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81104_32626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技潮》

《科技潮》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4:00

《科技潮》杂志由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办,1989年创刊,是集宣传科技政策,报道科技新星、介绍高新技术成果、分析科技动态、进行科普教育等于一身的综合性科技月刊。

文章数
分享到:

让科研成果惠及百姓生活

2008-11-04 23:56:16

  一个夏日的午后,在久违了的校园里,原本抱着采访目的的记者,却上了一堂“久违”了的化学课。唯一不同的是课程的内容由简单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变成了更为复杂的碳纤维和纳米材料,而上课的学生只有记者一人。

  无处不在的碳纤维

  谈起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原本有些腼腆的赵东林开始侃侃而谈:碳素纤维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既有碳材料“硬”的固有本征,又兼备纺织纤维“柔”的可加工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这些优越的性能,使它成为高新技术纤维领域颇受关注的品种之一。如把它应用在飞机、火箭火焰发射口处,可以显著减轻重量,提高有效载荷,改善性能,因此它是航天工业不可多得的重要结构材料。此外,碳纤维广泛应用于建筑、体育器械、纺织、化工机械及医学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比如:钓鱼竿、球拍等。

  虽然碳纤维用途广泛,但在科研生涯的开始阶段,赵东林的研究对象却是纳米材料。从1993年获硕士学位后开始研究的纳米陶瓷材料,到1999年从事博士后研究时的纳米碳材料,再到现在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方向的变化并没有阻挡赵东林前进的脚步。

  多年来,赵东林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碳管、纳米雷达波吸收剂、吸波材料、纳米碳纤维、螺旋形碳纤维、新型碳功能材料、定向集热治疗肿瘤医用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作为项目负责人,赵东林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防基础研究项目1项、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2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研究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3项,作为技术骨干先后承担“九五”国防科技预研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5项研究课题。

  科研需要持之以恒

  在采访中,赵东林坦言从事科研工作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但在他看来,凡事都有规律可循,科研工作也不例外。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历程,赵东林认为,要想做出成绩、取得科研成果,就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开放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一颗好奇心。

  赵东林表示,在科研工作中,一旦确定了研究方向以后,尤其是对于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言,没有近似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其研究难度可想而知,研究过程有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坚持,持之以恒的精神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在科研过程中,有的时候赵东林也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自己知识积累有限。因此要经常与领域内的专家、教授进行讨论交流,他们的一句话往往会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在赵东林看来,保持一颗好奇心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对于启发自己的思维以及解决自己领域的问题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的作用。一个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是培养自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前提,也是使自己进行创新的原动力。对于新的科技报道以及进展,赵东林经常会给予关注并认真思考。

  近年来,赵东林还与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合作,制备出定向集热治疗肿瘤医用纳米磁性热籽材料,目前已经制备出能够用于注射的水基纳米磁性流体,发热性能满足医用要求。

  “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成果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造福百姓,赵东林感到由衷的欣慰。

  赵东林 现任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碳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雷达波吸收剂、吸波材料、纳米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等的研究工作。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上一篇:预防肠道病原体 需改进公厕的卫生管理
下一篇:鸟类为何利用地磁迁徙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