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123_103772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开博时间:2019-09-06 16:50:00

《科学通报》是主要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报道及时快速,文章可读性强,力求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文章数
分享到:

会聚技术的伦理挑战与应对

2020-11-23 13:49:00

  提升人的能力,进而按照人的愿望重塑世界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无论是英雄史诗中苏美尔国王吉尔伽美什追求使人长生不老的海草,还是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想借助于翅膀飞出小岛的传说,都反映出人类力图突破自然的限制,实现自由的渴望。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子、电器技术的出现,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使得人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和拓展。

  然而,与传统技术对人的行动能力的增强不同,现代背景下的会聚技术无论是从技术的理论形态还是从技术知识的形式上来看,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章从统一科学、人机整合以及技术对社会的嵌入三个方面提炼与分析了会聚技术的特征,指出:会聚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对现实的感觉和责任意识。一旦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被无处不在的智能环境所包围,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也将发生改变。

  区别于传统技术,通过利用外在自然、借助于人身体之外的技术来提升人的能力,会聚技术致力于改造和重塑人的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因此,有关会聚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也基本上是围绕着人类增强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从人类增强的目的和对象、人的完整性问题、隐私、自由和道德责任、社会公正以及后果的控制等方面对会聚技术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最新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表明,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已经可以超越人。这已经背离了技术本身的初衷:技术的目的是控制自然和对象物。但人工智能和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生物材料的发展带来的并不是单一的、特定的、人所期待的结果,而更多地是带来了一种可能性。而对于可能性的走向,人们往往爱莫能助。

  在综合分析了美国、欧盟等提出的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动态地构建一套基于行动的技术伦理学框架。为此,必须完善伦理学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合作机制,发展跨学科的视角与方法,加强科学启蒙、构建公众参与的讨论平台,完善会聚技术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以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应对会聚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文/王国豫,马诗雯

本文来自《科学通报》

上一篇:揭秘“垃圾”DNA
下一篇:呼吸的奥秘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