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1222_32754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7:00

《生命世界》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于2004年4月创刊。《生命世界》杂志依托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雄厚资源,集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作者队伍,以认真严谨的编辑态度确保稿件的质量及科学性,并以生动准确的语言、精心的版式设计及精美的印刷品质确保阅读的舒适与愉快,希望为关注生命、热爱自然的读者构建一个精神家园。

文章数
分享到:

又到苁蓉花开时

2009-12-22 21:23:53

 

  

    四月下旬,冒着强烈的沙尘天气,我们考察了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磴口县(属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的苁蓉人工接种试验区,去看看多年来难得一见的苁蓉开花。

  从远古走来的苁蓉

  许多人都知道,苁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苁蓉生长的沙漠环境干旱、寒冷、炎热,极度严酷,但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其特殊的价值。苁蓉入药在我国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其“治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其后在《本草经疏》、《本草汇言》中均有记载。明朝一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苁蓉时这样写道:“此物乃平补之剂,补而不峻,温而不热,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有从容和缓之貌,故名苁蓉。”苁蓉味甘咸,性温和,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滋目清风、润肠通便等功效。据统计,苁蓉在历代中药的增力配方中出现频率居第一位,在滋补配方中仅次于人参,居第二位。

  苁蓉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蒙古以及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中,以内蒙古西部和甘肃一带沙漠中所产最为有名,又称“沙漠人参”。千百年来西北地区蒙古族牧民把苁蓉称为“大地的精灵”,作为滋补佳品,用于泡酒、炖肉、入药,也是历代贡品。据牧民说,冬季三九第三天的苁蓉能治百病,更让这种药材变得神乎其神。


苁蓉花序

  关于苁蓉,在当地蒙古族牧民中有这样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传说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著名的十三翼之战中,与对手扎木合集结重兵大战,成吉思汗暂时失利,被围困于长满梭梭林的沙漠中,饥渴难耐,人困马乏。此时正值农历三九的第三天,天寒地冻。示威的扎木合当众残忍地把俘虏用大锅煮杀,不料却激怒了天神。天神派出的神马一跃到成吉思汗面前,仰天长啸,将精血射到梭梭根部,然后用蹄子刨出大量像神马生殖器一样的植物块根,这块根即苁蓉。成吉思汗与部将们吃了苁蓉,神力涌现,冲下沙山,一举击溃扎木合部落。这一战役为统一蒙古奠定了基础,并由此拉开征服欧亚大陆的序幕。

  传说归传说,近年来,人们对苁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苁蓉除了具有传统的补肾功能外,更兼有抵抗衰老、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作为一种珍贵药材,苁蓉不仅在中、蒙、藏药均有应用,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南韩和东南亚一带需求也很可观,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大量干品肉苁蓉。国内外一些企业已经开发出苁蓉系列保健食品,如苁蓉茶、苁蓉胶囊、苁蓉汤炖料等。有关苁蓉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科研等部门在中国药学会的组织下,已连续召开了三届国际苁蓉研讨会。

  植物学上话苁蓉

  从植物分类学上讲,苁蓉为列当科苁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大芸、金笋、地精,主要寄生在荒漠植物梭梭和红柳根部,肉质茎肥厚,所以也称其为肉苁蓉。寄生在红柳上的叫管花肉苁蓉,寄生在梭梭上的称荒漠肉苁蓉,后者品质略胜一筹。植株高度随寄主根部的深度差异较大,在40~160厘米之间,最长可达260厘米,直径8~15厘米。苁蓉大部分时间在沙土中生长,每年“五一”前后穗状花序钻出地面,开花结实,种子在六七月份成熟,随风散落地面,随后植株腐烂枯死,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苁蓉多于春秋两季采挖,以春季未出土时品质最佳,一旦出土开花即失去药用价值。采挖后除去花序,切段晒干,即为成品。近年来苁蓉市场逐年看好,2008年春季,肉苁蓉的鲜、干品的市场价格分别达到每公斤30元和160元。由于多年的疯狂采挖,不仅导致野生苁蓉资源迅速枯竭,也使寄主梭梭和红柳这些“沙漠卫士”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我国西北地区的野生梭梭林由于采挖苁蓉、过度放牧、气候干旱、砍伐薪柴等因素,在最近40年间减少了62.8%。

 

陈安平教授向我们展示人工繁殖的苁蓉。 

    随行的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教授陈安平介绍说,近年来野生苁蓉资源消失得非常快,除了人为的滥采滥挖,还因为其自身的繁殖成活率非常低。大部分野生苁蓉刚露出地面,就被人们挖掉或被山羊、骆驼和野生动物吃掉了,剩下的部分由于数量少,授粉不足,结实率大为降低。更重要的是,一株苁蓉虽然可以结种子十几万粒,但种子极为细小,直径约0.15毫米,发育不完全,散落到地表后随风沙到处飞扬,真正有活力并到达寄主根部顺利完成寄生过程的可以说微乎其微,估计不到种子数的二百万分之一。野兔和野鼠虽然是梭梭和苁蓉的破坏者,同时也是二者种子的主要传播者,当它们在梭梭和红柳根部打洞后,风、雨水和它们自身就会把种子带进洞中,无意中帮助苁蓉完成寄生过程。在大自然中梭梭、红柳、苁蓉和野兔、野鼠就是保持着这样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旦人们大量采挖苁蓉后,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

  国家早在1984年就把梭梭和苁蓉列为二级保护濒危植物,并划定一批梭梭林自然保护区。2001年苁蓉被列入《国际濒危植物贸易保护公约》,禁止采挖、加工、销售和国际间贸易。目前,国内外苁蓉加工所用的原料几乎全部来源于非法采挖和走私野生资源。国内的需求量每年在1500吨以上,许多时候有价无货,有的地方甚至拿苁蓉属其他植物以假乱真,扰乱市场。

  苁蓉的保护与利用:路在何方?

  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保护苁蓉和沙漠的生态环境,又能对其进行规模化开发,来满足市场需求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大面积保护、种植梭梭和红柳,然后依靠人工办法把苁蓉种子放到梭梭和红柳根部,帮助其完成接种寄生过程,走人工繁殖的路子。

  说话间,我们来到磴口县一家公司经营的苁蓉接种试验区,总经理杨林带着大家走进一片人工种植的梭梭林。这片梭梭林建在推平的沙地上,面积300亩,梭梭已经长到2米多高。一走进梭梭林,立刻感觉到外面的风沙小了许多。在成行的梭梭林间,我们惊喜地发现,一株株30~40厘米高的苁蓉静静地钻出沙地,像一座座玲珑秀气的宝塔,周身开满白底粉边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非常漂亮。许多昆虫在花间进进出出,忙着吸食花蜜,当然也顺便帮助苁蓉完成授粉。

  杨林笑着说,野生苁蓉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更不要说能看到开花了。而在这里通过人工管护,就可以让大量苁蓉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完成寄生、出土、开花、结实的全部生命过程。一株苁蓉能采种子20克左右,按当前市场价格可值600元。前些年每克苁蓉种子最高价为140元,超过黄金。目前接种苁蓉最缺乏的是大量有活力的种子,这个试验区主要是繁殖苁蓉种子。

  在现场,陈教授和县科技局何建华局长,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在梭梭上接种苁蓉的过程。接种时间在4~6月,首先要筛选粒大、饱满、褐色、有光泽的苁蓉种子,然后选择三年树龄以上、高度在70~100厘米的梭梭树根上接种。在距梭梭主干50厘米处,开挖80厘米深、直径20厘米的接种穴,每株挖两穴,把适量腐熟有机肥与沙子、苁蓉种子混合施入穴内,再用沙子填满,浇水。根据所有植物根系的趋水趋肥性,梭梭根系会主动生长到穴内并与苁蓉种子接触,完成接种过程,接种成功后第三年后就可以采挖苁蓉。人工栽培的苁蓉基本上在野生环境下生长,药效与野生几乎没有差别。这种产业化开发投入成本较高,每亩800元左右,但效益也高,属于高投入丰产栽培法,可连续采挖五年以上,适合企业规模化开发。磴口县2006年在梭梭和红柳上人工接种苁蓉的试验区面积达到2000亩,接种成功率达到75%,每亩产鲜苁蓉100公斤。试验区三年生苁蓉最大直径11.8厘米,长158厘米,单重达到6.7公斤。

  牧民:放下羊鞭,经营苁蓉

  磴口县有50万亩野生稀疏梭梭林和红柳林,通过发动广大农牧民保护梭梭和红柳,经营苁蓉,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乌兰布和沙漠深处一户牧民家里,户主老撖和这里其他牧民一样,早些年一直靠挖野生苁蓉作为主要收入。挖了这么多年的苁蓉,他对梭梭和苁蓉的生长习性可以说了如指掌,不过他也承认,只挖不管,对梭梭林的破坏是很厉害的。2005年他响应政府号召把山羊卖掉禁牧,当起了这5千亩梭梭林的护林员。他听说苁蓉可以人工接种,就跑到县城请来技术人员,在自己围封的30亩梭梭林上接种苁蓉,而且成功了。

  老撖满脸喜气地领着我们走进林子数他的“宝贝”。梭梭树下,一株株正在开花的苁蓉,从起伏不平的沙地上冒出。再过几天,他就准备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给这些开花的苁蓉套上纸袋采种,来年自己扩大接种数量。老撖很有信心地告诉我们,等梭梭林恢复后,他准备再养些骆驼(戈壁红驼是当地著名的地方保护畜种)。因为梭梭枝条只有在骆驼的啃食和唾液刺激下才能正常生长,相当于剪枝。到时候他一边挖苁蓉,一边种苁蓉,那就是一笔稳定的收入,加上国家给的护林费用,他就很满足了。

  在铁丝网里,除了苁蓉,大家还欣喜地发现,沙地上有许多自然生长的十几厘米高的梭梭幼苗,说明梭梭非常适宜这里的自然环境,有着极强的自我繁育能力。保护植被的关键在禁牧,领队的县科协副主席袁彦介绍:“禁一年牧等于造三年林,把羊圈起来,远比围封草场或者造林省事省钱,效果也好的多。”


巴丹吉林沙漠的牧民一个春天挖到的苁蓉

  沙产业的新星——苁蓉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早在多年前提出过发展沙产业理论,就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对沙漠中原有的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乌兰布和沙漠有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除了有很好的生态价值,还有特殊的经济价值,特别是苁蓉,就是当前沙产业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对于苁蓉产业的开发,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驻沙漠,从事高投入、高效益的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把大面积的野生稀疏的梭梭林和红柳林尽快承包给牧民,让牧民随着地形起伏种梭梭、种红柳,同时为他们提供中长期小额贷款,用于3~4年过渡期的生活费用,他们就可以就地管护、抚育、种植梭梭和红柳,然后接种、经营苁蓉这种名贵的中药材。当然还可以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种出来的苁蓉由加工企业按照保护价统一收购,牧民不愁销路,公司原料有保障,能大大减少经营成本。

  苁蓉的人工接种试验成功,并进行产业化开发,是缓解天然苁蓉资源枯竭,改善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国家也需要适时调整限制苁蓉的有关政策,在严格保护野生苁蓉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人工接种苁蓉的生产、加工和贸易,以此促进苁蓉产业的健康发展,让这种名贵的中药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增进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愿沙漠遍开苁蓉花。■

    

 

  




上一篇:瘾的秘密
下一篇:我们的嘴也能吃掉我们自己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