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1207_32751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7:00

《生命世界》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于2004年4月创刊。《生命世界》杂志依托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雄厚资源,集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作者队伍,以认真严谨的编辑态度确保稿件的质量及科学性,并以生动准确的语言、精心的版式设计及精美的印刷品质确保阅读的舒适与愉快,希望为关注生命、热爱自然的读者构建一个精神家园。

文章数
分享到:

牛儿的一家

2009-12-07 17:42:57


牦牛

  牛年即将来到,牛也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牛”为何物,你真的了解吗?其实,在十二生肖和动物分类学中,“牛”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十二生肖中所指的牛一般为黄牛——这个“代表”应该无可非议,在人们的心目中,黄牛是勤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代表,比如众所周知的“孺子牛”。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黄牛吧。

  当今世界广泛养殖的黄牛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原牛,它们曾经生活在欧亚和北非等地区,现在已经灭绝。据记载,15世纪初,原牛最后的野外种群还残留在波兰的一个狭小地区;有记录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于1627年。虽然原牛过早地离开了这个星球,但是它的旁系后代繁衍壮大,在家畜之中地位显赫。原牛的后代也派生出很多品种,这是全世界人民经过若干年、多代培育的结果。目前家牛的品种约500个(其中也包括其他野牛的后代),数量以10亿计。

  说到“牧童放牛”,思绪不免飘到江南水乡:一位可爱的六七岁孩童,骑在水牛背上,吹着短笛,穿梭于轻轻杨柳之间。在我国南方,家养水牛十分常见。它的祖先是印度水牛,在6000多年前,被人类驯养。有人认为,我国的家养水牛是从印度引入的;也有人认为我国南方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曾有印度水牛的分布,因此,家养水牛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己驯化的结果。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其野生种群逐渐从我国版图中消失。但也有文献记载,我国西藏东南部的米什米山尚有野生印度水牛的存在,但估计数量十分稀少。

  另外,家牦牛在我国家牛品种中可谓独树一帜。它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类,也被誉为“高原之舟”。家牦牛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它是野牦牛的后代,也有人认为野牦牛和家牦牛应起源于同一个祖先。我国藏族人民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牦牛,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将牦牛的毛做成衣服或帐篷,将其皮制革;角可制工艺品;骨头是药材。牦牛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当做运输工具。


翠竹黄牛

  介绍了家牛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野生牛一族。家牦牛是藏族人民的朋友,而野牦牛的脾气则不敢恭维了。若是见到野牦牛,特别是单独活动的公牛,你可千万躲着走。它们体形庞大,头体长3米以上,有的雄性个体可达4米。雌性体重一般在300~350千克,雄性体重则在500~850千克。你瞧,疾速奔来的一头野牦牛宛如重型坦克一般,好不威猛!它们平时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偶尔也进食富含矿物质的土壤。野牦牛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以下简称“红色名录”)中属易危级,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印度野牛

  与牦牛、原牛同属的成员还有印度野牛、爪哇野牛和柬埔寨野牛,它们都是“壮汉”,也是最地道的牛类!印度野牛在我国云南南部、西部,西藏东南部均有分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属“红色名录”易危级。印度野牛比野牦牛还要壮实,据说一头健壮的成年公牛体重可达750千克(1.5吨)。因为它们的肘、膝部以下为白色,所以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白袜子”。不过它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名字“白肢野牛”则是讹误,因为我们看到的牛科动物的“四肢”,比如印度野牛四肢的白色部分,实则为掌骨,而不是由尺骨和桡骨组成的前臂或前肢。实际上,印度野牛的四肢为黑褐色或棕褐色。此外,在我国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还有一种额头宽阔、角直呈锥状、名叫“大额牛”的动物,有的分类学家视其为印度野牛的亚种,有的则认为是独立的种。这种牛在其分布区(印度东北、缅甸北部和中国)属于半野生种类,有一部分被当地百姓驯养,特别是我国独龙江地区的独龙族人民视其为主要的肉食来源,故而又有独龙牛之称。


爪哇野牛

  爪哇野牛在我国分布稀少,仅在云南南部的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有野生个体,为“红色名录”濒危级。这种野牛的臀部有一大块白色臀斑,亦称白臀野牛。其体形比印度野牛略小,角也较短,四肢以下也是白色。柬埔寨野牛的体形介于印度野牛和爪哇野牛之间,曾分布在柬埔寨、老挝南部、泰国东南部和越南西部,也是十分濒危的物种,被“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级。十几年前,科学家估计柬埔寨野牛的野外种群数量不足200,好比牛家族中的“华南虎”或“白暨豚”,时至今日有人悲观地猜测它们已经灭绝了。

  在北美洲生活的美洲野牛和在欧洲生活的欧洲野牛,则属于欧洲野牛属,与前边提到的野牛其实是两个“门派”。它们也是体形甚大的野牛,欧洲野牛的头和背上的隆起比美洲野牛要小。这两种野牛曾经广泛分布在欧洲大陆北部、中部以及北美洲大陆北部和中部,数量曾经十分惊人。不过现在,它们各自都有一部辛酸史。


美洲野牛

  由于人类疯狂的猎杀,到了17世纪初,欧洲野牛几乎绝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立陶宛和高加索山区仅存的400多头欧洲野牛也惨遭杀戮。幸运的是有几头被送往动物园,后来人们将饲养的欧洲野牛引入苏联和波兰边境的林区,成为一种经人类放归野外的动物。欧洲野牛因人类的良知觉醒,才不至于彻底灭绝,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美洲野牛实际上是欧洲野牛通过大陆桥迁移后,再经演化而发展起来的动物。18世纪以前,美洲野牛总数超过6000万头。千百年来土著印第安人以野牛皮肉为生,他们将野牛赶到悬崖边缘捕杀,而真正灭绝性的屠杀是移居北美洲的欧洲牛仔所为。在19世纪的100年内,千万头野牛死于屠刀之下。到1903年,北美原野上仅剩下21头野牛。190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法令,人类首次将幸存的美洲野牛等一批珍贵的野生动物置于国家保护之下。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美洲野牛已经发展壮大到5万多头。


水牛

  如果说牛属的牛在外形上因为和黄牛相似而被我们当做“牛年牛代表”的话,那么水牛属的水牛则是南方牛类的典型“代表”。水牛属有4种:印度水牛原产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以及东南亚,后来被广泛驯化和散放,野化种群(通常由家养水牛放归野外而来)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较多,即使在欧洲的野外,也有散养或者野外放归的种群;西里伯斯水牛,又叫苏拉威西水牛,仅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上(该岛旧称西里伯斯);明多罗水牛,今译“民都洛水牛”,只分布在菲律宾中部的民都洛岛上;山地水牛,不仅只分布在苏拉威西岛,而且它们只生活在山地,就是说只有该岛的高山之处才能见到它们的踪影。水牛属的家族成员是清一色的濒危物种,除民都洛水牛为极度濒危外,其他3种均为濒危级。因此,这些水牛的命运令人堪忧!

 


非洲水牛

  比亚洲水牛命运好得多的是非洲水牛,非洲水牛属仅此1种,5个亚种,由于亲缘关系与亚洲水牛相差较远,因而在分类学上享受特殊待遇。非洲水牛分布甚广,在非洲大陆的雨林和稀疏大草原上几乎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姿。由于太常见,因此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或者英国BBC的野生动物纪录片中,我们经常能见到非洲水牛悠闲地漫步在辽阔的大草原中,可谓“明星动物”。非洲水牛还是非洲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是食肉动物——狮子、鬣狗、猎豹、豹等的猎物,它们的尸体也喂养了众多中小型食肉兽类以及大量食腐鸟类。


非洲长角牛

  广义地说,偶蹄目牛科的动物都可以称之为“牛”,但此牛非彼牛。牛科动物不仅涵盖我们以上说的牛,还包括所有的羊、羚等。即使在牛亚科中,还有很多种类的中文名字中并不冠以牛字,有的种类即使叫做“牛”(比如蓝牛),但长相却似羚羊。

  蓝牛因其雄性体色呈蓝灰色而得名,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东部。武广牛亦称中南大羚或锭角羚,它们的角呈纺锤形或锭形,该种是发现最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1993年才被正式命名;其分布区局限在发现地——越南武广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在老挝可能也有分布,也是一种濒危哺乳动物。此外,非洲的旋角大羚羊属2种、印度的四角羚属1种、非洲的林羚属7种都是牛亚科动物,它们其实也是“牛”。

  最后,还得提两种叫牛不是牛的动物,它们就是麝牛和羚牛。麝牛是牛科羊亚科麝牛属的唯一物种。麝牛现分布于北美洲北部、格陵兰、北极群岛等气候严寒地区。麝牛体形硕大,头大,四肢短粗,蹄宽大,毛被厚而粗糙,特殊的身体结构使其极耐严寒,能适应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羚牛隶属于牛科羊亚科羚牛属,是牛科动物中的古老孑遗种类,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中国有4个亚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羚牛体大而粗重,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喜欢结集十余只至上百只的大群,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躲藏在密林中休息,习惯沿着平时通往森林、草坡、水源或舔食岩盐和硝盐地点所踏出的路迹行进。嗅觉灵敏,群中有“哨牛”,受惊扰时发出报警叫声,由雄“头牛”带领,雌牛押后,幼弱夹在中间,迅速隐入密林。

  牛年快到了,希望所有的牛儿在牛年真正“牛”起来!人类也要给牛儿更多的生存空间,让它们世代繁衍下去!

上一篇:“大三阳”、“小三阳”,我们如何面对
下一篇:解读牛家谱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