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0119_327454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7:00

《生命世界》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于2004年4月创刊。《生命世界》杂志依托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雄厚资源,集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作者队伍,以认真严谨的编辑态度确保稿件的质量及科学性,并以生动准确的语言、精心的版式设计及精美的印刷品质确保阅读的舒适与愉快,希望为关注生命、热爱自然的读者构建一个精神家园。

文章数
分享到:

冬虫夏草,让人们疯狂还是哭泣?

2009-01-19 22:05:34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也是最年轻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 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之称。高原上的皑皑白雪和巨大冰川孕育了许多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湖泊,还是亚洲大部分主要河流的源头所在地。沿着318国道的川藏线穿行在青藏高原上,一路上见到的都是“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的羊卓雍错……雄伟得让人窒息的大山,美丽得让人心痛的湖泊……当这些真正呈现在眼前的时候,只留一串串的感叹,却无法用言语表达。特殊的生态地理环境造就了青藏高原上独特的生物世界,被生物学家称为“野生动植物王国”,并被列入世界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冬虫夏草便是这里生长的一种特有珍惜物种,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贵中药材。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中华虫草”,是鳞翅目蝙蝠蛾属的幼虫被中华虫草菌感染寄生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自古以来便是中华特有的名贵药材,自明代便在国际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真正的冬虫夏草全是野生的,只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900米~5 000米的高寒草甸稀疏灌木带,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种特殊稀有物种。由于其分布地区小、自然寄生率低、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其自然种群资源极为有限。由于其自古以来的良药美誉,可以药食两用,加之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它的许多新的药理作用,使得许多国家地区对其需求量剧增,价格逐年上涨。


冬虫夏草,这个这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生物,却成为了一场生态与利益之争的焦点

  近几年冬虫夏草的价格更是暴涨,极品的“头草”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但冬虫夏草的真正面目,它的生长机理等方面依旧扑朔迷离,到今天虫草菌是如何感染寄生虫草蝠蛾幼虫的机理一直都没有科学的论断。因为真正的虫草都是在野外采挖,对当地人而言根本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即可获得,其经济利润极为诱人,导致近年来对虫草产地的过度采挖。造成虫草资源濒临灭绝的同时,当地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针对这种现状,2007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研专家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在研究冬虫夏草资深专家杨大荣研究员的带领下,前往青藏高原地区对当地的冬虫夏草资源及自然环境进行科学考察。

  根据以往的经验,考察队本计划6月中下旬出发,但前一年4月20日左右各地的虫草便开始陆续上市了,比往年提前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因此我们临时决定提前出发。6月8日我们一行九人便从昆明出发开始了这次青藏高原的寻“草”之旅。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信心满满地谈论着这次考察,大多数考察队员还没有见过真正野生生长状态的虫草,因此都想象着自己找到虫草时的兴奋,但随着行程的推进,我们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

  我们从昆明出发沿着川藏公路一路经过四川、青海、甘肃、西藏、云南五个省的四十多个县市地区,几乎途经了青藏高原地区所有的虫草主要产地,所到之处适合虫草生长的地方,映入眼帘的都是被采挖后留下的一片狼籍,紫花杜鹃根部周围的土壤几乎是被成片地翻过了。之前只是听说虫草长成的时候,产虫草的山上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撒网似地从山脚一直搜寻到山头,还以为是夸大其词的说法,现在看到这种情形,又听了当地收购虫草的人的讲述之后才相信这竟然是事实!每年的4月底到7月初这段时间都有人前来采挖,特别是在高峰期的5月和6月中上旬,整座山头上都是在匍匐搜寻的人群!

  在向当地收购虫草的人询问今年虫草产量的时候,每个地方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今年的虫草产量比去年少了几乎一半。当问及他们是否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他们的回答都是因为挖的人太多了,一年比一年来的人多,山上的土都被挖得不成样子了,但对于虫草是怎样形成的都是一片茫然。当我们告诉他们虫草是一种蝠蛾的幼虫长到一定龄期后被一种菌感染而形成的,而这种菌就来自上年成熟的虫草产生的菌孢子,但现在每年虫草在还未成熟的时候便被采挖走,没有足够的菌孢子产生,即使有再多的虫也无济于事。听了这些后他们才恍然大悟,然而,对他们而言明白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大多数采挖的人并不了解,即使了解了也不会因此而停止采挖。


采掘造成的土地破坏

  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当被问及虫草是否会因过度采挖而灭绝的时候,当地的一名官员说虫草蝙蝠蛾的耐寒性很强,零下3℃的低温也冻不死,温度升至0℃时即会复苏。雌蛾平均一只可以产卵500粒左右,最多可达700多粒,而幼虫感染虫草菌的概率只有千分之几。的确这是事实,但他因此得出的结论却让人匪夷所思——即使现在这样大规模的采挖,虫草也不会枯竭,只是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导致虫草产量的下降。这种认识只看到了虫的这一方面,岂不知虫草是要虫和虫草菌共同作用才会形成的,即使有再多的虫草蝠蛾幼虫,但由于过度采挖,并且都是在虫草还未成熟的时候就采挖掉(因为一旦过季,孢子会继续生长、萌发成草体,虫草也就变成空壳而失去滋补价值),能发育到成熟撒发虫草菌孢子的虫草数量大大减少,本身虫草菌的感染率就很低,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虫草在经过这样掠夺式的采挖之后,不会因为虫草菌的消失而灭绝呢?

  在各个虫草产地的交易市场上,我们看到到处是在处理收购来的刚刚采挖出来的虫草的人,一派热闹景象。这里的虫草买卖大都是称斤论两的,我们凑上前去询问价格,当告知只是买几条时他们根本就不屑理会,好说歹说才算同意,可也不能挑拣,只能抓出十几条从中挑选,价格还高的吓人。一堆堆的虫草在我们看来那么不可思议,这种场景看上去已经是如此壮观,而知道今年的产量只是去年的一半多的时候,难以想象那时又会是怎样一种火爆的情形。特别是在拉萨市,一条街上全部都是卖虫草的商店,并且都是相当大规模的“虫草行”、“专卖店”,看得我们这些从未见过冬虫夏草的人心里发抖,仿佛看到了满山撒网式匍匐搜寻虫草的人群,不止是虫草的命运,那一片山的命运从此也被改变了。

  除了产量的下降,2007年的虫草各地上市和下市的时间都比往年早了一周到半月。一方面可能是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也有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当地自然环境破坏更加重了气候变化也是原因之一。挖虫草时为了保证虫体完整,往往用专用的锄头铲子将其周围的土连带草皮一起挖开,这样一棵虫草挖掉之后都会留下一个三四十平方厘米的洞,又由于虫草成片生长的特性,导致挖的洞一连一片,整块草地被破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对虫草的疯狂抢挖,让大片的高山草甸变得残缺不全

  在一些虫草产地,由于连年的过度采挖,高山草甸破坏严重,而在那种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下,一旦破坏便很难恢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值得庆幸的是,在一些虫草产地,当地政府已经开始采取强制性的封山保护措施,禁止外来人员进山采挖,对当地人也进行一定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山体环境,从而也保护了虫草资源。但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无人管制状态,虫草行情的上涨导致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侵袭,并且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恶果。我们的领队杨大荣研究员从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关注研究冬虫夏草,经过这么多年的实验和实地研究后,他说,在这样的高山草甸上挖一个洞,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恢复到原有的样子,而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正是这样的景象,无数个挖出的洞,成片翻开的土地,无言地诉说着什么,而大自然给我们的惩罚也似乎在陈述着这惨痛的现实。

  三十天的考察一路走来,欣赏着雄伟的雪山、美丽的湖泊、漫山绚烂的杜鹃花,心灵一次次被这风景触动震撼着,看着被破坏的一片片杜鹃林心中更加刺痛。现在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冬虫夏草这种珍惜生物种的灭绝,更为严重的是由此带来的青藏高原环境的恶化。因为这里是众多河流的源头,是我国水土涵养和水土保持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环境恶化随之带来的对这些河流的影响,真的难以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为了满山烂漫的杜鹃花,为了青藏高原永远能保持青山绿水的美丽,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重视对冬虫夏草疯狂采挖的现状,不仅仅是保护当地的生物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好人类坚挺的脊梁!

  回到了昆明,可心中依旧怀念青藏高原上那湛蓝的天,雪白的云,还有那漫山的花,希望这样的景色能永远是现在进行式,不要因为人类利益的驱使而成为我们的回忆……

上一篇:天赐人类的“冷却剂”--排汗
下一篇:生命神奇 英国海岸惊现巨蟹等4则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