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31128_323424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那些不靠谱的“健康秘诀”(下)

2013-11-28 16:14:06

那些不靠谱的“健康秘诀”(下)

文/寻

科学的保健没有奥秘,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生活就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处于最佳的健康水平。

 

每天八杯水

每天八杯水这一“健康秘诀”源自西方,曾一度广泛流行于执业医生以及卫生机构中。美国著名学者芭芭拉·罗尔斯在1982年写了《饥渴》一书,书中估算,居住在亚热带地区的人如果不剧烈运动,每天需要饮水约1900毫升,也就是88盎司(1盎司=29.57毫升)的水。罗尔斯从事人类食物摄入驱动的生理学研究,她的这本书原为专业人员所作,针对驱使人喝水的渴觉进行科学描述。由于她针对减肥及其他健康问题写过多本畅销书,她的专业著作在普通读者中也受到追捧。针对科学建议,普通人习惯于化繁为简,于是八杯水疗法逐渐成了简单易行的“科学”准则。

“八杯水疗法”如果为实践者正确理解,于健康并无妨碍。不过,这八杯水要包括我们摄入的所有液态食物,如牛奶、汤以及各种饮料。然而,有的人将水限定为清水或者茶水,且不包括饮料,这就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过量饮水。八杯水的仪式化饮用除了给生活带来大量的不便,还往往在实践中产生不必要的未能完成仪式的焦虑与心理压力。

八杯水的推崇者认为,每天饮用八杯水具有保持健康、美容、减肥等效果,并宣称缺水会导致亚健康或者一些器官的损害。这些主张都是针对科学概念的想当然,属于有意或无意的误导。八杯水的推崇者忽略了关于人类水代谢平衡的基本科学要素,执着于摄入固定量的水,导致了本来可能合理的科学建议沦落为不科学的迷信。水作为我们食物的一部分,各种权威机构有着详细的研究与推荐意见,如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关于营养摄入的推荐,就建议人们以饥渴作为饮水需要量的最佳指南。

那么,如果你没有饮用足量的水会导致什么情况呢?最常见的后果就是口渴。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人体对它有着天生的精细的调节,口渴的后果就是去饮水以改善身体的水状态,恢复到水平衡,能让身体执行正常的功能。如果你忍渴工作,你就处于所谓的脱水状态,脱水状态会使精神与运动机能下降。然而,你并不需要过分担心,机体要产生可见的精神与运动能力的下降,你的脱水状态需要达到2%以上,也就是说,体重为60千克的人需要失水达到1.2升以上才会有健康障碍。即使出现了此类健康障碍,也与八杯水推崇者主张的不同,这些机能下降多是一过性的,在恢复水平衡后没有后遗症。严重缺水会导致器官损伤乃至于危及生命,然而,那不在日常生活饮用水量的讨论范畴。

 

喝汤

中国有句老话:“吃肉不如喝汤。”为什么呢?因为“营养在汤里”。喝汤的推崇者认为,汤不仅仅可以提供营养,如水溶性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磷、铁、锌等无机盐,还能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如鸡汤抗感冒、骨头汤抗衰老、鱼汤治哮喘、海带汤御寒,甚至还有人想到蔬菜汤可以拿来对抗大气污染。

事实上,“营养在汤里”“饭前喝汤,苗条健康”全是科学上的想当然或者传统文化习惯所化生的迷信。从营养价值上看,汤菜的部分营养会残留在汤汁里,某些水溶性维生素可能会大部分地溶入汤汁中。但是,就整体营养价值而言,汤汁中的营养仍然是微小的,有时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有些父母可能因为这种迷信的误导,为了把精华让给发育中的孩子,自己吃肉,孩子喝汤,结果让急需营养的孩子得不到合理的营养。

中国各地风俗不同,这汤有咸有淡,有油水足的,也有清寡的。清汤形同饮水,而浓汤则有很大的健康风险,其中高含量的脂性成分可能让人摄入热量过高,产生肥胖,而咸汤让人摄入盐分过高,有增加血压的风险。饭前喝汤是不可能起到减肥效果的,如果汤中油脂过高,的确会延迟人们的胃排空,更快地产生饱足感,但对于减少食物摄入的贡献,可能会完全被汤中的高热量脂肪中和;如果是清汤,则会加速胃的排空,一顿饭未完,汤早就到肠道中去了,丝毫不会有减少食量的效果。

 

补血

中国人对补血的热爱不仅源于现代医学的科学认知,还在于中医传统文化中就有补血这一概念。对于古代医学家而言,血是什么不言自明,因此,他们没有定义概念的习惯。这一习惯导致了后来闭门造车者可以不受节制地扩充概念,直到后来把“血”这一概念虚化。现代医学有输血补血的治疗方式,这为补血推崇者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对最新知识不够了解的医生往往迷信输血,一旦患者有贫血的症状,就轻易给患者输血,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输血并发症。我们所谓的血型配合指的是ABO血型系统的匹配,而ABO血型系统只是已发现的32个血型系统之一。ABO血型不合会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配合ABO血型无非是避免了最严重的血型不合反应,并不意味着其他血型就会自动相合。如果一个患者获得了与他血型并不完全相合的血液,他就会产生针对异体抗原的抗体,如果再次输血时新的血液中有上次输血中的抗原,虽然他避免了ABO血型不合的速发性溶血,却有可能发生迟发性的溶血,产生不良反应。

除了输血补血外,中国人的补血方法千奇百怪,不少流行方法的根本逻辑是根据血液的颜色而来的,比如乌鸡、阿胶、红枣、桑葚、枸杞之类,都脱离不了这种套路。这些补血食品,跟平常饮食中的米饭、蔬菜、水果于补血而言,并不占优势。

血液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根基,血多(血稠,一般指红细胞)的坏处远远大于血少。虽然我们更多听到是贫血症,但多血症(红细胞增多症)也一样不容忽视,堵肺就咯血,堵脑就中风,堵心就心绞痛,都对患者存在巨大风险。科学的保健没有奥秘,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生活就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处于最佳健康水平。血,除非真有必要,否则还是不要补的好。

上一篇:武器,人类文明的幕后推手?
下一篇:雾霾何时休(下)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