,却是很多女性朋友的噩梦……患者不仅每个月的“那几天”要经历剧烈的小腹痛,而且该病还是女性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现代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巧克力囊肿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却有恶性肿瘤的蔓延、种植、转移等特点,缠缠绵绵,久治不愈。

  就在前两天,我接诊了一位43岁的患者刘女士。刘女士早在8年前就被确诊患有巧克力囊肿,反反复复“战斗”到现在病还是没好。用她自己的话说,真是一波三折、不堪回首!

  两次手术均复发,刘女士绝望了

  时间拉回到2013年年末,在来“大姨妈”的那几天,刘女士的肚子疼得异常厉害。开始想忍一忍,却没想到这疼痛一波比一波厉害,只好到医院妇科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告诉刘女士,她这次的疼痛并非是痛经,而是因为卵巢上长出一个巧克力囊肿,大小约5厘米,建议尽快手术切除。一听到要手术切除,刘女士顿时害怕,让医生开些止痛药就回家了。

  此后刘女士与巧克力囊肿倒也是“相安无事”,她以为囊肿已经消停或消失。可次年5月,刘女士又经历了一波难以忍受的疼痛。这次到医院检查时,囊肿增大到6厘米,在医生的强烈建议下,刘女士接受了第一次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刘女士恢复得很好,可惜好景不长,2016年5月,她卵巢上又长出一个大小约5厘米的囊肿。想着上次手术后仍然复发,刘女士决定先忍着不治。可2018年7月,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她的巧克力囊肿已经增大到9厘米,必须要做手术。这一次,医生先给刘女士注射了一针GnRHa药物,这是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组织的生长;之后进行了第二次腹腔镜手术,切除了囊肿。

  已经手术两次了,总不会再复发吧?可是,命运和刘女士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仅在第二次腹腔镜手术后的5个月,她卵巢上的同一部位又长出一个大小约6厘米的囊肿。无计可施的刘女士决定尝试下中医疗法,然而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之后经期腹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月经量也越来越多,还伴发严重贫血和子宫肌腺症。刘女士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来门诊时绝望地问我:难道还是手术吗?然后再次等复发?反反复复永远循环下去吗?

  没有一蹴而就的办法,只能“慢工出细活”

  卵巢巧克力囊肿又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情况。正常情况下,女性来月经时,子宫内膜会脱落,从阴道排出体外。但有一部分女性的子宫内膜“不守纪律”,擅自跑到卵巢,并就此安营扎寨。每逢月经期,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受激素的刺激,也少量出血,出的血又不像子宫内的月经血有通道排出体外,而是由腹膜包裹,再出血再包裹,月复一月地积聚,一层一层包裹成为一个囊肿,而里面的渗液就像巧克力糊状,深咖啡色,又浓又稠,故称“巧克力囊肿”。此外,子宫内膜还可能进入子宫肌肉层“扎根生长”,引发子宫肌腺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几乎没有一蹴而就的办法,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需要多种治疗手段,在术前术后配合使用。刘女士来到我的门诊时,她的囊肿已经达到14厘米,子宫肌腺症病灶达到10厘米。在全面评估后,我为她制定了“药物缓解症状-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药物管理防复发”的综合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药物治疗。每月为刘女士注射一次GnRHa。用药3个月后,刘女士的疼痛、贫血和精神状态有所改善,巧克力囊肿并没有缩小,但子宫肌腺症的病灶缩小到6.1厘米。

  第二阶段:手术。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囊肿和肌腺症病灶,暂时解除刘女士的“危机”。

  第三阶段:术后管理。即使做了手术,巧克力囊肿术后5年累计复发率也高达40%,7%的患者在4年内再次入院,且囊肿可以发生癌变,危害患者生命。因此,我建议刘女士像对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把巧克力囊肿当作“慢性病”,制定长期管理计划,使用药物控制病情复发,避免重复手术。

  术后做到3个重视、3个预防

  从客观上来说,巧克力囊肿易复发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手术中病灶被遗漏(客观原因);第二,新发病灶出现(客观原因);第三,术后管理没做好(主观原因)。刘女士应该就属于第三种情况,因为她告诉我,术后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药,但她认为手术都做好了,也不疼了,没必要继续吃药。当然,我上述提到的3点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导致疾病很快复发,给身体健康和经济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3点都不能忽视,患者应该做到——

  三个重视:重视疾病的早期识别与临床诊断;重视全疾病病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以及疾病产生的累积效应;重视干预的远期获益。

  三个预防:预防疼痛带来的生活负面体验(近期目标);预防生育力受损,平衡生育计划与生育力保护的关系(重要目标);预防次生并发症(远期目标)。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上一篇:《家庭医药》
下一篇:眼睛“缺水”如何拯救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