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228_91017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

开博时间:2017-09-29 13:54:00

《世界遗产》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图文并茂对全球世界遗产事务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的专业性科技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谁的身上有圣彼得堡味

2019-02-28 01:36:00

1703年彼得大帝率领俄罗斯大军打败瑞典军队后,开始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建造一座新城。由于缺乏建材,他下令进入兔子岛的船只不论大小,都要以缴付石头代替缴税,少则5块10块,多则百十块。1713年圣彼得堡建成,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迁址这里,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向欧洲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俄罗斯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圣彼得堡著名文化学者利加乔夫说过:“圣彼得堡是俄罗斯城市中最欧化的城市,同时又是欧洲城市中最俄罗斯化的城市。”俄罗斯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特别是文学,在圣彼得堡味道更浓。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罗蒙诺索夫、化学元素周期表发现者门捷列夫、俄罗斯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男低音歌唱家沙利亚宾以及画家列宾、苏里科夫等很多文化名人都在圣彼得堡生活过,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圣彼得堡很多剧院、建筑、餐馆的名人味道十足。涅瓦大街就有一个普希金经常去的咖啡馆。2011年五一节我和使馆同事们去圣彼得堡旅游时,高兴地在这个咖啡馆门前与“普希金”(雕塑)合影留念。

一城被困900天  饿死也不降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最大特点是勇敢顽强,这在圣彼得堡感触非常明显。这座城市的很多纪念碑、建筑物都跟战争相关。它的第一个建筑——彼得保罗要塞就是在战胜瑞典后建造的。进入要塞后,一尊彼得大帝的铜制坐像就矗立在入口处路旁,它高2.05米,由于身躯高大,头脑显得不大,手臂很长。这位新首都的缔造者逝世后就葬于此要塞的大教堂中,此外还有8个沙皇的遗骨也葬在这里。在著名的喀山大教堂里,则保留着指挥打败拿破仑军队的库图佐夫元帅的棺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列宁格勒被包围了900天,有80多万人饿死,或者战死。希特勒扬言“要把列宁格勒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但是,由于英勇不屈的列宁格勒军民的顽强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始终未能攻破城池,却以失败告终。现在这座城市的很多建筑物都是这场战争的见证。例如坐落在莫斯科大街一端的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馆,48米高的大理石方尖碑高耸云天,碑上用金字刻着:1941—1945年。长明火在碑前熊熊燃烧,永恒不息。这座纪念碑和长明火象征着俄罗斯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被誉为世界四大教堂之一的“伊萨基辅”大教堂是雄伟庄严,它高达102米,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而且在两三公里外,都可以看见其金色的圆顶。大教堂有64根石柱,战争期间被炸得遍体鳞伤。作为德国法西斯的罪证,也为了教育后代,苏联政府特地保留了其中几根石柱的累累弹痕。从该教堂的上面几层,可以俯瞰全城。

皮斯卡廖夫公墓里面埋葬了47万列宁格勒人,他们都是在二战期间牺牲的。普京的一个哥哥也葬在这里,他是在列宁格勒保卫战被围困期间饿死的。这是普京自己说的。1960年这里被改名为烈士陵园,并建立了一尊青铜雕像——“祖国母亲”。雕像后面150米长的大理石墙上刻着:“这里安息着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列宁格勒的列宁格勒人。我们虽然不能列出他们所有人的姓名,但我们不会忘记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

一城讲法语  趴草地晒日光浴

    圣彼得堡不仅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且也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圣彼得堡有三多:岛多、水多、桥多。是一座由100多个岛屿、93条大小河渠、300多座桥组成的“北方威尼斯”。去年5月1日,当我乘坐游船在这些河渠中间穿行,驶过冬宫一侧、俄罗斯博物馆、“滴血”大教堂等名胜古迹时,真觉得浪漫。

当然,最浪漫的还是要数圣彼得堡的白夜,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白夜》中描述的那种白夜。由于圣彼得堡位于北纬60度的芬兰湾畔,每年5月至7月是白夜季节。特别是6月22日夏至之夜,凌晨两三点钟还可以在露天看书读报。记得有一年的夏至之夜,我们几个中国记者在冬宫附近的码头观看“白夜断桥”。夜间12时,天还是亮的,云彩绚丽多姿。涅瓦河上的十几座大桥依次向上张开,呈现“八”字形,在远处等候的各种大船鱼贯而行,缓缓驶过这些桥梁。然后,各座大桥又恢复平坦状态,让行人和车辆通行。这1个多小时的“开桥”过程,是“不夜城”的浪漫景象。如果你有机会去圣彼得堡,最好选择6月里去。

历史上,俄罗斯人一度学法国人,特别是在“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她是德国人,却提倡学法语,并且还和伏尔泰通信呢!上流社会都以说法语为荣。就是说,俄罗斯人受了西欧文化艺术的不少影响。

还有一个革命浪漫主义的故事,就是二次大战的时候,列宁格勒被包围的初期,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工地一边劳动,一边创作《第七交响曲》,即《列宁格勒交响曲》。1941年12月他在莫斯科完成了谱曲后,由一架飞机把总谱空投到列宁格勒,让乐队练习。因为当时乐队很多人都上前线了,就临时找了一些业余乐手充实乐队。1942年8月9日,《第七交响曲》在列宁格勒举行首演。为了防止德国法西斯的飞机来轰炸,几十门高射炮对着星空。苏联广播电台对这场演出进行直播,通过无线电波,不仅整个列宁格勒,而且全国人民都听到了这震撼人心的乐曲。特别是前线红军将士们听了以后非常激动,发誓要保卫祖国,打败敌人!

俄罗斯人生活中的浪漫,在圣彼得堡随处可见。例如在一些草地上,包括彼得堡罗要塞外面的草地和涅瓦河河滩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俄罗斯人几乎是脱光衣服、光着背脊和肚子晒太阳,他们叫日光浴。俄罗斯人喜欢晒太阳,因为那里冬天漫长,人们容易缺钙,所以一有阳光的时候他们就要补钙,就要晒太阳。  

一城美学熏出  半城优雅性感

圣彼得堡处处优雅。与莫斯科大剧院齐名的马林斯基剧院及其芭蕾舞和歌舞,俄罗斯博物馆及其无数的名画,叶卡捷琳娜宫(也称皇村)和巴甫洛夫斯克,夏宫和夏园……这个“文化之都”的俄罗斯女士,衣着打扮都很优雅。这里面有美学、审美观、文化修养、艺术气质等等。俄罗斯女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要比男性高,她们亭亭玉立,气质高雅,圣彼得堡的女士尤为如此。她们重视搭配和协调,讲究整体美。就是说发型怎么跟头型相配,化妆怎么来掩饰脸部的缺点,如果皮肤比较黑就多用一点增白粉,眉毛太淡了就稍微画得浓一点。妇女身上穿的,手里拎的,脚上蹬的都要和谐,是完整的一体。契诃夫有一句名言:“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俄罗斯女性一般从10岁就开始化妆,母亲言传身教,学校5年级开始设立兴趣小组化妆课。俄罗斯女性认为,不化妆就出门,就像早晨不洗漱就去上班一样,是不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表现。究其原因,一是文化传统,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包括服装、发型等开始改革。对贵族及其子女有特别的要求。第二个原因就是无数战争造成的人口比例失调,女多男少,一些女士为了弥补自己脸部的一些缺陷,提高同其他女子的竞争力,就着意化妆和打扮。

一城幽默演绎  全城叫板莫斯科

    俄罗斯人善于讲段子,但段子仅是幽默的一部分。圣彼得堡的建筑也很幽默。位于涅瓦河与枫丹卡河交汇处的夏园有露天雕塑博物馆之称,其中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雕像十分幽默:上面是克雷洛夫雕像,下面四周是他寓言里的动物,其中包括《乌鸦和狐狸》的两个主角。看着它们的雕塑,你就会想起乌鸦嘴里含着奶酪,狐狸阿谀奉承地夸它唱得好,结果乌鸦一张口唱,奶酪就掉了下来,被狐狸吃了。

夏宫(又称彼得宫)有“俄罗斯的凡尔赛”之称。18世纪中叶,为纪念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在“下园”宫殿前面建造了由64个喷泉和250多尊镀金铜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幽默之处是位于瀑布中央的雕像——“掰开狮嘴的参孙”,参孙是俄罗斯,狮子就是瑞典,因为瑞典国徽上有一头狮子。这雕像意味着彼得大帝征服瑞典。

    人们喜欢拿圣彼得堡与莫斯科作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文飞写过一篇题为《双都辉映俄罗斯》的文章,说圣彼得堡和俄罗斯就像“双子星座”,“文化天平上的两个秤盘”,各有特点,我很赞同。同时,我觉得这两个城市也有点像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一个看东方,一个看西方。这两个城市的人有点像我们上海人和北京人,互不服气。莫斯科人说,“访问俄罗斯就得到莫斯科来,它是现在俄罗斯的中心。”而圣彼得堡人说,“莫斯科还不是整个俄罗斯”,“不到圣彼得堡就等于没有来过俄罗斯”。莫斯科人说,“我们有克里姆林宫。”圣彼得堡人说,“我们有冬宫。”

    还必须指出的是,圣彼得堡政府非常重视这个古城的遗产保护。在《圣彼得堡总体规划》中就把这个城市定位为“俄罗斯通向欧洲的窗口”。2005年11月1日圣彼得堡政府正式颁布了《圣彼得堡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共有13章,对圣彼得堡文化遗产的价值、面临的威胁、防止破坏现象的措施与方法、修复、防护、重建、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描述和规定。而圣彼得堡各个单位和居民在平日工作和生活中也非常自觉地执行这些规定,我在圣彼得堡亲眼看到一些古旧建筑外表不改、里面被掏空改造的情景。圣彼得堡人以自己的城市而自豪,也以自己力所能及地用实际行动保护这个古老城市及其文化遗产而引为骄傲。

本文来自《世界遗产》

上一篇:宫岛:日本广岛神灵居住的岛屿
下一篇:羌塘在何处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