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202_103834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开博时间:2019-09-06 16:50:00

《科学通报》是主要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报道及时快速,文章可读性强,力求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文章数
分享到:

治疗肿瘤需“斩草除根”

2020-12-02 12:35:00

  肿瘤是正常组织形成的一种“怪物”,给患者造成巨大恐惧。尽管仍不清楚其形成的真实原因,但人们一直想方设法去除这一“怪物”。遗憾的是对多数恶性肿瘤仍未见“妙方”将“怪物”根除。肿瘤干细胞就是肿瘤组织中的“根”,治疗恶性肿瘤需要“斩草除根”。您了解“根”的特性吗?您想知道“斩草除根”的“妙方”吗?

  《科学通报》特邀东南大学医学院窦骏教授为您解读,来解答这一“谜团”。

  肿瘤是来自正常干细胞突变或“腐败”而形成的“怪物”,但干细胞“腐败”成肿瘤“怪物”的原因还不完全明了。科学发展已告诉我们,干细胞和肿瘤“怪物”,有许多相似处,前者是人体必需的“种子”细胞,后者是人体必除的“种子”细胞。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多种方法虽然去除了大量的肿瘤细胞,但难以根除肿瘤干细胞(CSC),即必除的“种子”细胞还存在。肿瘤中CSC的“干性”,对于维持肿瘤增殖、耐药、侵袭与复发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对恶性肿瘤要“斩草除根”的前提是要识别“根”,方能除之,将必除的“种子”细胞消灭。如何识别“根”?用何“妙方”来“斩草除根”呢?首先,要认识必需的和必除的“种子”细胞。

  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的基本特性是自我更新和分化,即产生与自己相同的子代细胞和不同的子代细胞。前者作为干细胞“种子”保留自我更新,后者和所在微环境相互作用,分化成不同的组织细胞。 干细胞进行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基本特性,对维持机体组织器官稳定性有重要意义,如造血干细胞通过扩增补充血细胞,恢复因正常衰老、死亡而丧失的血细胞功能。干细胞为维持生命、自身器官的再生和组织损伤修复以及人为的治疗相关疾病等,提供了“种子”细胞,如同自身匹配的“万能修理工” ,是机体必需的“种子”细胞。由于“万能修理工” 在机体内处处有需求,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逐步“学会寻租”,久而久之,极少数必需的“种子”细胞“腐败”成CSC,形成肿瘤“怪物”。

  因CSC从干细胞“腐败”而来,也具有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特性,但自我更新“任性”,分化能力有限且无序;不同组织细胞是干细胞分化而来,因此,CSC也具有正常细胞特性;又因肿瘤细胞起始于CSC,使干细胞、肿瘤细胞、CSC和正常细胞这种“渊源”关系变得复杂,既相似又有别。极少数必需的“种子”细胞,在体内 “腐败”成CSC形成肿瘤“怪物”后,为“寻租”而私利膨胀,使其失去监控、逃避免疫系统攻击而“任性”无止境的生长。CSC为有利其膨胀的“寻租野心”,一方面与干细胞、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享有共同的表面标志来掩盖其真实面目,另一方面极力提升自身“抗打击”能力,即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和对放疗的抵抗以及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等,来逃离各种“巡视”和 “督查”,进而使其“长生不老”。

肿瘤

  肿瘤治疗与斩草除根

  体内不同部位形成的肿瘤,是“种子”细胞分化或“腐败”而成,由于“腐败”程度不同,肿瘤组织的恶变程度也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表面标志和不同增殖潜能的差异性,即肿瘤的异质性,就好比是“老虎”和“苍蝇”组成的“大杂烩”。常规肿瘤术后的化疗、放疗、生物及免疫治疗等方法,用于治疗肿瘤“大杂烩”时,大部分“腐败”程度不严重的肿瘤细胞很快被杀灭,但极少数严重“腐败”的恶性肿瘤“负隅顽抗”,既对抗 “督查”又转移“财产”,销毁“罪证”,导致肿瘤“东山再起”或“远处转移”。这是目前肿瘤治疗面临的常见的难题。

  由于“腐败”程度高的恶性肿瘤善于“伪装”,上述的常规治疗方法难以 “区别”干细胞、肿瘤细胞、CSC和正常细胞,导致这些方法治疗后,虽然杀灭了大部分肿瘤细胞,但对正常组织损伤也较大,造成患者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生活质量大为下降,这是肿瘤治疗面临的又一难题。

  如何解决肿瘤治疗中出现的“死灰复燃”和严重的毒副反应的棘手问题?这是当前应解决的核心问题。俗话说得好,斩草要除根。肿瘤中CSC或其“干性”就是“根”,只有识别肿瘤的“根”,才能“有的放矢”,杀灭必除的“种子”细胞。

  CSC的“干性”即“根”的特征体现在:肿瘤“任性”增殖、高度耐化疗与放疗、极易侵袭、转移与“东山再起”,总之,“顽固不化”。然而,纵使CSC会“千变万化”善于“伪装”以及是逃逸的“高手”,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是机体“腐败”的细胞,不论是“老虎”或“苍蝇”,终将被“绳之以法”。

  具体而言,在肿瘤治疗时铲除“根”的方法有:

  直接靶向CSC表面特异性标记、靶向CSC的微环境、通过表观遗传方法调控CSC特性、靶向调控CSC关键的信号通路、用三维培养基筛选有效靶向CSC药物、基于CSC疫苗和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促使CSC分化后再化疗以及微/纳技术靶向CSC的诊疗等。采用这些具有“人工智能”的靶向CSC治疗恶性肿瘤的综合策略,将把必除的“种子”细胞杀灭,起到 “斩草除根”治愈恶性肿瘤目的。

  总之,干细胞 “腐败”形成的肿瘤“怪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就如同腐败分子形成的毒瘤对国家带来的危害。只有把寻租的权利关在“笼子”里,才有可能铲除引起“腐败”细胞的相关“土壤”,有望使草不能“生根”而易被除之。

  窦骏 ,东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教学名师。1983 年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9 年获免疫学硕士学位, 1997 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 年6~9 月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1 年10 月~2004 年2 月美国CDC 高级访问学者, 2006 年9~12 月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生物系高级访问学者, 2014 年9~10 月和2015 年9 月~10 月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

文/窦骏

本文来自《科学通报》

上一篇:漫话“人工智能”
下一篇:植物如何渡过酷暑寒冬?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