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922_32368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

文章数
分享到:

漆器髹饰技艺历史溯源

2014-09-22 09:00:40
山西新绛(古称绛州),这座矗立于古老河东大地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而传统工艺美术即是绛州古城辉煌历史和悠久文化的见证。漆器工艺更是其中一朵极为璀璨的奇葩。
    漆器髹饰技艺(绛州剔犀技艺),是雕漆工艺的一种,它用两种(一般为朱、黑二色)以上天然大漆(是指从漆树上采下来的漆液,也叫生漆、国漆)在一定的胎体上有规律、有层次地交替髹涂,漆层厚度累积达5~8 mm(一般需要髹漆百余道,历时4个月之久),然后用刀以45°角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刀口上宽下窄,进刀深峻,棱面分明,线纹圆润,刀口断面可见交替往复的色漆层。因刀口断面清晰,层层漆纹大都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取得了比纯色雕漆更富于变化的装饰效果,所以又被称作“云雕”,在日本称之为“屈伦”。
    据史料记载,漆器髹饰技艺始于浙江,绛州艺人引进后,结合本地漆器特点精心研制,创造了具有北方特色的云雕漆器。云雕漆器是采取漆、画、雕相结合的综合工艺技法,完全纯手工制作,以制作精巧、造工卓异取胜。
    《中国书艺美术大辞林·地方传统工艺分布》上记载有“新绛‘云雕’”。作为中国漆器文化遗产中颇为珍贵的一个种类,“云雕”这一传统手工艺始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4代的磨练,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在明代宣德年间,达到第一个鼎盛时期,同时涌现出一批如张成、杨茂等著名的匠师,影响遍及江河流域;嘉庆年间,绛州名匠张凡娃结合本地特点加速发展,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雕漆工艺,使这一特殊工艺才得以扎根发芽、流传至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云纹剔犀盘和安徽省物馆藏署名“张成造”的如意纹剔犀盒,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云雕产品当时主要供宫廷使用,民间极为少见。《山西通志》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清朝末年,皇室衰败,战乱频发,宫廷艺人组织纷纷解散,流落民间,而当时的绛州正处于工商业的兴盛期,享有“南绛北代”的美称,并被誉为七十二行城,城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在这种背景下,宫廷云雕艺人纷纷汇聚于此,重操旧业。清末民初至20世纪30年代初,新绛已有王思恭、赵普元、薛仙基、王小虎等12家漆器作坊。
    1958年,新绛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新绛工艺美术厂,使得云雕漆器工艺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28781

上一篇:天然大漆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绛州剔犀 “漆”光异彩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