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704_91880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八卦甜蜜素

2019-07-04 23:40:00

  关心食品安全的人都应该对甜蜜素不陌生。权威机构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名单中,经常有品种因“甜蜜素超标”而上榜。为什么常有“甜蜜素超标”,却少见其他甜味剂超标呢?这要从甜蜜素的历史说起。

  跟其他几种主要的甜味剂一样,甜蜜素的发现也是严重违反实验室操作规范的结果。1937年,一位名叫迈克尔·斯维达的学生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读博士。有一天,他把点着的烟放在实验台上,拿起来抽的时候手指扫过了嘴唇,结果发现手指竟然很甜。甜味的来源很快就被他找了出来,是一种叫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物质。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人们给了它一个优美的名字——甜蜜素。

  甜蜜素的专利几经转手,最后落到了美国雅培公司手上。雅培公司做了一些研究,之后打算用它来掩盖一些药物的苦味。

  甜蜜素的春天始于1951年。那一年,它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批准,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此前,市场上只有一种甜味剂——糖精。虽然糖精的甜度可达蔗糖的300倍以上,但它的甜味不纯正,回口有一些苦。甜蜜素在这方面其实还不如糖精,它的甜度只有蔗糖的30~50倍,回口同样有苦味。不过有趣的是,如果把10份甜蜜素跟1份糖精混合,那么各自的回口苦味就都消失了。这一特性让甜蜜素有了立足之地,再加上它价格便宜,还能耐高温,因此在食品市场上颇有吸引力。到1960年,甜蜜素成了无糖饮料的宠儿。

  危机出现在1966年。有研究发现甜蜜素在肠道内可以被细菌转化成环己胺,而高剂量的环己胺具有慢性毒性。这一发现为甜蜜素的命运蒙上阴影,而1969年的另一项研究更是把它打入深渊:将甜蜜素和糖精按10:1混合,喂给240只大鼠,其中有8只出现了膀胱癌。实验结果一出,公众哗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随即从当年10月开始禁用甜蜜素。

  随后,雅培公司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了长达10年的拉锯战。雅培公司反复提交解禁申请,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态度则暧昧不明,虽然最终也承认目前证据不支持甜蜜素对老鼠的致癌性,但并没有批准解禁申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雅培公司没有继续推动解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不了了之——反正有了其他性能更优越的甜味剂,即便解禁了,甜蜜素也没什么“钱途”了,大概双方也就都没有兴趣去为它花费精力了。

  其实,那项大鼠实验中甜蜜素和糖精的用量之大,相当于一个人每天喝350罐无糖可乐。不过按照制定安全标准的常规——除以安全系数100之后才能推广到人身上,那么这个量也就不能忽略。后来发现,大剂量的糖精之所以会增加老鼠患膀胱癌的风险,是因为老鼠的尿液组分特殊,而与之相关的致癌机理在人体中并不存在。再考虑到实验中用的是甜蜜素和糖精的混合物,甜蜜素被“冤枉”的可能性也就相当大。

  目前,全球已有几十个国家批准甜蜜素作为甜味剂使用。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千克体重不超过11毫克,对于一个60千克的成年人来说,这相当于20~30克蔗糖产生的甜度。经计算,如果单独使用甜蜜素来获得足够的甜度,一瓶饮料就超过安全限量了。

  在国家标准中,针对饮料、罐头、果冻等食用量大的食品,每千克食品中的甜蜜素使用限量是0.65克,这个量远远不够甜,还需要添加其他甜味剂或者糖。而话梅、山楂片、果脯、蜜饯等食用量小的食品,每千克中允许用到8克,但是它们需要的甜度太高,这个用量也不见得够。也就是说,按照规定的标准,几乎无法满足甜度上的要求。所以,如果配方不合理,或者操作中有意无意地违规,就很有可能出现“甜蜜素超标”的情况。而糖精、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等更高效的甜味剂,达到安全限量时的甜度相当于几百克蔗糖,很容易达到足够的甜度,也就无须“超标”。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上一篇:动物是怎样认路的
下一篇:血液中的蛛丝马迹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