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405_32549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大众》

《科学大众》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创办于1937年,是我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科普刊物之一。现由江苏省科技厅主管、江苏省科协主办。70多年来,杂志秉承“科学大众化、大众科学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为提高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文章数
分享到:

听叶永烈讲述《十万个为什么》的秘密

2014-04-05 20:16:47

听叶永烈讲述《十万个为什么》的秘密

□文/本刊记者 白玉磊 沈茸茸

 

在中国,《十万个为什么》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自从19614月出版以来,累计印数已超过1亿册。作为唯一参与过第一版至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写作的作者,叶永烈对这部“超级畅销书”的背后故事了如指掌。20131220日,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记者采访了作为嘉宾前来参加会议的叶永烈,听他讲述了《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秘密。

 

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

很多人都问过叶永烈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机遇使得他20岁时就能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叶永烈晒出了他上小学时的第一张成绩报告单——作文40分,语文40分。这不由得让人们感叹,一个作文不及格的学生是如何成长为一个作家的?

叶永烈回忆说,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使他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有一天,他路过当时的《浙南日报》,看见门口有个绿色的投稿箱,于是就心血来潮写了一首诗投了进去。几天后,叶永烈放学回家,刚一进门,父亲就拿着报纸兴奋地告诉他:“你的诗登出来了!”自此,写作成了叶永烈的爱好,陆续发表了不少的诗歌、小说。

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后,叶永烈还是喜欢写文章,他开始用文学笔调去描述化学。一天,他逛新华书店时,买了本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塑料的一家》。这本书给了他莫大的启示,因为他写的化学小品大都关于有机化学,而有机化学的“主角”是碳元素,于是他忽然有了“灵感”:为何不写一本讲述碳的科普故事书?就这样,他花了半个多月完成了《碳的一家》,寄给了少年儿童出版社。几个月后,他平生第一本书出版了。

叶永烈自认为他的运气非常好,因为当时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曹燕芳正在编写《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由于《碳的一家》文笔活泼,曹燕芳就邀请叶永烈参加写作。他就写了5个“为什么”寄去,曹燕芳一面热情地给予肯定,一面指出不足,并鼓励他继续写下去。结果,《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初版本共收175个“为什么”,叶永烈一个人就写了163个。

接着,叶永烈又为《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气象分册写了27篇,为农业分册写了89篇,为生理卫生分册写了43篇。就这样,叶永烈成了《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初版本最初出5卷,共971个“为什么”,他写了三分之一。

丛书出版后,少年儿童出版社收到了数千封读者来信,提出近5 000个问题,要求补充进书里。为适应读者需要,出版社很快就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版。之后,又陆续出版了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和如今的第六版。

26832

叶永烈给《科学大众》杂志题字

 

《十万个为什么》这个书名从哪儿来

其实,《十万个为什么》这个书名并不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首创,苏联著名的科学文艺作家伊林就曾写过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叶永烈在上中学时就看过这本书,并有着深刻的印象。叶永烈后来写《十万个为什么》,也受了伊林很大的影响。凑巧的是,伊林也是化学出身。

不过,“十万个为什么”真正的首创者是19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小说家、诗人吉卜林。吉卜林写过这样的诗:“五千个在哪儿,七千个怎么样,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为何一炮打响

《十万个为什么》之所以能够一炮打响,叶永烈认为,这是因为这套书题目内容广泛,每篇文章短小精悍,虽然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但由于内容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所以青年读者甚至成年人也喜欢。

在关注《十万个为什么》的人们之中,还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叶永烈在2011年出版了长篇传记《钱学森》,为此曾多次采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钱永刚回忆说,他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爷爷托人从上海买到一套第一版的《十万个为什么》。钱学森看了之后,认为值得让钱永刚看。正值暑假,钱学森规定钱永刚每天必须看40页,并对他说,“看不懂就问我”。

 

科普书应该是青少年阅读的“主食”

如今,《十万个为什么》在科普读物市场上仍然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这既让人感到高兴,又让人觉得遗憾,因为这种状况一方面证明了《十万个为什么》的经久不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当代科普精品图书的匮乏。究其原因,叶永烈认为是现在的科普写作出了问题。科普写作,视角要新,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或者是在第二手资料上进行再创作。而现在的科普书,大部分是由第二手资料拼凑而成的。

在叶永烈看来,科普读物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应只是“点心”,而应该是“主食”。 通过阅读,给青少年一种科学的启迪,让他们产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真正获得科学知识。


26831

人物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1960年,叶永烈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1961年完成《小灵通漫游未来》。1983年之后,开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创作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截至201310月,叶永烈共出版各类文学作品150余部。

 



上一篇:轻松跑过5000 米——你有“运动心脏”吗?
下一篇:机械战士,出击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