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725_83371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

开博时间:2017-09-29 13:54:00

《世界遗产》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图文并茂对全球世界遗产事务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的专业性科技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故事一】审慎而远见的抉择——成都金沙遗址

2018-07-25 18:50:00

↑金沙遗址展示馆内景。由于祭祀地点并无人工建设遗迹,馆内展示的除了尚待发掘的遗物,让观众颇感震撼的其实是考古工作的过程“产品”——探方。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出现是考古遗址与城市发展关系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是因为金沙遗址博物馆从一开始就被囊括在一个完整而庞大的文化产品链条的策划中,而不仅仅是作为遗址的保护设施出现,这与其他遗址博物馆的定位有很大不同。

2001年金沙遗址刚刚被发现的时候,那里还是一个被称作金沙村的城乡结合部区域。但是到2007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全面建成开放的时候,“成都第四商圈”、“抢占金沙角”的商业口号就已经响彻云霄,周边地产的价格也直逼高位。一个考古遗址,具有什么样的魔力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金沙》音乐剧以考古学家作为叙事线索。

这其中一个完整的文化策划功不可没。在建筑刚刚开始设计之时,甚至建设资金都没有确定的情况下,一部以考古学家为主角、名为《金沙》的音乐剧已经悄然出炉,并据此组建了专门的演出公司。每天,来到成都的游客都可以在专门的剧场观看《金沙》音乐剧,在考古学家“沙”的带领下,穿越千年追溯古蜀文明。音乐剧以考古的神秘感以及近年来屡试不爽的穿越剧情,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金沙的品牌效应逐步累积。同时,相关文化纪念品的策划、开发也开始启动,设计、制作出了种类繁多、颇具创意的特色文化商品。这与其他博物馆的策划建设过程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多博物馆在开放很久之后,也没有像样的针对藏品内容的文化产品。更出人意料的是成都文物工作者的超前眼光——金沙出土的典型文物太阳神鸟被成功申报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这令金沙的名字在全国不胫而走。就这样,当2007年博物馆落成开放之时,颇具轰动效应,可谓众望所归。

金沙的成功经验在其他城市是否可以推广,还很难判断,因为它得益于成都民主而活跃的文化氛围,休闲而安逸的生活诉求。但正是从金沙开始,人们对遗址博物馆的作用、对城市中考古遗址的意义有了新的视角。遗址博物馆不仅仅是给遗址看大门的“保管员”,更应该是遗址代言人,考古代言人,在纷繁芜杂的现代社会,应扮演价值传播者的角色。

金沙遗址博物馆社会效应的成功,还归结于对建筑美学形象的追求,这是颇具争议的一点。一般来讲,文物界对于博物馆建筑更重视功能,而非形式,对于建筑师们在博物馆建筑上近似癫狂的炫技行为,无论中外的考古、文保专家们都是不以为然的。然而金沙遗址却有着不一样的情况。一个是国际博物馆的发展背景:到了2000年前后,出现了“博物馆经济”的潮流,其中的经典案例就是借助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成,西班牙毕尔巴鄂成功实现了从后工业时代向文化经济、旅游经济时代的转型,甚至一些社会问题也迎刃而解。在眼球经济时代,博物馆作为文化中心的动向引人注目,博物馆建筑的地标性作用,不仅在现实城市空间中,而且在全球化的虚拟世界中发挥了更强大的影响力。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遗址展示馆

另一个情况则是金沙遗址自身的特点——遗址的性质由特殊的城市环境所决定。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范围,是祭祀地点遗址,即古人在古河流旁选择了一处地点,用以投放金、玉、象牙等珍贵器物,表达祭祀愿望。其地点具有神圣性,但并非经过人工建设。在现有用地的外围,虽然2001年前也曾发现零星的夯土遗迹,即早期的建筑遗迹,但由于当时认识的局限性,还是让位给了建设项目,因此金沙遗址的周边在博物馆建设之前即已形成城市居住区的城市环境。虽然后期在博物馆建设用地的边角也发现了局部的早期建筑遗迹,但是由于较为破碎,没有完整格局,难以判断其功能和等级。因此,金沙遗址的历史环境已不具备是无奈的事实。

在这种情形下,遗址博物馆何去何从?一种观点是遵循一直以来遗址博物馆应尽量含蓄、消隐,与遗址环境相和谐的原则;一种观点是既然遗址周边环境已然是现代城市环境了,为何不让遗址博物馆建筑更具地标性呢?两种观点的交锋非常激烈,最终一锤定音的还是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者。没有文物界的支持,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基本不具可能性。现在看来,当初对于金沙遗址博物馆形象的抉择,绝不是无知的鲁莽,而是审慎而远见的考量。事实证明,这样的抉择获得了社会和公众的认可。虽然今日仍有部分文物界专家对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体量存在异议,但是在遗址历史环境已无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基本不具有讨论的基础。当然这也正是为何在其他遗址博物馆建设中,不能一味强调建筑形象的原因。漠视遗址整体环境的和谐,由于建筑面貌过于炫耀而降低甚至损毁遗址的历史格调、环境景观的例子数不胜数。就这一点,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经验几乎是不可推广的。


↑陈列馆天窗上的太阳神鸟标志。它现在不仅是文化遗产的标志,更成为成都的标志。

金沙的成功在于地标性的形象与文化格调的契合,在于帮助城市成功塑造了新的文化品牌形象,进而转化为文化驱动力,与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共振效应,形成了罕见的考古遗址与城市发展双赢的局面。从上世纪50年代的半坡,到90年代的三星堆,还没有哪个遗址博物馆像金沙这样,将视野扩大到城市的发展,运用文化经济规律使遗址博物馆成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实现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品牌与经济的驱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讲,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意义是历史性的。

本文来自《世界遗产》

上一篇:【故事二】资本的纠结 ——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道遗址
下一篇:【遗产影像】墨西哥湾的艳丽舞者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