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227_323542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

文章数
分享到:

行走在南极(1)

2012-02-27 10:19:55
     文/江 南 
     南极是一个异常荒芜的大陆。那里气候寒冷,植物难以生长,只有少量地方能够看到些许苔藓,因此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就难以生存,只有那些能以海洋生物为食的海豹、企鹅和海鸟生活在南极大陆。那里远离了人类的居住区,成为海洋生物最后的一片净土,也保存了多样化的海洋物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南极海洋生态圈。
南极奇观
  地球七大洲中,南极洲是最高大、最冷酷、最纯洁、最美丽、最神秘莫测、最桀骜不驯的。
  南极真是高得出奇,有2 350 m,犹如一个巨人。南极又是最低的大陆——南极大陆上的本特莱冰下槽谷,在海平面以下2 500 m,比北冰洋的平均深度还要深两倍多呢!这是由于在巨大冰盖的重压之下,大陆地壳产生了向下弯曲的缘故。
  南极大陆冰盖也是地球奇观之一。这是几千万年以前形成的。它不仅储存了95%以上永久性的冰川、72%以上的淡水资源,而且还像一部无字天书,记载着许多极其宝贵的科学信息。例如在其中不同层位上的大小气泡里,就保存着几百万年乃至1 000多万年以前的古空气。科学家们把这些古空气提取出来,进行分析,就可以知道不同年代和不同地质时期的大气成分,由此可推知那时的气候状况和环境信息,试图根据过去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来预知未来地球的发展趋势。而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面对着全球性淡水恐慌,也正在筹划着怎样来开发南极冰山,以应人类的急需。
  南极也是风最大的大陆。南极的大风特别可怕,令人望而生畏。不仅可以把人卷入高空,飘飘如仙,而且连那巨大的飞机,也能轻而易举地掀翻,将其“翅膀”折断,所以南极又称为“风极”。
 
赤道驱魔
  从北半球到南极,赤道是必经之路。航渡中“赤道送魔”是我们考察队员最高兴的事。据传,通往南半球的赤道线上有许多“魔鬼”把守,过往船只要么留下“买路钱”,要么战胜它。否则船到南半球航行,人到南半球工作都得不到安宁。于是就引出了“过赤道送鬼”的活动。这也成为各国南极考察船过赤道的惯例。
  日本南极考察队的赤道“送鬼活动”组织得特别隆重。船到赤道,全体队员集结在画有热带风光的舞台布景前,不多久,舞台上出现一个由人涂上油彩化装成的“鬼”,显得十分凶残,张牙舞爪不可一世,无人敢与之较量。许久,人群中冲出几个身宽体胖的男士,上台与“鬼”进行博斗。勇士把“鬼”逮住,在众人的簇拥下把“鬼”掷到海(船上的游泳池)里,直到“鬼”身上化装的颜色褪去露出人样时,人群轰鸣,载歌载舞,就算战胜了妖魔,今后可望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种活动将持续几小时。我国南极考察船队过赤道也举行驱鬼活动,当然这只是入乡随俗,乘机搞一次联欢娱乐,在枯乏的航海生活中增加一点乐趣,借以振奋一下精神而已。
 
钓鲨鱼
  赤道钓鲨鱼是我们南极航途中的一件趣事。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地区常年小风,洋面波平如镜,船只航行到此如同在长江行舟,平而不晃。为了使船只顺利冲过的暴风圈(西风带),一般在此都要漂泊数天,对船和主机进行检修。
  赤道的朝霞和晚霞十分美丽迷人。每当日出、日落之际,整个天空和海面,镶成一个色彩缤纷的彩色世界,身临其境,艳丽醉目,如入仙境。赤道地区鲨鱼很多,特别是日落、日出时,它们在船舷周围,来去如梭。于是钓鲨鱼开始了。从总指挥到队员,尤其钓鱼迷更为活跃。我们用铁条或钢筋弯一下做鱼钩,缆绳当做鱼钩绳,钩上挂一块肥肉,把鱼钩抛到海里。“快来拉呀!”刚下去的鱼钩已被鲨鱼咬上了。3个人同时拉还不能把钩住的鲨鱼拉上船。人越围越多,七嘴八舌、熙熙攘攘,钓鱼绳上已有七八个人合力拉着,一声口令,一齐使劲,突然觉得鱼钩绳猛一下颤抖,后轻了,仔细一看,钢筋弯的鱼钩被拉直了,眼看到手的鲨鱼落水逃生了。
  船的左舷又钓上一条大青鲨,足有二三百千克重。它嘴的左侧淌着鲜血,好似刚才逃脱的那条鲨鱼。船长告诉我说:“鲨鱼是一种凶猛贪食的亡命之徒,刚挣扎脱钓钩,嘴还鲜血直流,转过身来又继续向挂有肉食的鱼钩扑上去。鲨鱼之死在于它贪得无厌。”
  一个航次,钓了20条重量不一的鲨鱼,这也算是份额外的收益。
 
南极冰山
  当我们刚进入南极海域,看到蔚蓝色的海上隆起座座白色的城堡、白色的战舰、白色……千姿百态,数以万计。这就是南极的冰山。在南大洋,漂浮着这样的冰山有220万座,最大的冰山达4 000 km2,重几十亿吨。飞机在上面可以任意起飞、降落。这些冰山的寿命,长者几十年,一般十多年。哪怕狂风恶浪,它仍稳稳当当,在洋上自由漂泊。
  南极大陆冰盖是几千万年以前形成的,每年从南极陆缘冰上分离出来的冰山总量约1 200 km3。这么多的冰山星罗棋布遍及南大洋,为世界各国所注意,尤其对淡水资源奇缺的非洲、南美洲等沙漠国家更有吸引力。有人算了一下,如果能把南极冰山的10%拖运到合适的地点,这些淡水足以灌溉600万~1 000万hm2农田,或供应5亿人口的城市用水。这些淡水的直接经济效益合100亿美元。现在有些国家已成立了“国际冰山运输公司”和“未来的冰山发展利用技术公司”等等。
 
没有国界的世界
  南极洲,1.5倍中国之大,95%以上的土地被冰雪覆盖,成了冰的世界。如今世界掀起考察热,已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的约有几十个国家。南极条约规定:南极属于全人类,南极只用于科学研究……因此,南极各国科学考察站的科学家之间,不受肤色、语言、社会制度等界限,可以自由往来,相互访问。包括一些尚未建交的国家也没有隔阂,如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与智利的马尔什基地只一水之隔,每逢国家重要节日,相邀赴宴,交往频繁。根据南极惯例,平日往来人员会相互免费招待饮食,看病也是相互免费治疗。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考察站的上空突然飞来一架直升飞机,吊着一个大兜,里边的纸条上写着“我站急需××食品请提供,谢谢。”接待站如有所需食品都会无偿提供。
  在南极各国科学考察站的考察点附近,还建有避难所,避难所屋内备有各种罐头食品、饮料、取暖及通迅设施。无论哪国科学家在野外考察遇上风暴,即可就近进入避难所躲避风暴。有一次,我国几位冰川学家在冰盖上考察,返回时风大浪高,橡皮快艇无法横渡海峡回站,于是他们就住进了巴西设在那里的避难所。避难所的门是不上锁的,第二天临走时留下个致谢的纸条就可以了。
  在交换科学考察资料方面尤为方便。由于我国南极考察事业比有些国家起步晚,为了不重蹈他人覆辙,于是常到一些国家的科学考察站查阅他们先前的资料,每去一处,都能无保留地提供。即使有些资料已带回国内,如你需要,他们也会热心地给你从国内调来……在南极,尔虞我诈、互相倾轧、封锁消息等私有观念极少。有一年的7月,智利站一栋科学家住宿楼突然起火,不到2 h全化为乌有,烧死一人,伤5人。事后第二天,各国考察站站长纷纷前往慰问,并表示在医药、衣服、被褥、食品等诸方面给予援助,真是一家有难众相帮。这样的事例在南极是屡见不鲜的。在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南极已成为世界的典范。南极人的心灵被洁白的冰雪熏陶得更加纯真,南极已成为国际友好大家庭。
上一篇:行走在南极(2)
下一篇:走进基诺族的生态世界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