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任务
2013-08-27 14:32:57不可能的任务
杨道永
在所有好莱坞出品的电影中,凡是以特工为题材的影片,常常不是科幻片胜似科幻片。这是因为电影中那些的特工,手中总是掌握着各种另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装备。比如下面我们将要欣赏的这部《碟中谍4:幽灵协议》。
特工汉纳威在执行任务时遇害,他所截获的关于俄罗斯核武器密码的文件,被女杀手莫伦抢走了。为了找回文件,特工简和班吉从俄罗斯监狱救出了美国情报组织IMF(不可能的任务)小组的王牌特工——伊桑·亨特。
IMF小组一直在追踪一个代号为“钴蓝”的极端主义分子。亨特得到情报,“钴蓝”曾经是俄罗斯情报机关的核战略分析师。为了查出“钴蓝”的真实身份,亨特决定化装成俄罗斯将军潜入克里姆林宫。凭借逼真的人皮面具和神奇的隐身屏障,亨特和班吉顺利的潜入了克里姆林宫。可是,“钴蓝”不仅提前一步销毁了相关资料,还偷走了核武器发射装置。
“钴蓝”炸毁了克里姆林宫,并嫁祸给美国情报组织,试图挑起美俄之间的战争。一时之间美俄关系空前紧张,美国总统被迫启用“幽灵协议”,解散了IMF小组。亨特的上司在俄罗斯特工的袭击中丧生,他的助手布兰特与亨特一起死里逃生。
亨特得知“钴蓝”将要在位于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向莫伦购买核武器密码,于是和简、班吉以及布兰特一起火速直到了迪拜。为了获取哈利法塔电脑系统的控制权,亨特必须从大楼外部潜入机房。班吉为亨特提供了一双可以吸在玻璃上的壁虎手套,可是就在亨特沿大楼外壁向上攀爬时,因为其中一只手套出现了故障,差一点就掉下去摔个粉身碎骨。而他在完成任务返回房间时,因为绳子不够长,又一次差点掉下去,真是惊险万分。
为了追回密码,亨特与“钴蓝”在沙尘暴中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可是最后功亏一篑,密码还是被“钴蓝”带走了。在印度的孟买,“钴蓝”通过一颗淘汰的旧卫星启动了核武器。核弹向美国飞去,情况万分危急。亨特追到印度,再次与“钴蓝”展开激战。最后,在一个立体停车场,亨特终于打败了“钴蓝”,并在核弹即将落地的时候,取消了核弹的爆炸指令。
人皮面具、隐身屏障、角膜相机……影片中高科技的特工装备层出不穷。不过,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那双看似好用,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壁虎手套。如此拉风的道具,现实中存在吗?
神秘力量哪里来
壁虎为什么能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行动自如?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可是直到19世纪,人们才开始提出一些有点靠谱的答案,比如粘液说、吸盘说和静电说等。然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这些说法全都被推翻了。让壁虎吸附在墙上不掉下来的神秘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
其实,早在1872年,就有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壁虎的脚底上布满了细小的刚毛,但是这些刚毛究竟有什么作用,谁也说不清。到了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生物学家,把壁虎的脚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那些刚毛的末端是开叉的,每根刚毛又分成了100到1000根更细的绒毛,这些绒毛极大的增加了壁虎脚掌与物体接触的面积。
原来,在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作用力,而壁虎在墙壁上行走靠的就是这种力。这种力很小,生活中我们往往觉察不到它的存在。所以,直到2000年,科学家才对壁虎脚掌的吸附力进行了精确的测量。
像壁虎那样爬墙
按照仿生学的惯例,既然弄清了壁虎脚掌的原理,接下来自然是要仿制。2001年,美俄两国科学家开始共同研发“壁虎胶带”。2003年,“壁虎胶带”问世了,这是一种动用各种精密仪器生产出来的胶带。半个指甲盖那么大一点胶带,就可以把一只蜘蛛侠玩偶粘在天花板上。但是,与壁虎的脚掌相比,它的粘性还是太低,寿命也太短,而且造价非常昂贵。
2005年,美国科学家用碳纳米管模拟了壁虎刚毛的结构,这种碳纳米管胶带的粘性甚至比壁虎脚的还大。可是,这种材料过于脆弱,几乎无法重复使用,而且造价还是太贵。
虽然投入实际应用还面临很多难题,科学家们已经为“壁虎胶带”描绘了很多美好的未来。手术有刀口,粘一条;轮胎打滑了,粘一条;想让机器人爬墙擦玻璃,一个脚上粘一条……
至于壁虎手套,那更是没有问题。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人利用壁虎手套爬过墙了。2008年,业余攀岩爱好者沃林斯基小姐,已经用罗伯特福教授设计的“壁虎手套”成功爬了一段垂直的墙壁。当然,她绝对没有电影里伊桑·亨特在哈利法塔外墙上爬得那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