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0914_103413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一个人救了一座城:防疫泰斗伍连德

2020-09-14 14:43:00
  纵观历史,人类从未停止与传染病的斗争,一些烈性传染病甚至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每次与传染病交锋,医务工作者都奋不顾身坚守在第一线。100多年前,我国东北地区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有一位医学专家不顾自身安危,深入疫区,把一大批垂死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人们盛赞他“一个人救了一座城”。他就是被尊称为“防疫泰斗”的伍连德。

  临危受命

  20世纪初,一种烈性传染病在东北三省流行。这种传染病就是使人谈虎变色的“黑死病”——鼠疫。

  鼠疫是人类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瘟疫之一,历史上曾有过三次世界性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这场瘟疫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落。第二次发生在中世纪的欧洲。这次大流行使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第三次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峰,波及亚洲、欧洲和非洲60多个国家。这次鼠疫传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

  1910年12月,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校长的伍连德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急电,请他火速入京。进京后,清政府外务大臣施肇基马上亲自接见伍连德。施肇基开门见山地说,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正在哈尔滨一带流行,很可能是鼠疫,需要专家前去调查和控制。

  对于鼠疫这一恶性传染病,作为剑桥大学医学院毕业生和医学博士的伍连德比谁都清楚:这种病当时无药可医,死亡率很高,可以说,得病后绝无生路可走。但伍连德更明白,如果不采取科学方法加以控制,任凭鼠疫流行、传播、发展,中国将成为第二个中世纪时的欧洲。伍连德没有任何犹豫,坚定地把任务接受下来。

  伍连德被紧急任命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他仅带着一名助手日夜兼程奔赴疫区。

  发现肺鼠疫

  哈尔滨的疫情主要集中在傅家甸。当时,傅家甸俨然已成为人间地狱,街上死人多,活人少,家家关门闭户,居民人人自危。流行在傅家甸的恶疾到底是由什么方式传染的,是不是真正的鼠疫,国内外医生有不同的看法。伍连德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他决定通过化验来判断。结果证实,在傅家甸流行的是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的鼠疫。

  就这样,伍连德发现了比以往凶恶百倍的新型鼠疫——“肺鼠疫”。通常的鼠疫可以通过消灭老鼠、跳蚤等切断传染途径,而肺鼠疫通过飞沬传播,扑灭起来困难得多。伍连德身边包括护士和他自己在内只有四名医务人员,急需增援。

  不久,伍连德迎接了一位志愿者,他是天津北洋医学堂的教授——法国医生迈斯尼。伍连德非常高兴。但当他介绍完疫情以及自己对肺鼠疫的结论时,迈斯尼却大不以为然。他凭借自己参加过印度等地防治鼠疫的经验,认为灭鼠才是防治鼠疫的关键。伍连德想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时,迈斯尼却大发脾气。

  原来迈斯尼来哈尔滨之前,曾去奉天(今沈阳)拜访东三省总督。迈斯尼认为伍连德太年轻(其时只有30岁出头),要求总督任命他为防疫总医官,取代伍连德的位置。伍连德从团结出发,致电施肇基请辞。施肇基回电:迈斯尼已停职,伍医生照常继续防疫工作。

  迈斯尼被解除职务后,负气到俄国人居住区内的医院工作。迈斯尼倚老卖老,认为冬天医院和病房里没有跳蚤和老鼠等小动物,不会传染疫情。他只穿一件白大褂,戴一顶白帽和一副橡皮手套,连口罩都没有戴就为患者检查,不料几天以后就染病身亡。算来他来到疫区前后还不到10天。

  国外防疫专家死于医院,哈尔滨全城为之震动。此前,人们认为只要消灭老鼠就能防止疫病,而迈斯尼之死让人们的态度来了180度的大转变,空前一致地信任伍连德。

  人间奇迹

  伍连德全面接管了防疫工作。傅家甸的防疫措施为整个东北疫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各地纷纷效法。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仍然发生了。

  隔离、消毒、阻断交通……能做的事情都做到了,但疫情并未减轻。1911年1月,傅家甸每天死亡40~60人,不久便攀升至近百人,有一天竟然上升到创记录的183人。问题出在哪里?伍连德百思不得其解。

  防疫局下设抬埋队,专门将死者运送到公共坟场安葬。1911年1月的一天,伍连德来到坟场察看情况。放眼望去,雪地里一排排棺材和尸体露天堆放着,连绵如山丘。伍连德惊呆了。他终于明白疫情难以控制的原因。鼠疫病菌怕高温不怕严寒,即使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仍能存活。这个坟场就等于一座巨大的细菌库,如果不将它去掉,那么一切防疫工作和努力都将白费。

  阻断尸体传播病菌,有两个方法可供选择,一是深埋,二是火化。深埋谈何容易。北方冬天天寒地冻,土比石头还硬,要想挖一个土坑掩埋尸体,其工作量非同小可。形势紧急,只能采用火葬。

  那年的新年前夕,其他地方喜气洋洋忙着过春节,哈尔滨却是一片肃杀气象。公共坟场上,几百名工人把每200具棺木或尸体堆在一起,然后用煤油将它们付之一矩。2200多具尸体就这样灰飞烟灭了。随后,其他疫区如法炮制,实行火葬。

  很快,傅家甸的死亡人数开始下降。1911年3月,奇迹出现了:傅家甸因鼠疫死亡人数减为零。不久,从长春、奉天、铁岭等处传来的消息,死于鼠疫者均降为零。

  在这场生死搏斗中,伍连德付出了无数心血。他率领东北三省的防疫人员,用3个月的时间就彻底阻断了这场百年不遇的恶性传染病的大流行,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中国走近诺贝尔奖第一人

  1911年4月,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奉天召开,伍连德当选为大会主席。这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勇气与决心,中国人与瘟疫的斗争为世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18年,北洋政府委派伍连德在北京组建中央防疫处,从此我国有了全国性的防疫领导机构。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我国有效而且迅速地扑灭了1919年发生于哈尔滨的霍乱。1920年我国发生第二次肺鼠疫流行,但并未造成灾难性后果,这时中国的防疫水平已超过日本和俄国。

  因其科学抗疫实践和对疫病研究的卓越贡献,1927年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聘伍连德为该组织中国委员,并授予他“鼠疫专家”称号。1935年,伍连德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候选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科学家。

  伍连德不仅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伍连德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槟城)。他在英国接受医学教育,学成之后毅然回到中国,将30多年宝贵的年华贡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无论身在国外还是国内,他都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永远以祖国为重,努力扩大中国的影响。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享有多大的荣誉,他始终将其归功于祖国。

  伍连德为扑灭鼠疫做出永垂史册的成就,为发展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闻名的最杰出的中国医学专家。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仅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文/冯泽君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妈妈再也不担心我上网课没效率了!
下一篇:疫情期间如何进行心理自救?六个要点可以帮到你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