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斐逊的学术理想国 ——弗吉尼亚大学
2019-05-26 11:01:00从美国首都华盛顿驱车南行,两个多小时便可抵达弗吉尼亚州一座风光旖旎的小城——夏洛特维尔(Charlottesville)。它位于东部丘陵地带,背靠着绵延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这里绿树成阴,周围良田千顷,河流蜿蜒,丰饶的亚热带风光令人流连忘返。地灵人杰或许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这里也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的故乡。
杰斐逊是美国唯一一位在建筑、教育、园艺、艺术和气象等多方面均有极高造诣的总统,至今都很难找到能出其右者。由于不满当时英式大学的理念和陈规陋习,杰斐逊决定亲自设计并建造一个心目中的学术理想国——“学术村”。在这一理想国里,校园宽敞,碧草如茵,绿树如盖,花园、宿舍和教室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学生不受教会影响,可以自由学习英式大学没有开设的学科,教授和学生不再蜷缩于封闭的合院式校园中,而是比邻而居,同时这一理想国还应是终身学习之所。
在生命的最后19年中,杰斐逊在夏洛特维尔将自己的智慧、卓识和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由精神,编织进了一系列富有新古典主义风格并有多处创新的大学建筑群。外形仿罗马万神殿的圆形殿是校园的中心,其前方两侧对列的是10座外形迥异的馆阁(教授住所兼教室),学生寝室则分布在这些馆阁之间。这三列建筑环绕的是一片长方形的草坪,其上古木苍翠。寝室外侧还分列10个布局各异的花园,花园外侧则是后勤房屋。这便是弗吉尼亚大学的最初布局,直到今天这里依旧是这所大学的核心地带。
杰佛逊在生命最后一程创建的宣扬精神自由和学生教授自治的弗吉尼亚大学,为美国教育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由于向世人展现了美利坚传承欧洲文明并积极开拓创新的国家形象,弗吉尼亚大学和杰斐逊故居一同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校肇始
1760年,时年16岁的杰斐逊走进位于弗吉尼亚威廉斯堡的威廉玛丽学院,这所由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和女王玛丽二世创办的学校,是英国在美国这块殖民地上继哈佛后创办的第二所大学。在殖民时期,几乎所有的美国高校都受基督教教会资助或管理。杰斐逊在威廉玛丽学院学习了数学和希腊语等经典课程,他学业优异,获得了该校的最高荣誉。虽然杰斐逊一直对母校的培养心存感激,但他对这里不开设科学类的课程感到遗憾。更让他不满的是,威廉玛丽学院有自己的礼拜堂和牧师,杰斐逊在此求学期间对其中懒惰的神职人员十分厌恶,让他觉得这与自己心目中的高等教育机构相去甚远。
1779年,时任弗吉尼亚州州长的杰斐逊计划对自己的母校进行改革,希望能将宗教从大学中剥离出去。不过当时的保守势力极其强大,这一计划胎死腹中。杰斐逊意识到改良路线行不通,于是创建一所新式大学的愿望在他心中日益强烈起来。
1800年1月18日,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杰斐逊在给英国教育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的信中提到:“我们极愿创立一所学科多样、自由与现代的大学,此校应值公立之扶持,并吸引他州年轻人前来一饮知识之琼浆”。1802年,身为总统的杰斐逊在给艺术家查理斯·皮尔的信中表示此校具有“最多样与最自由之尺度,此种环境将吸引教授前来”。这所杰斐逊心中的大学还有一个在当时极有争议的特点——与宗教一刀两断。杰斐逊不在校内设置礼拜堂,也不聘用神职人员,神学的教职在这里无立足之地,自然任何宗教课程都不会出现在该校的课程表上。
于是弗吉尼亚大学还未筑一砖一瓦,便以独树一帜的学术理想国姿态立世。
1814年,杰斐逊被任命为阿尔伯马尔学院的校委会委员,这所学院早在1804年便在弗吉尼亚州注册,但从未建校招生。两年后,阿尔伯马尔学院改名为中央学院,杰斐逊则被推选为校长。“中央学院”这一精心挑选的名字寓意其比威廉玛丽学院更靠近弗吉尼亚州的中心,这所地方院校便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前身。1817年,中央学院校委会选中了当时夏洛特维尔郊外的一块农田做校址,并从时任美国总统的詹姆斯·门罗手中买下了这块地势平坦,远山入景的土地。
1817年8月31日,中央学院校址上人头攒动,打破了夏洛特维尔这座小城的宁静。原来总统詹姆斯·门罗杰专程从华盛顿赶来参加中央学院的奠基仪式,陪同他的还有两位美国前总统:杰斐逊和詹姆斯·麦迪逊。中央学院修建的第一座建筑并不是地处校园中心的圆形殿,而是第七号馆阁。除此之外还有16栋建筑待建,随后的校园建设成了北美当时规模最宏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但满腔豪情的杰斐逊不满意“学院”的称号,他要一所真正的大学。
1819年1月25日,依弗吉尼亚州法律规定,中央学院更名为弗吉尼亚大学,杰斐逊的“学术村”梦想起飞了。
校园布局
杰斐逊对学校建设深思熟虑,认为国家当时所实施的“建造一座又大又昂贵的大楼的做法是错误的。更好的做法应该是,为每位教授建一所独立的小楼,一楼是一个供上课用的大厅,二楼和地下室则供教授私人使用。用白柱支撑的走廊把这些小楼和学生宿舍连接起来,这样往来于各建筑间就不会受天气的困扰了。所有的建筑都环绕着一片草木葱郁的绿地,形成了一座学术村。”他深信,“把年轻人关在拥挤的大厦中,对他们的健康、学习、举止、道德和秩序都是不利的。”
位于“学术村”中央的绿地如今更多的被大家称为“草坪”。草坪北面是校园建筑和学术的中心——圆形殿,东西两侧是馆阁和学生宿舍,唯有南面被杰斐逊故意留白。在“学术村”中向南远眺,远处的群山起伏,在轻纱般的薄雾中显出幽幽的蓝光,杰斐逊认为此景正好象征了人类思想的无限自由。
从“草坪”南面走入校园,是当年杰斐逊推崇的路线。一抬眼,才发现碧绿如油的草坪并不如想象中的平坦,而是阶梯般向圆形殿上升了两级,把我们的视线直引到这座雄伟的建筑上。杰斐逊依罗马万神殿的外形设计了圆形殿,其主体建筑为圆形,直径和高度相等。其南北两个立面均有6根洁白的科林斯柱,毛莨叶形的装饰攀附在柱头上。洁白的山墙上各嵌有一面黑色时钟,早期学生爱枪击钟面纪念节庆和毕业,如今钟面上都覆盖了一层防弹玻璃。这栋地处校园中心的建筑物起初就被作为图书馆和教学场所,颠覆了欧美院校中教堂居中的传统格局。白柱白顶白山墙,在红色砖墙的衬托下,圆形殿发散出学术庄严和思想自由的耀眼光芒。
圆形殿于1822年开工建设,直到1826年才竣工,遗憾的是,杰斐逊未能见证这栋校园中最后完工的建筑落成便与世长辞。这座建筑当时耗资近6万美元,如果换成今天的币值则超过了100万美元。
圆形殿落成后近30年间,弗吉尼亚大学的学生日益增多,圆形殿中有限的教室已无法满足上课之需。于是建筑师罗伯特·米尔斯于1853年依圆形殿北面,修建了一栋附楼。不幸的是,1895年10月27日,附楼由于线路短路而起火。一位工程系教授为了防止大火蔓延至圆形殿,便用炸药炸毁了连接圆形殿和附楼间的廊道。岂料此举在圆形殿墙上炸出一个大洞,火势迅速蔓延到这栋中心建筑物中,内部悉数被焚毁,只剩外周的砖墙得以保留。 随后的修复工程并没有恢复第3层圆顶室的原貌,而是按布杂艺术(Beaux Art)风格重新设计了内部结构和装饰。
圆形殿共有3层。第1、2层结构相同,每层都有3间椭圆形房间和一个沙漏型的门厅,这些昔日的教室如今主要用作校史展览、接待贵宾和会议之用。位于2层的西椭圆室如今仍保留了19世纪沙龙的陈设,被用作校长会见贵宾之所,壁炉上的杰斐逊画像作于1821年,正值他创建学校之时。
第3层则是单独的圆顶室,这是整个圆形殿的高潮。如今的圆顶室完全恢复了杰斐逊设计的原貌,这得益于1973年开展的修复工程。在1976年4月13日杰斐逊诞辰233周年之际,这间弗吉尼亚大学最重要的房间重新向世人敞开了大门。颇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年恰值美国建国200周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这所脱离英式教育的大学,并为圆顶室剪彩,这也是她在美国公开访问的5处建筑之一。浑圆的室内有天光从屋顶正中的圆形天眼洒落,四周有成对的列柱环绕。杰斐逊将图书馆设在了这一学术理想国的中心,同时他也计划在这里举行宴会等社交活动。因此他巧妙的将书橱设计到列柱之后,从中心四望,只见华丽的廊柱而不见藏书,让人不得不叹服于杰斐逊这位美国总统杰出的建筑才华。
圆形殿北面的台阶下,有一尊杰斐逊站在自由钟上的全身铜像,他目光深邃,直视远方。圆形殿两侧是数棵高大葳蕤的广玉兰花树,枝叶繁茂,终年常绿。春季来此,硕大洁白的花朵缀满枝头,清香弥漫在周围洁白的回廊间。圆形殿南面两侧是对称分布的10栋馆阁,它们的立面与结构各不相同,杰斐逊希望此作为建筑课的活案例。这些两层的馆阁立面都为白色,各自迥异的风格得到了很好的统一。最初馆阁的底层被用作教室,上层是教授的居家之所。后来圆形殿落成后,教室渐渐搬出了馆阁,如今整栋馆阁则专为著名教授的居所。
在10栋馆阁间,还分布有54间单层的学生宿舍。这些宿舍被白色廊柱支撑的长廊与馆阁串联起来,百叶窗式的门窗外饰展现出美国南方的建筑传统。这54间单人宿舍显然已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住宿需要,如今只有成绩极为优异或为学校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大四学生才有资格申请入住。这是弗吉尼亚大学给本科生的最高荣誉。馆阁和学生宿舍外侧共有10个风格迥异的花园,为居住于此的教授和学生提供了前庭后园的优美环境。花木扶疏的花园外侧还有6所“酒店”和附属建筑,最初被用作学生餐厅和后勤房,如今已移作他用。
1976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将杰斐逊的“学术村”评为美国建国以来最卓越的建筑成就。每当夜幕降临后,廊道下、馆阁中、圆形殿内外都会亮起暖黄色的灯光,隐隐的灯光虽算不上明亮, 却让“学术村”这一理想国显得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顿挫与荣誉
杰斐逊的学术理想国最初的发展路程并不平坦。在校方从美国本土聘请优秀教员的愿望落空后,杰斐逊只好派自己誉为“革命战争后美国培养的最受教育的人”的弗朗西斯·吉尔默前往英格兰和苏格兰招募教员。吉尔默为弗吉尼亚大学招募了首批5位教员,学科涵盖了古典语言、现代语言、数学、医学和自然哲学。在几经延期和周折后,弗吉尼亚大学终于在1825年3月敞开了大门。第一批就读的学生只有约40人,到了年底增至114名,仍低于杰斐逊的预期人数。好在越来越多的教员来到“学术村”任教,弗吉尼亚大学成为了美国第一所开设天文学、植物学和医学等科学学科的大学。
在这一散发着自由民主气息的校园中,杰斐逊主张学生自治,他相信这些有着良好家庭背景的学生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过在19世纪的美国,年轻人极为反叛,校园暴动在全国此起彼伏,杰斐逊的学术理想国也不能幸免。学生们在这一近乎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很快沉沦,每日赌博酗酒,并在校园里携带枪支。在弗吉尼亚大学开课的第一个初秋,一群蒙面的学生在“草坪”滋事,并用砖头和铁锹攻击了前来调查的两位教授。
杰斐逊得知这一事件后,建议校委会制订了极其严格的管理规定,不仅赌博、饮酒和抽烟在校园内被禁止,连学生的作息都必须按规定执行。学生们自然不欢迎这些规定,不过校园秩序倒是有了好转,动乱事件大减。
平静的校园生活终于在1840年11月12日晚掀起了巨浪。两名学生在“草坪”鸣枪,印发了一阵骚动。时任教授委员会主席的法学教授约翰·戴维斯走出他的馆阁,来到其中一名蒙面学生前,想摘掉他的面罩。这名来自佐治亚州的学生掏出一把手枪,给了戴维斯致命的一击。
这一枪杀事件成了弗吉尼亚大学2年后建立荣誉体系的重要原因。作为美国最古老的学生自治荣誉体系,它意在让每位学生都生活在一个充满信任与被信任的校园环境中。这一体系完全由学生执行,荣誉法庭的审判官也由学生担当,如果某学生被证实有违背荣誉体系的行为(如说谎、欺诈和偷盗等),荣誉法庭会依“法”做出裁决,将该学生开除出校。现在的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在每一次作业和试卷上都要庄严的写下“我以学生的荣誉起誓,我没有为这份作业/这场考试给予或接受任何帮助”的誓词并签上自己的大名。学校网站上也对欲申请入读的学生明确要求,如果不同意并尊重这一理念,请不要向学校提交申请。
如今,荣誉体系早已成为弗吉尼亚大学最引以为傲的治校之本。杰斐逊的学生自治愿望不仅变成了现实,还将永远延续下去。
今日辉煌
如今的弗吉尼亚大学早已不再是初创时的地方院校,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展美国大学排名起,杰斐逊的学术理想国从未在此榜单中跌出前25名。在全美公立大学排名中,弗吉尼亚大学不是状元就是榜眼。杰斐逊规定弗吉尼亚大学的学位只能通过学习和学术研究而获得。至今校方仍遵循这一规定,建校近200年来,这所世界名校没有为任何名人授予过荣誉学位。
弗吉尼亚大学的杰出校友灿若星海。北洋军阀政府总理颜惠庆于1900年6月从文学院毕业,成为了弗吉尼亚大学首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医学家沃尔特·里德确认了黄热病由蚊虫传播。画家乔治亚·奥基弗蜚声上世纪20年代美国画坛。第28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政治家罗伯特·肯尼迪都曾在这一理想国中学习。抑或你钟情于埃德加·爱伦·坡的侦探小说,却不一定知道弗吉尼亚大学仍保留着这位文学大师在19世纪20年代求学时的房间和陈设。
当前,弗吉尼亚大学在校学生约21000名,其中本科生约有14300名。在2008—2009学年,共有511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被录取,其中本科生214名,研究生近300名。中国学生已成为弗吉尼亚大学人数最多的留学生群体,远超第二名印度学生两倍以上。来自国内的学子们在这所大学里极为活跃,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杂志《V客》。这是弗吉尼亚大学乃至夏洛特维尔市的第一份中文杂志,其收录的题材广泛,不仅在当地华人圈引起关注,还得到了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的肯定与支持。中国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优异的学业成绩更是给校方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6月,弗吉尼亚大学特意在北京为即将入学的新生举办了欢送会,可见其对中国学生的重视与关爱。
今天的弗吉尼亚大学,在医学、法学、商学、美国文学、教育学和政治理论等领域均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中,以全案例教学著称的达顿商学院更是以“小哈佛”的称号位居美国顶级商学院之林。不过让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杰斐逊一直坚持让他的学术理想国与宗教保持独立,校内也不开设宗教课程,可如今弗吉尼亚大学不仅有了宗教研究领域,而且在美国名列前茅。杰斐逊总统若是泉下有知,也应当会含笑嘉许吧。
本文来自《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