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211_103889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开博时间:2019-09-06 16:50:00

《科学通报》是主要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报道及时快速,文章可读性强,力求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文章数
分享到:

新疆发现世界最大亚洲足迹属恐龙脚印

2020-12-11 15:00:00

  《科学通报》2020年第18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的论文“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亚洲足迹”。新发现的两类恐龙足迹均被归入亚洲足迹属,其中大型足迹为一新种:牛氏亚洲足迹,是世界上亚洲足迹属中最大的类型。

  化石包括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两种类型。动物骨骼化石属于实体化石,足迹、粪便、恐龙蛋等属于遗迹化石。足迹化石通常形成于湖边、海边等湿度、黏度和颗粒度适中的环境中。亚洲足迹属是兽脚类恐龙足迹的一种,属于实雷龙足迹科,足迹化石的命名和实体化石一样,采样双命名法,即采用属名和种名来命名。

  20世纪60年代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的早白垩世乌尔禾翼龙动物群,包括数量较多的准噶尔翼龙及不同类群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考队在乌尔禾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湖相地层中,发现了多个层位大量保存的恐龙、翼龙、鸟类和龟类足迹化石。

  新发现的恐龙足迹保存在长约12 m宽约7 m,面积约80 m2的灰绿色细粒砂岩层面上,足迹化石层有上下两层(图1),代表足迹化石的形成时间有先有后,说明恐龙在此地区持续生存了一段时间。


  图1乌尔禾足迹化石野外平面分布及足迹线条图. (a) 足迹化石野外分布照片(斜视图); (b) 每个野外足迹化石的放大照片; (c) 足迹化石分布线条

  图(俯视图)(汪筱林团队供图)

  根据形态学研究,识别出两种兽脚类恐龙足迹,足迹化石呈三趾型,V字形,具有明显的脚跟印迹等特征均归入实雷龙足迹科亚洲足迹属。其中大型足迹建立一新种:牛氏亚洲足迹(图2),足迹全长47~56 cm,宽31~42 cm,是亚洲足迹属中最大的类型,中型的归入已知的跟垫亚洲足迹(图3)。


  图2 牛氏亚洲足迹(新种)野外化石照片、模型及线条图(比例尺为20 cm). (a) 正型; (b) 副型; (c) 归入标本(汪筱林团队供图)


  图3 跟垫亚洲足迹野外化石照片、模型及线条图(比例尺为10 cm). (a)-(b) 归入标本(汪筱林团队供图)

  那么形成足迹的恐龙有多大呢?根据足迹的大小和复步长,两类造迹恐龙的臀高约2.5和1 m,体长分别为6和2.5 m左右,其中牛氏亚洲足迹造迹恐龙的行走速度约为8 km/h,跟垫亚洲足迹造迹者的速度约为6.5 km/h,是造迹恐龙在湖边漫步形成的。两类肉食性恐龙虽然漫步在湖岸边布满波痕的沙泥滩上,身后留下一串串三趾型足迹,但它们还是相互警觉、提防,唯有准噶尔翼龙在湖泊上空悠闲地飞翔。

  牛氏亚洲足迹和跟垫亚洲足迹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乌尔禾地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个丰富的脊椎动物群,包括翼龙、兽脚类恐龙、剑龙以及其他脊椎动物,进一步丰富了乌尔禾翼龙动物群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

文/李阳, 蒋顺兴, 汪筱林

本文来自《科学通报》

上一篇:《科学通报》的简介
下一篇:用生物炭改良土壤、固碳减排,有哪些生态和健康风险?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