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开博时间:2019-09-06 16:50:00

《科学通报》是主要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报道及时快速,文章可读性强,力求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文章数
分享到:

纪念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创建100周年

2021-11-15 13:08:00

  2021年3月27日上午9:00~12:00, 由《科学通报》联合科研云主办的“《科学通报》|纪念南开化学学科创建100周年CO2化学论坛”成功在线举行, 本次论坛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何良年教授主持并作为编委介绍《科学通报》期刊, 鲁统部、江焕峰、魏伟、席婵娟和张香平5位二氧化碳化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特约嘉宾做了精彩学术报告。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朱守非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 对《科学通报》编辑部、演讲嘉宾以及来到直播间的诸位老师、同学们、网友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南开化学的百年辉煌历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并感谢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南开化学的支持和关爱。

  天津理工大学鲁统部教授为大家带来第一场学术报告, 鲁老师围绕“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这一主题, 响应习总书记“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号召, 展示了近十几年来课题组在光电催化还原CO2的工作, 并对催化反应机理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他们发现, 限域空间的使用使双核金属离子之间发生协同催化作用, 同时缩短了电子传输距离, 降低了反应能垒, 提高了催化活性。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江焕峰教授作了“CO2参与偶联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的报告, 重点介绍催化活化二氧化碳并通过与亲电试剂、亲核试剂等构建新碳-碳键、碳-杂键的偶联反应取得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魏伟研究员作了“CO2化学转化在碳中和中的贡献”报告, 简要介绍二氧化碳化学转化过程中碳排放和碳固定的核算方法, 并阐述主要的二氧化碳化学转化过程对碳减排和固定的贡献, 汇总其对碳中和的总体贡献。

  清华大学的席婵娟教授作了“光介导CO2参与的羧化反应新进展”报告, 介绍可见光介导的CO2参与的有机底物的羧化反应, 构建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成果与启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张香平研究员作了“离子液体微环境强化的CO2铺集和转化利用”报告, 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功能设计及微环境构筑, 微环境与CO2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离子液体功能基团和微环境协同催化CO2合成碳酸酯及高端聚碳、CO2电化学还原等方面研究进展, 分析了未来发展方向。

  何良年教授对《科学通报》期刊进行了详细介绍, 《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 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走过了70年的辉煌岁月。一批世界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如“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青蒿素”、“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 等诸多铭刻中国科技史的工作, 均首发于《科学通报》, 可以说《科学通报》见证了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科学通报是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涵盖学科广泛, 包含物理学(天文学 力学)、化学、生命医学、地球、材料、工程科学以及各交叉和新兴学科领域。栏目丰富, 包含论文、快讯、评述、进展等研究性论文以及观点、科学访谈、亮点述评、悦读科学等栏目。《科学通报》紧跟前沿热点领域, 组织出版专题, 发展了一系列特色、亮点栏目。介绍了2020和2021年出版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二氧化碳化学”专题(I)(II), 请老师同学们关注阅读。

  闭幕环节, 由何良年教授做总结发言, 对演讲嘉宾、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科学通报》期刊及科学云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期望本次论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起更多关注, 激发年轻学者的兴趣, 旨在推动CO2 资源化研究与应用及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为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作贡献。并激励南开化学人不断追求卓越、永攀高峰, 创一流化学学科。

  《科学通报》CO2化学论坛吸引了超过7万人次的观众参与, 提问环节, 老师们与网友互动热烈。观众纷纷表示, 本次论坛为他们提供一场学术盛宴, 不仅仅是学到科学知识, 而且拓宽了视野, 开拓眼界, 引发思维碰撞, 激发了从事二氧化碳化学、可持续化学的热情与科研灵感。

本文来自《科学通报》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