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50526_32377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

文章数
分享到:

乡野藏瑰宝 布艺传久远

2015-05-26 15:37:16

黎城,位于长治市的东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邻晋中平原,南靠黄河岸边,依两漳而卧太行(浊漳河、清漳河),是山西省的“东大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自黎城的黎侯虎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以独特的风格和民间工艺品的形态流传并继承下来,呈现着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包含着黎城人质朴的民风。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更迭、风雨的洗礼,化为一种民俗文化,深深地植根于黎城人的生活中,寄寓着百姓祈福的愿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叫响虎文化 做大虎产业

黎城县历史悠久,据黎城县西关村出土的西周黎侯国君墓文物考证,早在5 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黎城县靳家街出土的古文化遗址就达30万平方米,可见在当时靳家街一带是何等繁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黎城特殊的文化现象,古老的历史、朴实的民风,为黎侯虎的文化传承提供了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

在黎城县的黎侯镇,当地乡镇村社家家户户的中老年妇女几乎都会缝制黎侯虎,而黎侯镇北桂花村是黎侯虎工艺传承最具规模的地方。近年来,黎城县更是大力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侯虎的发掘、保护工作,努力开发黎侯虎的国内与国际市场,这不仅弘扬了黎城的民间文化艺术,也使黎侯虎走出国门,带富了一方百姓。

黎城县非常重视这一传统项目,成立了“非物质遗产开发部”,着重对黎侯虎发掘、抢救、保护和弘扬,进一步开发黎侯虎的国内与国际市场。并把开发以黎侯虎为龙头的手工刺绣产品作为全县的一个产业,把以黎侯虎为龙头的旅游产品列为重点项目,对黎侯虎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划。同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优势,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制作黎侯虎产业的大发展。

黎侯虎的传承人李小梅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成立了黎城县红石民间工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石公司),制作队伍遍布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开发出了以黎侯虎为龙头的黎侯土布、虎头帽、虎头鞋、肚兜、手工布鞋等十多种文化产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邯郸等各大中城市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公式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组织培训和销售。目前,这一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2008年,红石公司协助黎城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全县各个农村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留守妇女5000余人;20092月,红石公司制作的黎侯虎在北京农展馆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096月参加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同时配合黎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县城隍庙举办“全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暨黎侯虎培训和展示活动;2009年参加第二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09月在天津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201010月在山东参加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010月参加中国魅力城市走进上海世博园,并作为山西礼品赠送国际友人;20112月参加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20114月在浙江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16月参加央视3套《欢乐中国行》节目的录制。

       布艺黎侯虎 来头不简单

作为黎城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朵奇葩,黎侯虎流传于黎城的黎侯镇、停河铺乡、东阳关镇和黄崖洞镇一带,世代传承不绝。

商周时期的黎城境域,人们以“虎”为图腾,从黎城西关村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证实,虎形器在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祭祀、军事活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当时社会风俗与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征。黎城民间虎形器形态多样,分别由玉石、编、剪纸、根雕和刺绣等材质制作,但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文化传统价值的当数布艺刺绣黎侯虎。

黎侯虎造型简练、四蹄直立、昂首挺胸,生动体现出虎虎生威的精神劲儿。黎侯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形成源于黎城古老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了黎城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鲜明的民俗特性,是黎城地域里人们生存意识和生存方式的特定惯例,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黎城当地有个习俗,就是给出生的小孩“望满月”。在“满月”那天,孩子的姥姥拿上“虎”,放到小孩怀中,意在盼望小孩像虎一样健壮,然后小孩母亲再把“老虎”放在小孩的身旁,虎头冲向小孩身体,示意这只“虎”能护佑孩子健康成长。这一习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古老而延续至今的虎文化现象。

黎侯虎整体造型粗、短、胖,四足微微外撇,扎地生根,头微昂,态势上虎虎生威却不使人害怕,反而映射出了一股孩子般的可爱味;黎侯虎无尖角、硬刺,突出了团块美,这符合民间孩童玩具共有的造型法则,从而显现出一种简约美和质朴美;黎侯虎虎体纹饰简洁大方,不繁缛,虎体前后两朵略带旋风状花纹,展示了毛皮动物类毛生成的规律;在色彩上,外表用黄色棉布作底色,奠定了老虎的基本色调,腹颔配以红布,增添了吉祥和喜庆之感;尤其是虎蹄足端处饰以篆书体“心”字形纹,是一种象征性的标识,充分体现了黎侯虎承传统、亲现代的特征。

黎侯虎虎背上的脊纹是用同一纹样巧妙剪出代表一阴一阳、阴阳相合的纹饰,从而分出了一雄一雌两只虎。它的设计本意不在节省布料,而是因为只有在同一块布上裁剪出阴阳整体的纹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阴一阳。特别是选择在脊骨方位,因为从动物包括人类在内,脊骨是身体的要害,所以它道出中国古老的阴阳观,也是世上万事万物都普遍存在的阴阳规律。明借虎物,暗喻人类,实为繁衍之意。

黎侯虎的五官需精工修剪。眼睛以桃形为基形,选黑、白、红三色次第装饰,眼珠以金属泡盖钉镶嵌,下睑以长平针和盘针发饰下睫毛,眼上配以群青绸缎绪边花瓣眉,显得精神活泼。鼻子选用绿色绸子包填而成,从表面上看似一树叶,又分明在鼻子的位置,有谁能说这不是老虎的鼻子呢。里面填充朱砂等物,意有辟邪之意。嘴巴是张着的,口中为红色,牙齿以白布剪镶,似牙似胡,难辨其真,虎须本是刚劲如针的,但却用剪纸的方法剪出一枝美丽的兰花,熨帖在老虎的嘴角,本来表现老虎龇牙咧嘴的凶猛之态,这里却一反为喜善之相。直矗的两耳和向上卷曲的尾巴,更添几分灵动之象。那个特有的“王”字,自然醒目地摆布在老虎的脑门上。所以说,黎侯虎最基本的一点是重神似而不求形似,用抽象的表现反映其精神状态。

黎侯虎省级传承人——李小梅简介

李小梅,女,19739月出生,山西省黎城县人。从小就向民间艺人学习黎侯虎制作技艺,20002008年继续挖掘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搞个体经营,2008年至今成立黎城县红石民间工艺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被确定为长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小梅的代表作品——《黎侯虎》,在2009年参加第二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09月在天津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201010月在山东参加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12月参加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20124月在浙江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39月参加了亚太文化产业博览会;2014年参加全国非遗成果展,并多次获奖。

上一篇:妙手成虎 灵巧欲跃
下一篇:黎侯虎踞太行顶 上党艺呈独家韵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