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开博时间:2019-09-06 16:50:00

《科学通报》是主要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报道及时快速,文章可读性强,力求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文章数
分享到:

“一生最好是少年”——大脑的童年和青春

2021-11-22 17:26:00

  生长发育是遗传、环境和文化综合作用的过程。儿童青少年在学龄期(6~18岁)不仅迎来身高、体重的发育高峰,而且在校园的系统化教育下,其认知与学习能力也得以快速提升,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构建脑发育图表,可以为研究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提供综合测量和评估工具,推进脑科学在家庭、教育和临床的个体化应用转化。

  安全易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促进了发育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打通从微观水平(如神经毡和功能柱)到宏观水平(皮层厚度和面积)的全链条脑发育研究提供了顶端(宏观尺度)的证据,为脑发育图表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如何建设生长发育队列并研发可信而有效的测量,进而揭示遗传、环境和文化对脑发育的影响是脑发育图表研究的核心挑战。


  脑区结构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滨州医学院的研究团队,联合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和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荷兰唐德斯研究所(Donders Institute)和伊拉斯姆斯大学(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研究人员,基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领衔建设的脑智发育队列——“彩巢计划-成长在中国”,历时8年,在中国重庆地区和美国纽约地区,采用相同的加速纵向队列实验设计,建设了6~18岁脑智发育队列,绘制了全年龄段学龄期脑发育模板和图表, 检验了中美脑发育曲线的差异。Sci Bull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这一学龄脑发育图表研究成果。


  中美青少年脑区分布及脑网络形态发育曲线

  研究发现,脑模板在各年级之间有差别、在中美之间有差别,这些差异会影响脑发育图表的形状。脑网络形态发育曲线的数学建模揭示,中美学龄期脑发育差异的脑区分布遵循特定规律,基础功能(如视觉和体感运动)区域在中美学龄儿童中具有简单而平行的发育轨迹,联合功能区域则表现出复杂而不同的发育轨迹,特别是在青春期触发的前后(上图中黑色箭头所示); 中美学龄脑发育差异化的区域在左半球主要分布于默认模式网络(语言以及自我参照等功能,红色),在右半球主要分布于额顶控制网络(认知控制等功能,橘色)。这些民族化差异是两国在遗传、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综合差异的体现,说明了构建各自的脑发育图表的必要性。


  脑功能网络皮层厚度及面积分布

  李大钊先生曾说“一生最好是少年”。发育神经影像学为我们勾绘大脑的童年和青春提供了画笔,脑发育常模的最终建立将为每一个孩子留存独特的影像资料,记录“生命的春天”。未来,研究者将把脑发育常模研究用于推进个体化的脑智发育测评,为每个家庭留存每个孩子成长的科学印记,和孩子一起见证与体验科学化的教育和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科学通报》

上一篇:能“穿”的高科技——织物电子知多少?
下一篇:基于形态分级结构设计的超材料辐射制冷织物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