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419_321734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博览》

《世界博览》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世界博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为国家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创刊于1984年,曾伴随跨世纪的一代少年、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名字为众多的中国人所熟悉。

文章数
分享到:

当故宫遇到卢浮宫

2012-04-19 10:10:35
文/崔莹
东方文明首次亮相卢浮宫,即使你自以为深谙各国文化,见识过众多中国古物,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展览是一堂宝贵的国家宝藏鉴赏课。
雍正帝头戴路易十四式的卷曲假发,身着法国宫廷贵族服装,手中拿着欧式叉,奋力向一老虎刺去;乾隆帝身着汉装,闻着荷香,在远山翠柏间,临湖抚琴;冷枚的画笔下,仕女婀娜传神,楼阁亭台明暗相间,错落有致;年老的乾隆和年轻的乾隆被朗世宁呈现在同一副画面上,这一超越时空的邂逅,仿佛在讲述帝都几十年来的悲欢离合⋯⋯ 截止到2012年1月9日,“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举行,这是东方文明首次亮相卢浮宫,策展就经历了6、7年的时间。展览定名为“重扉轻启”,意在将禁卫森严、多重院落的紫禁城层层宫门徐徐打开,让观众徜徉其中。有意思的是,为了易于西方观众的理解,法国策展方决定以故宫和卢浮宫的历史作为展览主轴,将中国皇帝和法兰西国王的画像做比照,让同一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相映成趣,展览的名字也被量身打造成《故宫在卢浮宫》。相对应的国王和帝后的画像包括查理五世,永乐皇帝—亨利四世,万历皇帝—路易十四,康熙皇帝—路易十五,乾隆皇帝—拿破仑三世,还有慈禧太后等⋯⋯ 视线交叉,时空交错, 在这里,法兰西文化与中华文化相遇,两个相距九千公里的地点彼此不再陌生。

皇帝宫中的西洋画师
无意中看到“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的展讯,马上对这场展览充满了好奇,遂决定前往巴黎,卢浮宫一日游。
卢浮宫里里外外,到处张贴着的展览海报中选取的画像正是《康熙帝便服像轴》。图中,康熙帝正襟危坐,神情若然,他的面前摆放着一本打开着的经书,他仿佛在回味领悟书中的内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画这幅画的宫廷画师显然受到了欧洲绘画技法的影响:比如,康熙帝面部的渲染和衣服褶皱并没有沿袭中国传统的、用线条勾画的表现手法,而是用颜色深浅来表现,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宫廷画家冷枚的《十宫词意图》中,仕女婀娜传神,楼阁亭台明暗相间,错落有致,画中的建筑也明显受到欧洲画风的影响:运用透视法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展览介绍揭示:这些画风是“西学东渐”的例证,康熙皇帝所赏识的“海西法”已被中国本土的宫廷画家所接受。
在展出的《雍正帝行乐图像册》中,雍正帝头戴路易十四式的卷曲假发,身着法国宫廷贵族服装,手中拿着欧式叉,奋力向一老虎刺去——这幅行乐图让人哑然失笑,我不禁遐想,雍正帝可真是别出心裁。据说,满族入关以来,为防止本民族被汉族同化,清政府要求满人着本民族的服饰。喜欢制作自己的画像的雍正皇帝,只能在画像中过把奇装异服的瘾。在行乐图中,雍正帝时而穿汉服,扮成村夫、文士、官吏;时而身着蒙族、藏族的服装,显示自己的勇猛;时而穿上西洋的贵族装⋯⋯此时,雍正帝大概正憧憬,自己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街头吧。难以想像,如果让同一时代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身着朝服,端坐龙椅上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展览说明介绍,雍正帝对基督教态度严厉,严厉禁止传教,但对于一些新奇的西洋器物,如温度计、望远镜等颇有兴趣。
展出的众多卷轴画作品中,最抢眼的要属意大利画家朗世宁的作品。朗世宁的《平安春信图轴》, 将年老的乾隆和年轻的乾隆呈现在同一幅画面上,这一超越时空的邂逅,仿佛在讲述帝都几十年来的悲欢离合;《乾隆帝挟矢图轴》刻画出乾隆皇帝在行猎前仔细检查箭羽的情景;《乾隆帝观荷抚琴图轴》中,乾隆帝身着汉装,闻着荷香,在远山翠柏间,临湖抚琴 ,流露着高远的襟怀与心境。朗世宁名闻遐迩的作品当数《乾隆大阅图》,这幅图像也明显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乾隆骑马的姿势、神情,让人禁不住联想到路易十五的骑马像。
展览说明介绍,1715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的朗世宁进入宫内造办处,开始,他只是默默无闻的西洋画师,后来,一幅为雍正帝贺寿的《崇献英芝图轴》让他脱颖而出。这幅画正是展映作品之一。画中,一只目光犀利,沉稳执著的白鹰矗立于嶙峋的怪石之上,与绿色的松枝,棕红色的灵芝,粉紫色的紫罗兰,绛色的土坡,相映成趣,呼之欲出。 展览说明介绍,白鹰象征的正是雍正帝。我心想,这显然是一幅歌功颂德的作品。不过,正是以这幅画为开端,朗世宁融合了以寄寓取胜的中国水墨画和以色系对比和表达见长的西洋画风格, 创立了“中西合壁”的新画风。
除了朗世宁,甘愿为中国皇帝效劳的欧洲籍画家还包括法国人王致诚,捷克人艾启蒙,法国人贺清态和意大利人潘延章等。这些西洋画家擅长中西结合,尤其能将珍禽异兽跃然纸上。他们更是画马名家。展出的《朗世宁自在驹画轴》,《王致诚十骏马图册》,《艾启蒙锦云锥图轴》等,似工笔,似水墨,又似油画,总之,无一不栩栩如生。

帝王书画纷外妖娆 
在一幅名为《成化帝一团和气图轴》的卷画前,几位参观者指指划划——只见,画中,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看说明,才知道图中另有玄妙,弥勒佛其实由三人拼合而成:左边是一着道冠的老者,右边是一戴方巾的儒士,两人相背而坐,第三位则将手搭在两人肩上,手捻佛珠。原来,此图揭示的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题。卷画纸上,是明宪宗朱见深御题的“一团和气赞”。
又见一花白头发的法国老人在临摹崇祯帝的行书“松风水月”四个字,而不远处,一金发碧的英国女孩在比着画乾隆的印章,不过,有意思的是,女孩左手拿笔——是不是这样才容易画出反着的字体?“松风水月”四个字苍劲有力,殷实饱满。只可惜,字的主人崇祯帝,在位17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他自缢身亡,终年34岁。
再看康乾两帝的书画。康熙帝推崇的是董其昌的书法,他的“学董”字体,平淡古朴,圆劲秀逸。“春风寂寂吹杨柳,摇曳寒光度远空”,展出的《康熙帝柳条边望月七绝轴》是其自书七言绝句中的一首,描写的是春天雨后月光中的秋色。
乾隆帝深谙汉文化,擅长赋诗绘画,勤于临池,他更以喜好到处题字而闻名。“耳食取无尽,心参用有余”,此次展出的是《乾隆帝行书风篁清听诗轴》,字体笔墨雄厚,筋骨强健。诗篇赞赏的是竹子的高风亮节,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深思,和乾隆帝的“诗人气质”相得益彰。
乾隆帝78岁时临摹的李迪的作品《乾隆帝防李迪鸡雏待饲图卷》也是展览的亮点。画卷中,两只雏鸡,睁着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张着嘴巴,翘首期盼,呼唤着母亲的饲养。展览说明介绍,此图不过是李迪众多描写禽鸟生活画作中的一件,原本没有过多深意。但被乾隆帝看中后,便“化腐朽为神奇”了。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帝曾将此图亲笔临摹了两幅,并摩勒上石,又将时刻拓片广赐各省督抚,希望他们,要像母鸡照顾雏鸡一样,爱惜民众。
展览中还有一幅特别的展品:《慈禧画富贵延年图轴》,呈现的是雍容华贵的牡丹。根据画中标注的时间,该幅画应该是慈禧69岁时的作品,难以想像一个年迈的老人还能拥有如此画工?她的眼神有这么好么?她的手还能拿稳笔么?怀着疑问,读展览介绍,得知,一般而言,慈禧的绘画作品多是在别人的帮助和指点之下进行的,有时更是直接由他人代笔完成。云南画家缪嘉慧便是其中之一,她在慈禧身边侍奉20多年,代笔了大量作品。这幅牡丹图笔法细腻,构图简单,据推测,极有可能是缪嘉慧的作品。我恍然大悟,原来,除了为政权夺利较劲心思,帝王将相也会在才艺展示上不择手段,这算不算是“领导人”的形象公关呢?
展出的文物有130多件,即使大致浏览一遍,也需要至少3、4个小时。最令我震撼叫绝的是那幅《康熙帝南巡图第十卷》。《康熙帝南巡图》共有12卷,描绘的是康熙第二次巡视江南的沿途盛况,12卷画幅总长超过200米。在《康熙帝南巡图第十卷》前,我矗立着,久久凝视——我自以为去过了很多国家,见识了很多国家的珍宝和文化,却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一知半解,倒是在这异国又上了一课。

上一篇:旅行中的那一抹黑色
下一篇:春天从荷兰的郁金香花园开始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