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912_58819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大众理解科学。

文章数
分享到:

夏天到,西瓜界“谣言”肆虐

2017-09-12 16:01:00

  越是好吃的东西,谣言越是多,正所谓树大招风。就好比西瓜,明明每吃一口,都好像可以幸福整个夏天,可关于它的谣言,天气一热就开始兴风作浪。趁着农民伯伯的西瓜还没有大面积侵占我们的胃,小编先把谣言粉碎掉,这个夏天,我们一起大声笑,大口吃瓜。

  谣言一:西瓜用了保鲜膜细菌增加10倍?

  真相: 保鲜膜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最后换来的却是这个??对于西瓜是否使用保鲜膜,其实是有过相关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包保鲜膜的西瓜更容易变得难看、难吃、变坏。

  至于网传“保鲜膜会让西瓜温度变高,利于细菌生长。”这样的说法没有什么根据。

  事实上,保鲜膜很薄,这样的温度差别,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至于说保鲜膜阻止水分蒸发,利于细菌生长。事实是,不管包不包,西瓜表面的含水量都远远高于细菌生长的需要,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就是没影响。

  保鲜膜有哪些作用?防止水分流失:干了就不好吃了;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和串味儿;减少食物与外部空气本身的接触,延长保存期。

  这样说来,谣言好像欠保鲜膜一句诚意满满的“对不起”。

  谣言二:西瓜又红又甜,全靠打针?

  真相: 这个谣言就好像在说,全天下的美人都是靠整形化妆才有的。然而,真不是。有的人,就是好看,不化妆也好看,好吃的西瓜也是如此,人家生来就是好吃。

  每到吃西瓜季节,都会有“打针西瓜”的消息。传言黑心商贩为了让西瓜卖个好价钱,往里面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等食品添加剂,这令很多人感到担心。对此,专家和瓜农均表示,不可能存在打针西瓜,因为给西瓜打针,既不能被吸收,还不利于保存销售。

  想给西瓜打针?你试一下,用力太小,针头进不去;用力太大,西瓜就裂开了。退一步说,针头真的扎进去了,但所谓的色素、甜味剂也很难在里面均匀散开来。至于谣言里说到的“西瓜中黄白色的部分就是打针的痕迹”,纯属谣言。那些黄白色的部分主要是一些纤维结构,其中有些是由于特殊品种天生就有,有些是由于环境温度过低等原因出现的,和打针一点半点的关系都没有。

  专家指出,植物只有通过维管束组织才能吸收水分与营养,给西瓜采用打针方式注射液体物质,是不可能被吸收的。强行注入,只会在微小组织内积累,破坏西瓜瓤组织特性,在短时间内变质,不利于保存。之所以有此传言,可能是因为西瓜栽种需使用一些叶面肥,这能提高西瓜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加果实糖分,这是西瓜常用的栽培技术,没有任何安全问题。一些化肥厂商称这类叶面肥为“增甜剂”销售。可能由于部分瓜农与公众缺乏科学理解,将“增甜剂”传成了“注射剂”。

  谣言三:无籽西瓜有激素,吃了对身体有害?

  真相: 你说你不爱吃西瓜籽,于是有人给了你没有籽的西瓜,结果你还不开心了??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无籽西瓜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品种,它很安全,完全可以放心吃。它的出现只是为了拯救无数吃西瓜懒得吐西瓜籽的人。

  简单地说,无籽西瓜不是转基因的农产品,而是用普通的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没有繁殖能力,所以不能产生种子,也就没有籽。这种无籽西瓜只是没有能力正常发育下一代,并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就好像我们常吃的香蕉一样,原始的香蕉是有种子的,人类选育之后才开始种植奇数染色体的香蕉。这类农产品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谣言四:桃子和西瓜一起吃,有剧毒?

  真相: 如果非要给桃子、西瓜不能一起吃找个理由,小编也能挤出来一个——吃多了可能会胖。但要说到它俩一起吃会产生剧毒,那就有点儿过分了。桃子和西瓜的主要成分都是水,其次就是糖,再次就是很少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

  根据桃子和西瓜的营养成分可以看出,二者同食并不会产生所谓的食物相克。夏季天气炎热,多食不同种类的新鲜水果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还可以达到营养成分的互补,这也是当前较为推荐的食用方法。

  放眼望去,没有哪些成分混到一起是可以“产生剧毒”的,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五:西瓜爆裂只因膨大剂?

  真相: 西瓜尚未成熟却纷纷爆破,别笑,这是真事,发生在江苏省丹阳地区。人们将其原因归结为“膨大剂的使用”,从此谈“破”色变,选购时尽量挑小的买,生怕购得使用了膨大剂的瓜。膨大剂到底是何方神圣,让人们避之不及?

  膨大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属于农药范畴。常用的膨大剂有氯吡脲、赤霉酸,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等功效。

  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从日本引入膨大剂,1992年得到了我国农药登记,并在一些省份推行。如今,氯吡脲在中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都有着广泛使用。目前为止,正常使用时,还没发现膨大剂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但是不当的使用(过量或是时期不对)会引起果实畸形。

上一篇:动物解渴妙招多
下一篇:烈日灼画,夏天里get一项新玩法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