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023_103614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画报》

《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由中国科学社于1933年8月创刊,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科学画报》在80年的办刊历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地介绍最新科技知识,形式多样地普及科学技术的特点,对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水平,启发青年爱好科学、投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当今的不少著名学者、教授、科学家,青少年时代都曾受到它的熏陶和启发。

文章数
分享到:

保健品为什么不靠谱?

2020-10-23 09:43:00

  许多人都喜欢对“保健品”三个字顾名思义,以为其具有保健功效,那么,这种想法现实吗?

保健品

  实际上,保健品的功效基本都不靠谱。之所以说“基本”,是为了逻辑上的严谨。笔者还没有见过哪种热销的保健品真的具有宣称的功效。

  2015年,美国纽约州对四大零售商畅销的78个保健品样本进行测试后发现,近4/5的产品并不含有包装上所说的植物成分。一些所谓的草药片剂,大多是由大米、萝卜等常见食物的提取物制成,其他成分对过敏人群甚至具有潜在的危险。

  这并不令人惊讶。根据美国的相关法规,保健品(美国称之为膳食补充剂)是否安全、有效,都是厂家自圆其说。虽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药品和食品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但是对保健品的监管权力很弱。比如,允许厂家做一些功能宣称,只是厂家必须同时声明所说的功能宣称未经FDA审查批准;强制要求厂家在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任何疾病”。这样的监管规范,无法保证美国膳食补充剂的安全有效。

  从法律角度来说,我国的保健品管理更加严格。即使是同一种保健品,每个厂家也都要进行申请,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批才可以上市。理论上说,我国保健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功能宣称等,都受到明确的监管。

保健品

  且不说那些没有获得审批,违法宣传的保健品。即使是获得了审批的保健品,往往也不靠谱。因为,保健品的审批不像药物那么严格,只要有一些所谓的科学研究,就有可能获得批准。而这些科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对功效有一些初步研究。少量的科学文献可能显示保健品具有某功效,学术意义是其值得进一步研究或有待于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但是过了多年,既没有进一步研究,也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合理的推测是“研究结果不如意,所以没有发表”或“没希望,所以没有机构愿意去研究”。不管哪种情况,都说明保健品的功效是不靠谱的。

  第二类,是基于成分的科学研究。有些保健品中确实含有某成分,但是被厂家演绎为具有某些功能。实际上,某成分的保健功效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而且保健品中的某成分含量未必达到有效剂量。

  经常会有人说:“我吃了保健品,确实有效。”这当然是可能的,问题在于“吃保健品”和“有效”之间未必存在因果关系。以下三种情况,也可能出现有效:

  第一种,服用者同时还在接受其他治疗(或处理),误把其他治疗的结果当作了服用保健品的功效。

  第二种,安慰剂效应。有些人,其实无论吃不吃保健品,健康状态都会出现一定的好转,而他们认为是保健品发挥了作用。

  第三种,添加药物成分。很多厂家为了让消费者体验保健品的有效,就在其中添加药物成分,然后又以“纯天然、零添加”作为保健品的营销噱头。尤其是那些宣称能减肥、降血压、降血脂的保健品,这种现象尤其普遍。消费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服药,是相当危险的。

  但是,不能说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骗子。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抗氧化剂等类型的保健品,的确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只是这些成分都可以从常规饮食中获得,完全没必要通过保健品来补充。更重要的是,保健品无法使我们获得广告里宣称的那些功效。

  文/云无心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上一篇:风从海上来,电从风中生
下一篇:我们能克隆恐龙吗?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