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422_91331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

开博时间:2017-09-29 13:54:00

《世界遗产》杂志是中国唯一一本图文并茂对全球世界遗产事务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的专业性科技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水上丹霞千万年

2019-04-22 14:58:00

随波逐流上清溪

艄公艄婆的竹竿划水声、叩击岩壁发出的声音和上清溪的潺潺水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峡谷中的寂静。偶尔阳光钻入峡谷两壁间,照射到溪水上,再反射到岩壁上面,光影晃动,仿佛红色岩壁上在流淌着溪水。偶尔有不知名的小鸟的鸣叫声,在峡谷中回荡。

我们坐在竹筏上顺流而下,艄公遥指溪水旁百米高壁上的一处洞穴中树枝搭建的鸟巢,说那是一处鹰巢,但巢穴的主人很久没看到了。

如果我们能够化身为雄鹰,飞越陡峭的崖壁,飞到上清溪的上空俯视,就会看到壮观的丹霞奇景。

丹霞地貌,说到底是山与水互动形成的自然奇迹。上清溪峡谷幽深,溪水百转千回,首先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山经受了相互交切的垂直断裂的“摧残”。地球表面的岩石会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比如当岩石被两侧拉拽的时候,就可能产生断裂。一块岩石如此,一条山脉和一片高原也同样如此。泰宁丹霞地貌的妙处在于,它首先因拉拽力量而产生了沿一个方向的许多条断裂,后期又遭受了来自另一个方向的拉拽力量,重新产生了垂直于原来断裂的一批新的断裂。就好像大自然在泰宁先切割出了许多的横线,然后又垂直这些横线切割出许多的纵线,于是一方自然的山峦“棋盘”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从上清溪的高空俯视,纵横交错的断裂清晰可见。

仅有山峦的断裂,只是大自然的雕刻师粗线条地切出了个轮廓,还形不成美轮美奂的丹霞奇景。接下来精雕细刻的工作是由水完成的。流水顺着断裂流淌,冲走断裂处的砂石,打磨棱角分明的岩石。经年累月的冲刷,让断裂下切,形成了幽深的峡谷,溪流在谷底流淌,九曲十八弯。

丹霞画卷,自泰宁初展

上清溪好似古灵精怪的少女,大金湖则是胸襟开阔的男儿。

泰宁丹霞地貌主体位于大金湖区域,其中尤以金湖大赤壁最为显著和壮观。丹霞赤壁高约百米,长四百多米,临湖而立,水上的崖壁与水面的倒影连为一体,色如凝血的岩壁上,有道道黑色的侵染物顺崖走笔着墨,整个赤壁似一幅世间最壮观的书法长卷。

丹霞赤壁的形成,也是山与水的互动杰作,只是在这里,大自然雕刻师更多地使用了“崩塌”的技法。构成丹霞地貌的砾岩、砂砾岩中,有许多相互交错的断裂、裂隙和垂直的岩石节理,在流水不断侵蚀之下,丹霞崖壁的岩石会沿着这些断裂处崩塌。表层的岩石崩塌到崖壁脚下,色彩新鲜的丹霞赤壁暴露出来。一次次的崩塌,丹霞赤壁就一次次地平行后退,赤壁面对的湖面也日益开阔,时至今日,形成了湖中一面面巨大的石屏。

世上丹霞地貌以百千计,唯有泰宁丹霞“恰到好处”,展现了青年期丹霞地貌的绝美风光。究其原因,是泰宁在地质历史上的一系列机缘巧合造成的。

在恐龙还统治大陆的白垩纪时期,当时的泰宁属于华夏古陆武夷隆起地带的西南部,这里是位于大陆边缘的一片盆地,地势非常低,河湖遍布。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甚至沙砾,沉积在盆地里。干燥的氧化环境使岩石中的铁等金属物质氧化,形成红色的氧化铁,给岩石和土壤涂抹上了丹霞之色。

此后,随着太平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挤压,地壳抬升,泰宁这块红层盆地也抬高了。此后到了距今2000万年前,让喜马拉雅山隆起的地质作用开始发威,并在泰宁这里激活了大量的断裂构造,产生了许多新的断裂,本文前面所说的山峦“棋盘”问世了。不过,如果地块的抬升过于迅速,那么丹霞地貌也无法形成,我们只能看到险峻、高耸的山峰。好在到了距今500多万年前,这里时而抬升,时而停顿,停顿时流水就开始精雕细刻,塑造出仪态万千的丹霞地貌。从500万年前到距今200多万年前,这里经过流水长期的侵蚀加上风化剥蚀,红色的砂岩、砂砾岩被刻划出了线谷、巷谷、峡谷等沟壑纵横的丹霞峡谷群。最近的200多万年中,泰宁大金湖丹霞地貌区经历了三次间歇性的抬升,每次抬升都让溪流有了下切地形的落差。

流水侵蚀和风化剥蚀如果过于强烈,山峦就会消失大半,地上只留下少量残存的山头,也就是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如果过于微弱,山峦会保持粗线条,缺少灵动的曲线美。机缘巧合,泰宁的红色盆地随着地壳上升,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几度易容,竟然越变越美,逐渐成长为如今奇秀甲天下的青年期丹霞地貌景观。它就像是“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

观天下丹霞,当从泰宁始。

 

洞穴,山水上的点睛之笔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水不在深,有洞则奇。泰宁丹霞山水上的洞穴,好似仙人的点睛之笔,落笔之处,一座座山立刻活了。

在大金湖,在上清溪,在泰宁丹霞地貌的每一处知名或不知名的角落,红色的岩石表面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洞穴。这些洞穴或水平延伸,如锁链般一环衔接一环;或垂直叠层排列,如大珠小珠般散布在崖壁上。这里堪称是丹霞洞穴的博物馆,层凹槽、垂直凹槽、额状洞、扁平洞、穿洞、竖洞、葫芦状垂直凹洞、穹窿状洞穴、蜂窝状洞穴……它们大小不同,深浅不一,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距泰宁县城十公里的状元岩是北宋状元邹应龙早期面壁苦读的地方,状元岩实际上是一种额状洞,岩穴外形似一弯新月,岩穴长约50米,高约3米,进深7米,如今里面人去穴空,已是空空荡荡。额状洞是岩石风化作用的产物。岩石风化作用与岩石的性质、结构、构造及日照、温差等因素密切相关。砂砾岩中岩石成分复杂、粒径大小悬殊,热膨胀不一致。昼夜温差变化,岩石湿胀干缩、热胀冷缩等情况发生,就会让岩石产生顺层和穿层的裂隙,表层发生砂状风化和片状风化剥落。

丹霞的砂岩、砂砾岩表面常有一些顺层的凹槽,砂砾很容易因风化而从整体岩石里剥落,特别是在有凹槽的地方。于是凹槽越扩越大,向崖壁内扩张,形成洞顶由外向内、由中央向两侧逐渐降低、收窄的半圆弧形的洞穴轮廓,而洞底则较为平坦,或者略向洞口倾斜。观察这种洞穴的顶部,好似人突出的额头,故名额状洞。

状元岩的额状洞为邹应龙挡风遮雨,邹应龙考取功名让这个洞穴远近闻名。许多额状洞空间宽敞,冬暖夏凉,成为当地文人学子读书修学的净地,以及僧人、道士建造寺庙、道观的宝地。这些地方成为泰宁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独特景致。泰宁建县已有千年以上,丹霞岩穴文化一直流传至今,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现象,这一文化给泰宁的人文精神留下了深刻烙印。

大气降水、流水侵蚀是泰宁丹霞洞穴形成的又一大主因。水不仅塑造了丹霞地貌总体的美感,还塑造了千奇百怪的丹霞洞穴。这里最奇妙的一处洞穴,莫过于寨下大峡谷天穹岩上的一处大型洞穴,它镶嵌在近50米高的崖壁上,轮廓浑圆,直径约20米,高约20米,本身是洞穴,洞穴之中又如同布满壁龛的石窟,生满了次级洞穴。而在次级洞穴里面,又发育着三级洞穴。

天穹岩上的这种洞穴学名叫穹窿状洞穴,它是流水在丹霞岩壁上施展的“魔法”。流水从山峦的顶部顺着岩壁流淌,不断侵蚀经过的岩壁,一些砂砾脱落,形成了小的洞穴。流水继续侵蚀小的洞穴,里面的砂砾继续脱落,洞穴越来越大。从承受压力的角度讲,圆弧形的曲面最抗压,所以流水制造的洞穴往往都是圆形、椭圆形,穹窿形。至于穹窿状洞穴内部的次级洞穴和三级洞穴,则是里面的砂砾岩石吸收了水分后,湿胀干缩,洞穴内壁里再次被剥蚀掉砂砾而形成。

崖上有洞,洞中有穴,天穹岩似有神秘的魔力,让人的双眼只要凝视其中,视线就难以移开。

竹筏继续在水上丹霞的画卷中缓缓而行,两侧丹崖扑面而来,阳光偶尔洒在溪水上,波光粼粼,峡谷亮堂了少许。我们举目观赏丹崖美景,丹崖上的洞穴也凝望着我们。人与自然就这么默默相视,双双定格在千古画卷中。

本文来自《世界遗产》

上一篇:英国遗产彩票——政府拨款之外的遗产保护之道
下一篇:金佛山——被遗忘的自然遗产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