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328_911734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汽车与驾驶维修》

《汽车与驾驶维修》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创刊于1992年的《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是国内最早专注于中国汽车行业的专业媒体之一,也是最早服务于汽车后市场的专业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2019年沃德发动机大奖发布后,这几款国内在售的车型怕是要骄傲到“变形”

2019-03-28 21:07:00

  在汽车行业中,不乏各种各样的奖项,比如设计奖、年度车型奖、最具影响力奖、最受期待奖,只要能和汽车沾一点边,都可以设立一个奖项。但回归汽车的本质,发动机、变速器、悬架才是衡量其硬实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台好的发动机也许并不能成就一辆车,但一台烂发动机绝对可以搞臭一台车,甚至一个品牌。而在发动机奖项中,沃德十佳发动机大奖也许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了,它是美国权威杂志《Ward's Auto World》创立的榜单,根据每台发动机的马力、扭矩、技术含量,以及日常驾驶状况表现出来的工作特性进行全面评估,最终选出十台综合表现最好的发动机

  沃德十佳发动机评选名单始于1994年,每年都会发布一次。虽然该评选人气很高,但很可惜,榜单只对美国本土销售的车型进行测试,且起步售价不得超过6.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万),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有一定局限性。

  不过如今汽车产业链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各大主机厂都是全球采购,相同车型虽然产地不同,但其车上的零配件却可能出自一家供应商,标准基本都是统一的。所以不论是海外版车型还是国内车型,动力系统的综合质量近乎一致,对于沃德的这份榜单我们可以适当参考。在最新的2019年沃德十佳发动机榜单中,有四款发动机(下图标红)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并且国内在售的很多车型都有搭载。

  宝马算是沃德十佳发动机榜单的常客了,前置后驱+直列6缸一直是宝马的代名词,在25年里,它获得了34个沃德十佳发动机大奖,其中有28个是依靠直列6缸发动机获得的。

  宝马X5搭载的这台最新3.0T B58发动机比起上一代3.0T N55进行了多项更新,其中集成式排气歧管和新的冷却循环系统是亮点,能够更合理地利用发动机的热量,排出废气的热量能更好地利用起来,保证了发动机在极寒天气下的性能。当然,这款发动机的动力表现也很惊人,X5车重2.2顿,实测百公里加速只需要5.5秒。

  英菲尼迪QX50所搭载的这套2.0T VC-TURBO是此次榜单中唯一一款小排量的纯汽油发动机,虽然没有采用新能源技术,但是它却是世界首台量产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这套可变压缩比系统能够连续动态地调节发动机的压缩比,在高压缩比状态下,发动机采用阿特金森循环,最大程度地提升燃效,并且避免爆震;在低圧缩比状态下,发动机则切换至奥托循环,从而实现更好的动力输出。多项亮眼技术加持,使得发动机的性能也非常优秀,这台发动机同时搭载于东风日产—新天籁上,百公里加速为6.42秒。

  本田被很多人被誉为是买发动机送车的品牌,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可否它的技术实力是业内的顶尖水准,第十代雅阁的这套.混动系统由2.0L阿特金森循环汽油发动机和新开发的双电机电动CVT,外加锂离子电池构成,废气循环系统做了优化,最终使得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40.6%。

  可能大家对热效率的数字没有概念,热效率直接与燃油经济性挂钩,广汽本田在2018年8月举办了一次雅阁锐混动极限挑战赛来考验其续航里程,而最终的续航冠军用60L的燃油,跑出了2143.8km的优秀成绩。

  在榜单发布时,雷克萨斯UX还没在国内正式上市,海外版的雷克萨斯UX250h就是国内的UX260h车型,其搭载了丰田的Dynamic Force Engine 2.0L混动系统,发动机采用阿特金森循环以及混合喷射,压缩比达到14:1,热效率高达41%。

  丰田的TNGA 架构下,新动力总成进化目标在于效率的不断提高并追求最大化,从技术特点中也能看出丰田在节能环保方向上的努力,这也是评委会选择它的原因之一。遗憾的是,雷克萨斯始终以进口形式销售,在国内汽车市场中价格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2019年沃德十佳发动机榜单中,我们看到了宝马的回归,比起2018年德系全部落榜的惨烈景象,这回算争了口气。尽管如此,榜单依然是美系车和日系车的天下,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的地方。但别忘了这是一个按照美国消费者口味、需求进行的评选。

  该榜单还映射出了美国汽车市场的现状,销量好的车型往往都是日系车和美系车,并且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新能源动力系统正在发力,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发动机榜单中看到中国品牌的身影。

  本文来自《享车派》

上一篇:小刮小蹭小事故,钣喷修复大门道
下一篇:技术经理“养成”记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