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1222_32837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汽车与驾驶维修》

《汽车与驾驶维修》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创刊于1992年的《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是国内最早专注于中国汽车行业的专业媒体之一,也是最早服务于汽车后市场的专业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安全驾驶 切勿疲劳驾驶

2009-12-22 14:09:26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可见疲劳在一年四季中时刻困扰着人们,尤其在春夏季节,更是容易产生疲惫感的时候。对于驾驶员来说,疲劳也是历来影响驾驶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许多沉痛的教训不断提醒着我们,注意行车安全,切勿疲劳驾驶。

  前不久,一份关于“城市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城市中居民每天花费在和工作相关的交通时间大约在70~80分钟,其中也包括自驾车出行方式。对于那些职业驾驶员来说,每天驾车的时间会更长,有些可以达到4~8小时。在如此长时间的驾车过程中,如果发生疲劳驾驶,并引起事故发生,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疲劳驾驶的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很多驾驶员对疲劳驾驶始终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身体短时间的疲劳不会影响正常驾驶。其实恰恰相反,举个简单的例子,汽车以80km/h车速行驶时,每秒前进的距离约为23m,而当车速提高到120km/h时,汽车每秒前进的距离约为34m。如果驾驶员出现疲劳的情况,哪怕是短短1s时间,车辆就会在很长一段距离内处于无人操控的状态,这是相当危险的。此时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即便是反应慢了1s也可能造成严重事故。识别疲劳驾驶的信号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并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生活中我们都体会过疲劳的感觉,但是和驾驶汽车时产生的疲劳有着不一样的表现。疲劳驾驶主要反映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判断迟缓、分辨不清方位,盲目变换车速,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能力下降,驾驶动作僵硬、节奏失调,感觉头重、身体发沉,很难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视野变窄、焦点集中,目光迟滞,频繁打哈欠,面部表情变化少等。


  即便能列举出很多疲劳驾驶的信号,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明确的判断疲劳驾驶的标准,也无法像酒后驾驶那样通过仪器进行测量。所以,一直以来,对付疲劳驾驶只是对驾驶员进行指导教育,无法做到明令禁止。通常为了最小程度地避免疲劳驾驶都会对驾驶员限定连续驾驶时间上限。其实这只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下策。有关专家认为,连续驾驶时间只是衡量疲劳驾驶的重要指标,而非唯一标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通过自身安全意识的加强来提高对抗疲劳驾驶的能力。

  出现疲劳驾驶的原因

  驾驶环境的特殊性是导致产生疲劳的诱因。汽车内外部的环境变化会刺激人体,像发动机噪声、车身振动、能见度低、交通拥堵、复杂路况等因素会使驾驶员的情绪紧张,长时间处在这样的驾驶环境下让人体付出大量精力,因此容易产生疲劳。


  另外,驾驶汽车不同于其他体力劳动,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往往精力比较集中,身体会调动所有感官接收车辆的行驶状况,同时驾驶员在座位上还要重复单调的驾驶动作,身体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根据驾驶员不同的个人素质决定的,尤其是对驾驶技术差的驾驶员或新手来讲,驾车时心理压力大,关注的事情也比较多,往往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驾车一段时间后很容易疲惫不堪。除了这些,饮酒、服药、睡眠不足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其实避免不如预防,预防疲劳驾驶是保证行车安全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所有驾驶员都应当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行车时间、采用正确的驾驶方式,切勿疲劳驾驶。


  避免疲劳驾驶的方法

  1.驾车前安排好充足且有规律的睡眠时间,保证身体休息充分。如果发现体力和精神状态不佳,千万不要勉强驾驶,此时疲劳很可能趁虚而入。

  2.饮酒后驾驶不但是严重违章行为,而且酒精会麻痹中枢神经,让人意识放松,产生疲劳感。

  3.行车前不宜吃得过饱,容易引起疲劳,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

  4.驾车时感到疲劳,最好停车休息片刻,尤其在午后,更应该稍作休息再上路行驶。

  5.长途驾驶应当间隔2~3小时休息一次。

  6.停车休息时可以走出车外适当活动身体,也可以通过用水洗脸的方法减轻疲倦感。

  7.行驶中开窗通风可以改善疲劳对人体的侵袭。

  8.驾车时视线尽量不要只集中在行车道中线,当感到疲劳时应当把视线焦点拉远。

  9.在车内准备一些简单的食品或药物能有效对抗疲劳,可以在犯困时涂抹风油精或咀嚼薄荷味口香糖提神。

  10.烟草、咖啡或其他功能性饮料只能起到短暂的刺激神经的作用,建议少使用这类物品。茶是很好的柔和性质抗疲劳饮品,可以适当饮用茶水安抚神经,起到提神作用。

上一篇:近乎完美的旋转——超级DIY之车轮动平衡
下一篇:交互无界限——奥迪全新第二代MMI系统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