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1219_32630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技潮》

《科技潮》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4:00

《科技潮》杂志由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办,1989年创刊,是集宣传科技政策,报道科技新星、介绍高新技术成果、分析科技动态、进行科普教育等于一身的综合性科技月刊。

文章数
分享到:

气候变化中的“玄机”

2009-12-19 22:03:29

  新近进行的冰核钻探和海冰监测结果表明,尽管专家对南极洲西海岸冰雪消融感到担忧,但南极洲大部分地区的冰并没有大面积融化。与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全球变暖正使南极冰盖融化的观点相反,南极洲许多地方的冰在增加。4月中旬,南极条约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在为此次会议准备的报告中指出,南极“最近几十年气温大幅下降”。

  以上这些跟人们通常印象和全球变暖趋势“反拧”的信息,近来时有所闻。比如,2005年冬天,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出现在欧洲的极冷天气现象(有多人被冻死),就让人困惑不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全球变暖这一概念提出之前,大多数的气候末日预言者预测到我们早该到了另一个冰川纪,其预言基础是冰川纪按照有规律的周期来去(但它们的周期在改变,而且频率不可预期)。

  甚至,已有以全然迥异于当前主流观点的态度来讨论全球变暖议题的著作问世。如美国环境科学教授S·弗雷德·辛格与环境方面的专题文章撰稿人丹尼斯·T·艾沃利合著的《全球变暖——毫无来由的恐慌》就宣称:地球气候现在正处于现代暖期,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微不足道。有证据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充其量只是扮演了一个次要的角色。相反,如果我们往回追溯到有100万年历史的气候变化历程中就会发现,温和、适度的全球变暖只是气候周期中自然变化的一部分,并不像公众害怕的那样危险。

  但是,对于这样的观点,生态学家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虽然人们很少会故意制造环境问题,但大多数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各地无数小规模和看似微不足道的环境污染行为的总体表现。只有对气候变化及其可能有的负面影响采取谨慎而积极的预防政策才是合理的,因为这是一场我们输不起的行星实验,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采取非延缓的负责任的行动。

  2007年11月,英国媒体曾就“为什么大多数人漠视气候变化?”的心理实验的结果作出分析,同时指出:其他人的无动于衷会让我们低估自身的安全;坐等其他人率先采取行动是人类的本性。读罢这两篇文章,我不由地想起了一种说法:人要么是变化的作用者,要么是变化的受害者。这“变化”,又蕴涵了多少玄机和不确定性啊!

  的确,在目前的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问题上,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另外,来自计算机模型和其他来源的数据常常也是模棱两可的,这便使得整个全球变暖事件的时间进程和准确本质产生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引发了诸多争议,甚至使得有些科学家怀疑,对于现今的气候变暖现象,到底有多大份额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他们认为计算机模型并不能充分反映气候的自然易变性,也不接受作为证据的模型结果。

  不管怎样,未来的气候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如何看待它的。因为我们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当科学家们无法确切地说出到底会发生什么时,政治家们都习惯性地“打发”他们回去做更多的研究。这无可厚非,但在气候这件事情上,等待一个确定的答案,或许就意味着永远等待。

  环境学者常常向我们描述这样一种困境:在处理全球变暖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等到科学的确定性完全确立之后才出台措施或采取行动吗?假如我们继续观望、等待,那将要冒多大的不可避免的灾难风险?哪里又是危险的边缘呢?会不会有那么一天,生态系统在人类毫无预感的情况下达到某个临界值后突然发生崩溃,任凭我们如何努力都于事无补了?

上一篇: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下一篇:意志在“臭皮囊”中挣扎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