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925_32368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

文章数
分享到:

我与剔犀漆器结缘

2014-09-25 16:56:41
                                                 /周明明
    漆器对于我来说,不是工作也不是艺术,是生活,是一种精神归宿。漆器弥补了我精神层面的追求。有一种机缘注定我要做这一行,注定我会爱上它,毋庸置疑。
    2008年夏,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前的长椅上,我听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青涩年华的姑娘走进了剔犀制作的世界,那时的她并不懂得什么是漆器,只是被它回转的纹路和立体的层次所吸引。在当时的工厂里,她是个爱工作的美女,爽朗的笑声和美妙的歌声是她留给大多数同事的印象,可她也同样热爱着剔犀技艺。在工厂的生活是她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在那里她有了喜爱的工作,找到了终身伴侣,结婚生子。坐在长椅上听她娓娓道来,她讲述时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有任何情节的模糊,反而更加清晰,作为听者的我如同亲眼所见一般,我被深深地感染了。
    同年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见到了剔犀漆器,如同遇上一见钟情的爱人,感觉生命中寻找的方式就是它,用剔犀来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那一刻,我的心被紧紧地触动了一下,那种感觉,我想我可以理解为是烙印,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希望自己成为漆艺传播的使者,终生从事这个事业。
    2009年春,我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到了山西运城新绛县,当我踏进何俊明老师的工厂时,映入我眼帘的,没有喧闹繁华,没有欢声笑语,只有安静的空气和一群衣着朴实、面带微笑迎接我的人。他们有老有少,虽然年龄上有差距,但对远方的客人都很善良和热情,我被他们感动着。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并不是很好,但不防碍他们热爱并非常投入地工作。多么可爱的一群人,在做着多么伟大的事情,而他们却并不为之炫耀,依旧平和安静,一件件绝美的剔犀漆器艺术品就在这些看着如此普通单纯的人手中诞生。而对他们来说,一切的名利与己无关,他们只要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幸福!
    初到厂里的那一夜,我无法入睡,内心澎湃,心底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而今我也依然坚定着我的信念,因为我爱它!之后的时间里,我阅读了很多关于漆器的书,也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对漆器的热爱更是有增无减。
    2011年夏,我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凛然地辞掉了国际顶级奢侈品牌的工作,踏上去往山西的路,从那一刻开始,我告诉自己,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永不放弃。
    工厂地处晋南地区,盛夏时节异常炎热,每天要换好几次衣服,因为一次次被汗水浸湿。那时候我对工艺的了解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那就从点滴开始学起!最难忘的是绘图,每次的图稿要根据器物造型进行反复修改,每次的修改都会有新的认识。不会写毛笔字的我,小时候常常看爷爷写书法,很是佩服,但我却没有学好。在学习绘图阶段,用毛笔画图是常事,开始的时候抓笔的手抖得厉害,我常常生闷气,经常一个人画图画到天亮。几个月下来,毛笔的运用已经非常灵活自如,图案绘制也生动委婉,这给我激励不小。从那时起,我更坚定了继续学下去的决心……
    在学习漆器的路上,何俊明老师给了我太多帮助,他让我明白,做漆如同做人,要经得起岁月的磨练,要历久而弥新,这让我受益匪浅,他可以说是我的精神导师。学剔犀的那段时间,每天清晨我都醒得很早,辗转反侧,脑海里不断闪现白天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学过美术的我,做起来很是辛苦,在图案的创作中经常感到力不从心,通过翻阅历代图案演变的书籍,阅读中外图案演变的历史,这才对剔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从现代审美角度讲,坚持传统是必要的,但创新也是重要的,年轻群体不了解漆器更不了解剔犀,让他们从文化和艺术效果来欣赏漆器有些难度,他们更注重实际应用。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我设计的首饰在这几年受到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这同时也给我启发,在图案的创作中应更注重年轻化和艺术感。
    2010年夏,妹妹受我的影响也开始接触剔犀,同我一样一下就爱上了这个技艺,不久后辞去了艺术品销售的工作,开始学习剔犀漆器的制作。在学习中,她发现自己更善于掌握雕刻技法对于现在审美的实践,我俩合作,一件件精美的剔犀漆器诞生了,我们虽年龄相差9岁,但我们一同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共同努力奋斗着!
    从我开始接触剔犀到现在已经5年时间了,它是我生活的主要部分,是我不能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对漆器和所用原料的了解越来越多,同时每天也在为它几多惆怅几多欢喜。
    2012年,剔犀漆器制作的原料——生漆价格开始高涨,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漆资源在飞速萎缩,原始森林的漆树,由于这几年的过度采割,很多已经失去了生命,再加上漆树的其他功能被不断开发出来,让生漆原料紧缺的情形越发严峻。
    在阅读技术类书籍和咨询生漆产业专家后知道,原来,漆树全身是宝,是高效经济林木。生漆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航空、航天、造船、石油管道等领域。这里不得不重点提一下生漆对医学的贡献: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就应用了生漆。据现代医学试验发现,生漆含有抗氧化能力,漆树花提炼出的精油同样具有抗氧化的功效。大家都知道,人的衰老就是细胞老化的过程,那如果我们能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人类抗老化的事业中,应该是会对人类的长寿有所贡献的。
    近几年,政府鼓励漆树的种植,这让我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些,但在与很多投资商与业内人士沟通后又一次让我陷入担忧,种植漆树需要5~8年才能成材,也就是说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经济利益的回报。这对投资商来讲是没有诱惑力的,而对用生漆做工艺品的我们,更是没有过多的资金与实力等这么久。
    对于漆器的未来,这是我每天都思考的问题,如何将其打造成民族手工艺奢侈品是个很难的考题。在大量国外奢侈品文化冲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我们该作出怎样的判断与思索?我们该如何用新的设计力量充实传统手工艺创新?手工艺品牌的打造与文化的普及该如何前行?如何将中国传统手工艺融合于现代审美需求?制作与工艺的弊端如何改良和创新?如何让更多的年轻群体关注与了解传统文化?上述这些问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机缘去一一解决,但我知道,这条路上不会是我一个人,有很多的漆器爱好者已经同样投身到这个领域,开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共同创造奇迹!
    在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今天,对于我们也有了更多的启示,经过认真的分析,我们开始着手网络平台的建立。2014年是关键的一年,我们筹备建立着漆艺展示销售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漆器,也更加关注剔犀漆器的工艺。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为漆艺爱好者提供了解工艺的视频和图片,为企业提供漆器作品的定制,为设计师和美术爱好者提供设计展示空间,为漆器生产能力企业提供定制展示,为设计公司提供设计人才。
    漆器的路漫长也很艰辛,但我会坚持走下去,这就是属于我的路。
    周明明:黑龙江人,曾在北京作侈奢品销售工作。2009年开始接触剔犀并喜欢上它,师从何俊明。剔犀技艺传承人之一。
28875

上一篇:传统技艺与现代理念的融合
下一篇:漆艺工匠的小故事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