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822_32337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打针西瓜”只是个童话

2012-08-22 14:31:16

17698

/云无心

人类从来不缺乏想象力,尤其对于食品。每当看到跟自己“心目中的食物”有所不同,有人就会认为它们不是“自然生长”的。“打针西瓜”是最近的一个例子。传说,奸商向没成熟的西瓜里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而这两种物质有着“破坏肝脏、肾脏的功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等毒性”。

对食品安全杯弓蛇影的公众,再一次忧心忡忡,许多人发出“西瓜也不能吃了”的喟叹。无辜的瓜农们,或许只能再一次无助地欲哭无泪。

然而,“打针西瓜”只是一种童话般的想象。

首先,通过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很难让生西瓜变得象正常西瓜一样红而甜。给人打针,药物能够迅速到达人体各处,这是因为人体有一个强大的血液循环系统。相比之下,西瓜如同一块切下的肉。对着猪肉打针,血液循环系统就不能发挥作用了。打进去的东西,只能通过“扩散”的方式在肉中慢慢渗透。做过咸肉的人就知道,要把一块不薄的肉腌“透”,需要的时间并不短。

西瓜也是如此。当把甜蜜素和胭脂红注射进西瓜后,它们首先会聚集在注射点,然后向周围扩散。扩散是一种缓慢的传递过程,距离越远,扩散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用糖水来浸泡水果,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糖进入“里面”,而西瓜要比通常浸泡的水果大得太多了。即使注射到西瓜中心,要等它们扩散到整个西瓜,也需要极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可能西瓜早就变质了。而且,这个时间,未必比把它们留在地里自己成熟更短。

当然,技术上的不现实并不代表着没有人去尝试,就像童话能让小朋友们相信一样,“打针西瓜”的传说也难免让一些像小朋友们一样天真的人去尝试。不过,即使真的存在“打针西瓜”,它也不会有着“破坏肝脏、肾脏的功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等毒性”。

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的甜味剂。跟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剂相比,它并不高效,甜味只有蔗糖的3050倍。它的优势在于,甜味比糖精更“纯正”,尤其是与糖精混合使用,可以彼此掩盖“异味”,从而更加接近蔗糖的甜味。此外,价格低廉也使得它比较受欢迎。

对甜蜜素的质疑起源于1966年。一项研究发现,它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可能分解为有一定毒性的环己胺。1969年,另一项研究指出,糖精与甜蜜素的混合物会增加老鼠的膀胱癌风险。于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禁止了它的使用。不过,这项致癌实验得不到重复,而大量其他实验证明甜蜜素可以安全食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JECFA)审查评估了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实验动物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1100毫克甜蜜素,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按照常规,把这个动物“安全剂量”的百分之一,作为人的安全剂量。

胭脂红的情况跟甜蜜素有点类似。它是一种合成的色素,稳定性比较好,能够用于各种食品中。它的安全性也有一些争议。此外,它含有铝,而铝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大量摄入的话可能损害神经。JECFA制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千克体重不超过4毫克。欧盟以前采取的是这一标准,后来把它降低到了0.7毫克,而美国没有批准它的使用。中国的标准是针对每一种食品具体制定的。总的来说,只要符合标准,可以认为没有什么危害。

对于农产品,人们很容易形成固定的形象。一旦与自己心中的形象不符合,就怀疑是“奸商捣鬼”,而进一步怀疑它“有害”。我们应该理解,动植物本身具有多样性,很多看起来“异常”的产品,仅仅是品种不同而已。还有许多“不正常”,只是生长条件控制不当导致的。这些“异常”,恰恰是“天然形成”的。我们应该关注这些“异常”,但是不应该一见到“异常”就用最大的恶意去展开丰富的想象。谣言损害的,不仅仅是无辜的农民,最终也是每一位消费者。


上一篇:世界末日会来临吗(一)
下一篇:逆反的后生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