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通报》
开博时间:2019-09-06
《科学通报》是主要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报道及时快速,文章可读性强,力求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文章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1-03-15 11:33:00
路面工程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40多年, 我国建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国家干线公路网, 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居世界第一。
2021-03-12 16:40:00
钨锡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关键矿产。我国的钨锡矿资源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衡,其中80%集中分布在华南地块,
2021-03-12 16:33:00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除了主要成矿元素铜、金、铁和硫富集成矿,矿床中还富集多种关键金属资源,如镉、钴、硒、碲、铼等。
2021-03-11 18:15:00
稀土包括15个镧系金属,还有钇和钪,广泛应用于高科技、航空航天、绿色能源等, 在国际资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1-03-11 18:09:00
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大规模储能新技术将对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等产生极其重要的战略影响。
2021-03-10 08:51:00
江南钨矿带位于江南古陆东段及邻区,包括从赣北至皖南地区,迄今已探明WO3资源量超过600万t,成为世界最大的钨矿带。
2021-03-10 08:48:00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国家高速公路网,但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成本、维护、寿命等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021-03-09 16:57:00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落差最大的大河。虽然黄河仅占我国水资源的3%,却灌溉了我国约 13%的耕地。
2021-03-09 16:52:00
毛细凝聚是指在限域毛细通道内的气体,不必达到过饱和状态即可发生凝聚从而转变成液体的现象。
2021-03-08 18:15:00
地质学学科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地质学发展的态势,充分考虑我国地质学学科发展的实际水平,提出我国未来地质学学科发展的6个发展方向。
2021-03-08 18:09:00
酶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产物特异性高等优点,是一种公认的绿色、高效的化学品合成方法。
2021-03-05 13:41:00
近期,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马涛教授团队在《科学通报》发表观点文章“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的经验与挑战”。
2021-03-05 13:38:00
学科申请代码调整优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学科布局改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切入点。
2021-03-05 13:30:00
我第一次接触到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时,知道它以强烈亏损易熔组分、低密度、低地温梯度为主要特征。当时还没有铼-锇同位素定年技术。
2021-03-04 16:25:00
通过调研国际主要科学基金资助机构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学科布局与申请导向,可以探讨我国科学基金代码改革推进学科布局优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021-03-04 16:19:00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两种生物大分子之一,另一种是核酸。其中,核酸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而蛋白质是行使生物功能的最基础结构。
2021-03-04 16:12:00
由于积雪年复一年的堆积,地球两极的格陵兰岛和南极大陆形成了厚厚的冰盖。冰盖中不同冰层间的微小气泡,保留了当时大气的水分子和其他粒子。
2021-03-03 09:3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学科包含从行星到地球,从深空到深地等多个基础学科和前沿交叉学科。
2021-03-03 09:27:00
2020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学部全面开展优化学科布局的工作,促进构建“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的学科布局”。
2020-12-11 15:00:00
化石包括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两种类型。动物骨骼化石属于实体化石,足迹、粪便、恐龙蛋等属于遗迹化石。
2020-12-11 14:42:00
在缺氧状态下对木材、稻草、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进行热解,可以得到“生物炭”。
2020-12-10 13:48:00
病原体感染人体会导致炎症,当炎症失控,发展为不受控制的全身炎症反应,就可能发生脓毒症。
2020-12-10 13:42:00
南极平流层臭氧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每年春季就出现急剧降低的现象,而且臭氧降低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2020-12-10 13:11:00
铍是一种超轻金属元素,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0-12-09 12:50:00
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人工固碳技术加以回收和循环利用。
2020-12-09 12:45:00
在我国,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对硫排放的控制,颗粒物及其中硫酸盐的质量浓度得以有效降低。
2020-12-09 12:37:00
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口与财富高度聚集,加重了城市面临的地震威胁。
2020-12-07 21:49:00
近年来人们探索将MOF与SERS两大新技能进行结合,以实现对特定领域体系中微量乃至痕量成分的检测。
2020-12-07 21:47:00
有效利用可再生碳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化学已成为大势所趋。
2020-12-07 21:45:00
低碳烷烃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的重要挑战。
2020-12-06 21:44:00
超疏水表面因其自清洁、低固-液黏附、保持干燥等多重功能特性, 在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和传热传质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2020-12-06 21:41:00
对于气候变化中的人类活动影响,科学界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影响气候系统的不同外强迫因子也有了相对充分的理解。
2020-12-06 21:39:00
以太极图为代表的“阴阳互补”理论是中国传承五千年的经典哲学,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并且在“阴”“阳”中相对与互补。
2020-12-04 13:09:00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消费电子器件便携性要求的提高以及电动汽车使用空间的限制,使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面临“空间焦虑”。
2020-12-04 13:01:00
对于同一个古人类遗址,应用不同测年方法所得的年代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2020-12-04 12:57:00
时间是阐述各学科领域动力学信号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力学过程需要不同的检测技术。
2020-12-03 13:42:00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迅猛,这项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柔性新材料技术和便携式能源技术于一体的新兴领域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地。
2020-12-03 13:36:00
当岩石受力变形时,会同时发生温度变化。据此,可以利用基岩温度观测来获取地壳应力动态变化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热测应力”。
2020-12-03 13:33:00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是公认盛放茶水最好的容器。
2020-12-02 12:42:00
“大尺度山水环境”的概念是针对现代城市规划忽视与周围山水环境关系的问题而提出的。
2020-12-02 12:38:00
作为一门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的任务是“理解自然智能的工作机制,研究具有智能水平的机器,为人类提供智能服务”。
2020-12-02 12:35:00
肿瘤是正常组织形成的一种“怪物”,给患者造成巨大恐惧。尽管仍不清楚其形成的真实原因,但人们一直想方设法去除这一“怪物”。
2020-12-02 12:23:00
很多动物通过冬眠来渡过漫长的寒冬,而休眠也是植物适应不利环境条件的手段之一。
2020-12-02 12:18:00
太空辐射是载人深空探索中威胁航天员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载人深空探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0-12-02 12:14:00
孤独症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独特的环境下发展的结果,只有尊重和理解才能让孩子最大化恢复到大自然与社会文化赋予的一个自然人的常态。
2020-12-01 12:54:00
在原子核的所谓超重质量区,核内大量质子的超大库伦斥力使原子核极不稳定,乃至不可能存在。
2020-12-01 12:50:00
信息素作为动物界中最常用的社会信号, 通过嗅觉系统协调动物的多种行为。
2020-12-01 12:46:00
北美水貂独行性,栖息于温带森林河岸,会远离水域觅食。
2020-12-01 12:44:00
智人的出现是人类进化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或智人的后代。
2020-12-01 12:41:00
由水生到陆生是脊椎动物演化历史上非常关键的演化事件之一。
2020-12-01 12:34:00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大地震频发。虽然现在还不能断定全球是否进入了新的地震活跃期,但本世纪地震频次的确比20世纪高了一些。
2020-11-30 14:09:00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经历程,也是自然界的基本运行规律。
2020-11-30 14:06:00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提供了全球近50%人口的食物来源。
2020-11-30 14:03:00
“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是自古以来追求的人生目标。随着人类文明和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明显地延长。
2020-11-30 14:00:00
近期, 网上一则报道使噬菌体治疗这一人类对抗细菌的古老“武器”引起了全球关注。
2020-11-30 13:56:00
生物大灭绝是指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地球生物大量消亡甚至毁灭的一种灾变事件。
2020-11-30 13:52:00
经过几十年地震预报探索实践,发现了很多地震前兆异常,其中部分前兆还通过了优秀地震前兆标准的检验,并分析总结了前兆异常的群体特征。
2020-11-27 13:00:00
从古至今,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计时装置始终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存在调节机体的生理和行为节律的生物钟。
2020-11-27 12:58:00
HIV疫苗一直是艾滋病研究的重点, 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 尚未有重大突破。
2020-11-27 12:56:00
每一种人类特异的表型性状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都涉及到多个环节,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都是经历了进化上百万年的积累最后形成的。
2020-11-27 12:53:00
蛋白质是人体中所必需的生命物质,直接参与人体生命各项活动。我们纷繁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大量的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来完成。
2020-11-27 12:46:00
免疫系统是守卫我们人体的军队,它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我们的健康乃至生死。
2020-11-27 12:41:00
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是我们重要的抗病原微生物感染防御体系。
2020-11-26 13:05:00
气候变化问题是涉及到科学、环境、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性重大战略问题,归根结蒂是排放权、发展权、主导权问题。
2020-11-26 12:47:00
疟疾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寄生虫病, 青蒿素的发现及其在疟疾治疗方面的应用, 每年可以挽救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2020-11-26 12:39:00
青藏高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最辽阔的高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平均高度约海拔4500米。
2020-11-26 12:37:00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典型的遗传学现象,瓜和豆的种子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因此可以呈现出相应的表型。
2020-11-26 12:28:00
你了解身边的安检“透视眼”吗?你对X射线在安检中的应用了解多少?无所不能的X射线在保卫你的安全。
2020-11-26 12:16:00
阿尔法狗是谷歌公司耗巨资打造的一个围棋程序, 这个程序基于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 通过对几千万局棋谱数据的分析, 具备了与人类顶尖棋手抗衡的实力。
2020-11-25 12:07:00
我们面临着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能否避免物种灭绝?物种消亡是自然现象。
2020-11-25 12:04:00
类星体,是遥远宇宙中最明亮的一类天体。它发出光学辐射的区域很小,只有几光天到几光年。
2020-11-25 12:01:00
随着中草药在国际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民众对药品不良反应关注度的大幅提高。
2020-11-25 11:59:00
全世界每年约有14%的人口死于癌症, 对于癌症的治疗却举步维艰。
2020-11-25 11:57:00
淡水资源匮乏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020-11-25 11:52:00
五边形石墨烯的研究不仅提供了五边形二维镶嵌数学模型的物理实现,拓广了二维碳材料的结构和特性,而且为人们设计其他材料提供了新的结构模型。
2020-11-23 14:02:00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依靠科技进步继续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选择。
2020-11-23 13:56:00
生命的孕育、生长、繁衍和死亡等一切生命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们皆由基因控制。
2020-11-23 13:49:00
提升人的能力,进而按照人的愿望重塑世界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2020-11-23 13:43:00
生命在于运动。宇宙星辰周转不息,同样,细胞内的一切都在不断运动之中。细胞作为一个整体在运动,单独的细胞器行使功能也在运动。
2020-11-23 13:29:00
按目前世界能量的消耗率估计, 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可用100亿年以上。因此从原理上讲, 聚变能可以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2020-11-23 13:21:00
在过去的大约10万年, 已知的人类有4种, 除了我们的直接祖先早期现代人外, 还有尼安德特人、弗洛勒斯人和丹尼索瓦人。
2020-11-20 18:03:00
艾滋病仍然是当前最具挑战性的话题之一,在艾滋病疫苗研发的路上,我们走到了哪里?
2020-11-20 17:59:00
分子印迹是模拟抗体和酶的专一识别性能的重要仿生识别技术。
2020-11-20 17:54:00
肿瘤发生是体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正常机体每天都有许多细胞可能发生突变,但并不一定会导致肿瘤。
2020-11-20 17:47:00
地磁场是怎样形成的?地磁南北极为什么会发生倒转?哪些因素影响或控制着倒转的过程和频率?地磁倒转可以预报吗?
2020-11-20 17:41:00
在正义与利益之间,有人重义轻利,而有人见利忘义;面对他人的困苦,有人伸出友爱之手,而有人选择袖手旁观。
2020-11-20 17:29:00
花岗岩是地球岩石圈区别于其他行星岩石圈的标志,也是地球岩石圈中,大陆地壳区别于大洋地壳的标志。
2020-11-19 20:54:00
我们的祖先长什么样?如何应用颅面复原技术进行古人类头骨的面貌复原是人类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020-11-19 17:58:00
红枸杞也称枸杞子,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枸杞子已被国家卫计委列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
2020-11-18 17:41:00
宇宙,可以说是科学研究中最大的对象,它包罗万物,从古至今。它关乎着人类对自身和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
2020-11-18 14:02:00
正所谓世间所象, 共为一体,人类社会正在朝着万物互联的方向蓬勃发展。
2020-09-23 15:13:00
在生命的进化长河中, 动物定向运动方式的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09-23 15:09:00
引力波探测项目具有实施持续时间长、花费资金大等特点, 并且公众往往并不能深刻理解其实施的重要意义。
2020-03-18 22:40:00
自Sepkoski提出奥陶纪辐射(Ordovician radiation)假说以来,十多年间国际相关专家相继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
2020-03-18 22:33:00
溢油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对象之一。在海洋环境动力作用下,溢油会形成复杂多样的污染类型。
2020-03-15 16:34:00
青藏高原水资源丰富,有“亚洲水塔”之称。
2020-03-15 16:30:00
土壤中的微生物毫不起眼,却驱动着几乎所有的土壤生化过程,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2020-03-14 18:20:00
用于民用炊事与取暖的固体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PM2.5),是造成大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2020-03-14 18:16:00
由于具有不挥发、不易燃、结构可设计、稳定性高等优势,离子液体被广泛应用于催化、能源、材料制备、生物化工和医药等领域。
2020-03-10 20:58:00
2005~2019年对西沙群岛主要岛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大约为15年。
2020-03-10 20:55:00
新材料的发现是推动现代科学发展与技术革新的源动力之一,是当前促进经济发展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
2020-03-08 14:31:00
宇宙射线为来自太空的高能带电粒子,于1912年首次由Hess博士发现,尽管已经被发现了超过 100年,宇宙射线的产生机制及来源至今仍未被确认。
2020-03-08 14:27:00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的板块俯冲样式随着地幔温度的降低发生过重要的转变。
2019-12-22 14:46:00
太阳这个大火球已经燃烧了46亿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然而,每天享受太阳的光和热之余。
2019-12-22 14:42:00
19世纪中叶,达尔文被大量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突然出现而深深困扰,而寒武纪之前的岩石中似乎找不到任何化石的踪影。
2019-12-21 22:27:00
长期暴露于空间辐射会增加航天员罹患疾病的风险。重返月球或是殖民火星,我们都需要尽可能降低航天员接受的空间辐射量。
2019-12-21 15:59:00
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2005年Science庆祝创刊125周年提出了125个科学问题,其中有25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2019-12-20 13:28:00
气候变化正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但其健康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社会采取应对和适应的程度。
2019-12-18 23:44:00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大部分陆地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019-12-16 22:39:00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作为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生态单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2019-12-16 13:36:00
15年前, 2001年2月15日Nature杂志发表了长达62页的论文《人类基因组的初始测序与分析》。
2019-12-13 13:52:00
Science公布的2018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实在地球北极圈格陵兰岛西北部的Hiawatha冰川下。
2019-12-12 13:45:00
“未来地球”计划的目标是为全世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引起的风险提供所需的知识,抓住机遇,完成向全球可持续性发展转变。
2019-10-31 20:51:00
动物巨型化是一个重要的演化现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恐龙巨型化。恐龙的三大类群(植食性的蜥脚类和鸟臀类以及肉食性的兽脚类)都出现了巨型代表。
2019-10-30 13:46:00
文化何谓,从何而来?文化是人独特的特征吗?文化差异又从哪儿产生?文化究竟源于何处?
2019-10-29 22:31:00
孙鸿烈,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地理学家和土地资源学家,长期从事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区域开发研究以及青藏高原综合研究。
2019-10-29 12:52:00
液态水的结构是极其重要的科学难题,近年来对其微观结构提出了多种模型,在极端条件和其他环境下的液态水微观结构也得到了深入研究。
2019-10-27 20:34:00
睡眠是指机体失去对周围环境知觉和反应的一种可逆性行为. 根据脑电变化, 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s, 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s, REM)两种状态。
2019-10-26 09:56:00
进化和生理上最接近于人类的灵长类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被复制出来了,你相信吗?科幻电影中克隆人的脚步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2019-10-25 13:05:00
第一代恒星与星系的形成标志着宇宙从原初的平滑状态到当前的成团状态的转变。标准宇宙学模型认为第一代恒星在红移等于30左右开始形成。
2019-10-24 13:25:00
地球陆地与海洋生境中有多少物种?半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不同研究者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物种估计数不同。
2019-10-21 23:51:00
6500万年前,印度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特提斯洋开始关闭,曾为沧海的青藏地区逐渐隆起为山,亚洲乃至更大范围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发生巨变。
2019-10-21 13:15:00
通过星系、星系团,乃至宇宙整体的动力学行为,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绝大部分物质是不发光的,即暗的。
2019-10-18 13:24:00
地球温度(地表2m气温)决定于地表能量收支,地气系统通过接收太阳短波辐射和向外太空射出长波辐射来维持自身的能量平衡。
2019-10-17 00:08:00
语言能力是人类的特征之一. 人类语言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 可以用有限的元素生成出无数的语句, 用来表达思想、情感, 传承人类文明。
2019-10-15 22:22:00
睡眠是指机体失去对周围环境知觉和反应的一种可逆性行为. 根据脑电变化,。
2019-10-13 23:20:00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0多岁, 我国上海、北京的户籍居民也已经达到了82岁, 与发达国家一致。
2019-10-13 23:14:00
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宣告了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 组成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只有25000个左右……
2019-10-11 13:29:00
吴学兵,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系主任、教授, 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9-10-10 22:55:00
在过去几年, 由于深空探测特别是几个彗星任务的科学结果以及理论模拟的突破, 使我们对行星形成的过程有新的想法。
2019-10-10 13:01:00
“金州杀手”案及之后接连多起悬案的快速成功破获,归功于法医系谱学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