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31128_32342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雾霾何时休(下)

2013-11-28 16:07:57

雾霾何时休(下)

杨文丰

 

5

PM2.5是突然街知巷闻的当红词语。PM2.5是什么?是悬浮于空气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

PM2.5是雾霾的主要成分,居然触发“诗情”。在癸巳“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姚檀栋大声朗诵过自己的戏作《沁园春·霾》: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

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经科学检测,普通口罩对PM2.5起不到阻隔作用。如果你戴着口罩,那么,雾和霾的细颗粒物将通过口罩表面,依然被你的鼻子吸入。

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PM2.5居然周身都朝四面八方挺着尖刺。它一进入人的身体,就不客气地“插”在鼻黏膜上、气管壁上

我突然想起好莱坞电影中那些庞大奇特的生物,遂想,这悬浮的雾霾不同样是奇异独特的病态怪物吗?

这个病态怪物,虽说虚胖有余,结实不足,却张牙舞爪,横行无忌,靠什么?靠的就是有不计其数的人一直在“勇敢”地给它输送“给养”。

我们天天都在朝天空排污,雾霾何尝不是以牙还牙,以污浊还污浊,热情恒定地“回报”我们?

雾霾,你的空间尺度,唯有雪落神州万里河山能够媲美,你何止覆盖京津等城市,何止覆盖东北华北你一到来,人类霎时就分不清是你吞噬了整座城市,还是城市和你融为一体。你造就了一座座“霾城”。

“霾城”之墙,不由石头砌就,更非钢筋混凝土,却色彩奇异,浓浓浊浊。如此的城墙太柔软了,柔软得几近于无,虽然略显老态,却比石头城墙更难推倒,散发超现实异味。

 

6

雾霾浓重、黑蛇云集之时,谁能否认这是和平空气里的大事故?

雾霾来时,“人与自然”的关系霎时获得了平日里完全不可能有的大简化,几乎被简化成了“人与空气”的关系。

人与空气的最佳相处态,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你在屋里读书,在山河间行走,如果硬要你说说空气给你的感觉,你或许会讲,是似有似无的。很显然,这时的你,不会产生要看看空气的念头。只有北风袭来你感觉太冷或热浪汹涌你感觉过热时,你才会关注空气。你平日里断断不会去想,空气啊,今天让我好好地看看你!你不会朝空气排放任何色彩及杂物。你不做伤害空气的事。

总之,人在空气里感觉不到空气,不生琢磨空气之心,是呼吸的大幸福。空气纯净得已被你忘记,空气也不漫生讨厌你之心。这不就是人与物相忘的境界吗?相忘于江湖,真是大而美的境界。

——这才是人与空气相处的最佳态,我认为。

在这个世界,有好水游弋是鱼的基本生存权利,有安全天空飞翔是鸟的基本生存权利,有洁净的空气呼吸,不同样是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吗?谁能够须臾停止呼吸呢?雾霾,你在完全彻底、地地道道地反人权、反道德!

因而,我有必要提出建构人与空气关系的道德伦理——“空气伦理”。

空气伦理倡导人与空气属于同一整体,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爱护。空气以洁净养人,人的行为以不污染空气为基本前提,时刻善待空气。彼此都不做以异质污染、侵害对方的蠢事,不破坏对方的“天生丽质”。

人与空气最佳相处态的建设与葆有,难道不是完全有赖于人类能否遵守这绿色的空气伦理吗?

作为人,如果不还空气以洁净,继续一意孤行,继续给空气以“颜色”,空气必然坚决还你以“脸色”“空气伦理”无法建构,这人与空气关系的最佳状态就只能是天方夜谭。

 

7

雾霾,依然在蔓延。雾霾,远未被遏制,更遑谈被消灭。

这些年,我一听到所谓的“发展”心里就发毛——何以许多发展都与盲目,与虚假,与短视,与破坏“血肉相连”?谁是幕后的黑手?

是否只为当代人的幸福就可以肆意耗尽子孙后代的资源?雾霾已使空气走向商品化,多久后将爆发列强抢夺空气之战?多久后空气会变成“火药库”?是谁给了你掠夺洁净空气的权力?“如果在吃饭喝水呼吸都成问题的情况下,GDP世界第一又有何意义?”(钟南山语)

雾霾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沟壑,成了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坚硬阻碍。

我们应该迅速做出文明转型。哲学世界观转型,走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误区,消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幻觉。价值观转型,牢固确立“地球村”大观念和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转型,回归低碳、循环、生态环保的生活。资源利用形态转型、体制转型

发达国家成功以法治霾、民间协同治霾的他山之石,难道不能尽快攻玉?人类历史上的雾霾“前车”,不该令人警醒、借鉴?

我想起至今仍令人心悸的1952125日的“伦敦雾霾”。

当时,伦敦大气湿度徒增,风无力扬起米字旗,全城烟尘弥漫。尽管市民紧闭门窗,黄褐色的烟雾还是无孔不入。地铁以外的所有交通工具已全部瘫痪。人们难辨方向。行人甚至无法看到自己的双脚。到医院看病的人群长得看不到尽头。救护车需火把引路才能勉强行驶。伦敦一世界著名剧院如期上演歌剧《茶花女》,由于剧场内雾霾越来越浓,观众再也无法看清舞台,只能中断演出。英国政府随后公布的报告显示,这场雾霾至少导致4000人死亡,至当年底,死亡人数飚升到1.2万。

假如我们不实行行之有效的治霾模式,不砍断雾霾背后隐藏的黑幕大操手——“精神雾霾”,谁敢担保“伦敦雾霾”的惨剧不会在中国重演?

精神雾霾远比物质雾霾可怕十万倍、百万倍!这精神雾霾无处无时不在,影响你,控制你。

存在精神雾霾必然有物质雾霾。物质雾霾如果被彻底消除,定然是精神雾霾已先行被消灭。

在这里还得道及精神。我以为在大自然面前,所谓的“精神”是悲悯、物我平等的姐妹,是与自然万物长相厮守、荣辱与共的情怀,是慈爱、友善、远离杀机的善行,是无私、纯净、自在、陶然的境界。今天,反而是自诩“高级”的人类堕入了“低级”动物世界,精神家园日渐荒芜。

精神雾霾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精神”,有的只是人的私利,人的欲望。根治物质雾霾易,消除精神雾霾难。

近日,我无意间看到外国摄影家在中国某城上空拍的照片《万壑云霾凝不消》:那雾霾就像灰黑连绵的棉田,深厚起伏,城市被笼罩得严严实实。然而,静默沉寂之中,仍有两柱烟囱雄起于“霾海”,依然“呼呼”地喷吐着游蛇似的黑烟

倘若连雾霾都不能快速地治理,我们有何资格谈“幸福指数”?凭什么言“美丽中国”?

治霾之路,荆棘丛生,任重道远。

上一篇:那些不靠谱的“健康秘诀”(下)
下一篇:雾霾何时休(上)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