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为什么我们会乐此不疲谈“凡学”

2022-02-23 13:28:00

  2020年12月,“凡尔赛文学”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什么是凡尔赛文学?凡尔赛的出处是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主要内容是讲述路易十六妻子的上流社会生活故事,很有贵族气息,于是微博博主@小奶球就用凡尔赛来指代“朋友圈贵族”。她表示,“就想用这个词嘲讽那些人,他们无疑就是想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语气来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

  具体而言,“凡尔赛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微博认证为作家的博主@蒙淇淇77的“凡尔赛创作”,便成为大部分人第一次见识这种文体的案例。先上几条她的微博让大家感受这扑面而来的“凡味”:

  去年有阵子难过要死,特别想哭,给他打电话,他说哭吧,我说一个人在家哭太惨了,要去维多利亚港哭。他说好,于是订了最早的机票。当晚我们就到了香港。维港夜景闪耀又温暖,他从后面抱着我,我从没哭得那么痛快过。那时就发誓,要赚很多很多钱,在他难过时也陪他去巴黎哭,去纽约哭,去伦敦哭。突然觉得他太省了,重要场合穿10多万的KITON高定,平时上班也就3万多的ZEGNA山羊绒桑蚕丝西装,皮包万年不变的ARMANI。但平时出去玩,他都优衣库、adidas,几百块,当然吃法餐fine dining时会换。刚我跟朋友吐槽,朋友说:“帅哥穿什么都好看,你看他高中穿大麻布校服,不也是男神?”

  现在大家应该感受到了,“凡尔赛文学”就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学。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而深谙“凡尔赛文学”的人,就被称为“凡尔赛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过都不乏“凡尔赛人”,下面这些话你肯定听过——

  •我都没复习,怎么又考了第一?这对那些努力学习的人也太不公平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我不化妆的时候,还是有那么多人跟我搭讪。

  •为什么领导又给我安排这种头等大事,公司就没有点靠谱的人了吗?

  •男朋友给我买了一个 Gucci 的包,可是颜色真的好丑哦!直男真的土!

  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凡尔赛文学?其实,这可能与以下3种心理活动有关——

  心理活动一:低调地进行“印象管理”

  加拿大著名社会学家和作家戈夫曼在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的“戏剧论”又称为“印象管理”。他认为社会交往就像戏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某个角色,以在社会互动中竭力维持一种与当前社会情境相吻合的形象,确保他人对其做出愉快的评价。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印象管理”意识,想要给大家呈现自己想要呈现或者是大家想看的内容,所以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我们都会尽量选择自己看起来最好看的照片,配上“低调奢华”的文案,力图把主流认可的美貌、金钱、地位、成功、善交际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直接炫耀可能会让人反感,凡尔赛文学的出现,可以满足大家“低调”地进行印象管理。

  心理活动二:失败的“过度补偿”

  大家一边吐槽着“凡尔赛”,一边也难免疑惑:为什么他们宁可冒着被拆穿的风险,也要虚构出一个不存在的自己呢?这其实与心理学上“过度补偿”这一概念有关。“过度补偿”最早由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是指个体不仅要弥补某一方面的不足,实现正常的补偿,还要努力使自己补偿的结果超越普通人,形成一种优势。

  过度补偿可以分为成功的过度补偿和失败的过度补偿。成功的过度补偿是指这种补偿建立在个体对自己、他人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极大的努力使以前的缺陷转变成优势,从而补偿某种缺憾,达到对自我的再创造与超越。失败的过度补偿是指一种不正常的过度补偿心理,个体无法正视自己的缺陷,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最终只有通过侵害他人的方式来消解自卑感。对于那些并不富裕的人,物质上的匮乏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空虚和自卑,为了掩盖这一“缺点”,他们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打造自己的“贵族形象”去得到别人的关注,从而获取内心一时的满足。“凡尔赛文学”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夸张的描写迎合幻想,埋怨的语气又掩盖了真实目的,看起来“恰到好处”。

  心理活动三:攀比心理在作祟

  从小,父母就让我们和别人比学习,其实我们在那时也想反问父母,怎么不比比家庭条件呢?只不过那时都怕挨揍,没有说出口罢了。攀比心理也是非常的奇怪,比如两个一起长大的闺蜜,不论关系有多好,只要有一个人主动地挑起攀比之战,那么两个人持续性地激烈对抗就会很容易上演:一个人晒三亚的沙滩,另一个人就晒国外风光;一个人吐槽新买的宝马颜色太丑,另一个人就开始吐槽老公送的玛莎拉蒂太晃眼。殊不知,过分追求外在的条件,只会让人在攀比心理中逐渐丧失自我。学术上有个名词叫“谦逊式自夸”,一些人渴望同时获得他人的钦佩和好感,于是将可以得到钦佩(自夸)和得到好感(谦逊)的两种行为不太聪明地结合了起来。而这也是我们嫌弃“凡尔赛人”的原因,他们用看似满不在乎的口吻炫耀着自己并不拥有的东西,还不愿意承认自己在炫耀,会给人很“假”或者很“装”的感觉。

  事实上,自夸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想要获得喜爱与尊重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整自我表达或者说是自夸的方式与分寸。那么,该如何把握好“度”地进行自夸呢?给大家以下两个小建议——

  1.态度真诚

  人生中总有那么些时刻想要炫耀:自己超体贴的另一半;自己如何被领导器重和赏识;自己努力打拼攒下的财富……这些本身都是值得我们开心和自豪的经历,因此,不妨自然、直接地展现出自己对这些经历的兴奋和喜悦,和那些愿意倾听的朋友、家人们分享自己的快乐。毕竟,真诚比假装的谦逊更受欢迎。

  2.去掉修饰

  在有些社交场合,我们的确需要展现自己的优点,但如果在谈话中过于关注如何展示自己,未免又显得太把自己当回事。适度自夸的关键技巧就是:去掉修饰,平铺直叙。比起花里胡哨地思考措辞,平铺直叙往往更容易收获大家的祝福和赞许。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