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1219_55639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冲破十面“霾”伏,不是只能“等风来”

2016-12-19 11:05:25

文/王令朝

  自2012年7月PM2.5被收入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以来,表证雾霾的PM2.5便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悲郁符号。频现的雾霾天气让蓝天白云销声匿迹,天空的主色调变成了灰色。雾霾笼罩城市,人们出行受阻,日常工作生活被扰乱,就连维系生命的呼吸也变得格外难受,气管炎等疾病向人们袭来。人们不禁会发出疑问,难道真的对雾霾天气束手无策吗?对此,科学家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室外空气净化装置

用纳米技术“干掉”雾霾毒害

  “流行病学统计研究结果表明,雾霾对健康危害已有定论,但对雾霾危害的机制和定量研究少得可怜。”医学专家如是说。而环境学家更是忧心忡忡,他们指出,如果对雾霾颗粒物的健康危害缺乏本质的认识,雾霾中到底哪些成分是导致健康损害的关键因素,细颗粒物到底会产生何种生物效应,其大小、来源与健康效应究竟有何相关性……如果诸如此类的问题仍解不开谜团,那就会造成雾霾防治的盲目性。为此,环境学家呼吁从事纳米研究的专家相互合作,共同来解答这道科学难题。近年来,纳米材料学家开始了一项新的研究计划,他们利用在纳米材料毒性研究中所积累的成果,建立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以便开展雾霾的健康效应研究。 

  最近,科学家已在纳米颗粒物对人体毒害研究上取得了诸多进展。例如,已发现人体内的一种生物体膜泡,它可让纳米颗粒物引发机体免疫活化,从而导致易感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这种被称为“特洛伊木马”的效应能使进入血液的纳米颗粒物吸附血液中的蛋白分子,从而形成一种叫作“蛋白冠”的物质,它会直接影响到纳米颗粒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转运和生物毒性等状况。又如,利用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动态呼吸暴露系统,通过向人鼻呼吸系统输入纳米、亚微米和微米级的颗粒物,获得了全身暴露以及口鼻吸入颗粒物的定量化实验数据,可衡量颗粒物对人体毒害的程度。再如,已创立了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和单细胞荧光成像技术,通过超高分辨成像分析技术可提供雾霾的健康效应,实现三维观察雾霾颗粒物在人体单细胞内的各种行为,从而用化学元素原位解析方法找到答案。

  尽管目前猖獗的雾霾仍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但是,科学家相信总有一天,纳米技术能够驱除雾霾对人们的毒害。

——选自《科学画报》

上一篇: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比特币和1个亿
下一篇:意中人踩着七彩祥云来娶她,却在半路上被电死了?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