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717_91978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开博时间:2019-06-30 16:43:00

《健康养生》创刊于2013年,由《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主办,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以严谨负责的态度,讲述科学的养生方式。

文章数
分享到:

黏黏糊糊的湿,缠缠绵绵难除

2019-07-17 21:40:00

本刊记者:毛舒婷

受访专家:周福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脾胃病学家,全国名老中医,广东省名中医)

一到春雨季节,“湿气”来袭,许多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湿气”究竟是什么,其果真罪大恶极吗?

湿,适则润养,过则为病

古代先民体察自然,历经岁月更迭、季节变化,总结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是万物生长的条件。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天人同气”,六气也常用于描述人体之状态,如《黄帝内经•素问》曰:“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

简意是,六气不仅无害,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还起着重要作用。而“湿”能润养人体,正如春雨滋润土地,萌生春芽。如果没有湿,人就会变得干巴巴。

但另一方面,如果六气出现偏倚,则会成为致病因素,成为“六淫”。

仍以“湿”为例,《素问》中又曰:“湿胜则地泥。”意为,春雨若连绵几周甚至几月,久不见太阳,则道路泥泞,植物纤细柔弱,反而长不好。湿气过甚表现在机体,则会阻遏气机,气机上通下达不畅,人体最大的感受就是湿重如裹——像穿了一件没晒干的湿衣服,浑身不对劲。

可见,“湿气”人皆有之,适则润养气机,过则致病,应加以祛除。

湿性重浊,病势缠绵难去

湿气来源不外乎两种。一是环境中的湿气,如南方地区普遍全年潮湿,回南天、梅雨天时,更是湿气重重,此时,湿邪易从外侵袭人体,称之为外感湿邪;二是人体自产的湿气,当体内水液运化障碍时,便会湿邪内生。

六淫中,大概“湿”最困扰人,中医也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这跟湿邪的特点不无关系。

首先,环境之湿难以杜绝。日常生活中,环境之湿随处可见,完全杜绝几乎不可能,这便给湿邪袭体带来非常多的可趁之机。特别是在体质虚弱或免疫力低下时,湿邪更易致病,此即所谓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

其次,湿邪症状变幻无常。湿气袭体,症状往往不拘一格,可表现在局部组织器官,也可累及全身。古代医家曾描述云“湿性黏腻,如油入面”,意思是,像油倒入面粉中那样黏黏糊糊的状态,基本上就是湿邪所致了。

常见症状如下:头身困重,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睡眠不足;皮肤易出油、长痘痘;带下、淋浊;大便黏腻,难以擦净,易沾马桶,水冲难去。

再次,湿证多阴柔缠绵。“湿”还是优秀的潜伏者,不像“水”那样来势汹汹,比如倾盆大雨一阵而过,虽然地面被冲刷一通,但地底下可能还是干燥的,太阳一出,很快就把表面水分蒸发干了。

而湿就像绵绵细雨,显得很温柔,慢慢悠悠把所有水分往地下渗,一层一层地润湿土地,正如古诗所言“天街小雨润如酥”。但要完全晒干,可不是三五天的工夫能搞定的。因此,湿邪致病,往往起病缓慢,病程长,不易速愈。

最后,湿邪易狼狈为奸。湿邪甚少单打独斗,总爱抱团作战,比如湿气遇寒则为寒湿,遇热则为湿热,遇风则为风湿。有湿气的加持,其他邪气的威力会大大增长。

比如寒湿和湿热,在南方的冬夏表现最为明显,冬天寒冷入骨,夏天如同蒸桑拿;相同温度下,在北方干燥的环境中,人体感觉则要好受得多。

又如风湿,常病在关节经络,病情往往也是迁延难愈。

湿不湿,看舌头最直观

中医认为,正常的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体灵活柔软,颜色淡红,大小适中;舌苔色白,薄薄一层,干湿适中。

当体质出现偏颇时,舌体和舌苔即会发生变化。如湿气入体,舌象上可总结成两个关键词:胖和腻。

胖。指舌体胖,舌体两侧边缘可见齿痕。主要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舌体胖大,边缘受牙齿压迫。主脾虚和湿盛。

腻。指舌苔颗粒细腻致密,刮揩难以去除,且舌苔表面有一层油腻状黏液,或舌面湿漉漉、滑溜溜的,可有口中发甜的感觉。主湿浊内蕴。(编辑:杨昕)

◎ 延伸阅读:湿气重,易长癌?

“补土派”创始人李杲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网络上,不少“祛湿保健品”广告于是言之凿凿道:湿邪会阻碍脾之运化,脾气受损就容易患病,其中就包括癌症,于是顺理得出“湿气重易长癌”的结论。

对此,周福生教授认为,湿邪确实会阻碍脾胃运化,脾胃功能衰弱,一方面会影响水液运化,导致体内痰湿阻滞;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因而容易生病。脾胃功能不好对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可能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必然的因果关系,更不能因此断言,湿气重就会致癌。迄今为止,也没有权威资料证实,湿邪会致癌。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杂志

上一篇:这几款祛湿方老少咸宜
下一篇:伍钢:乐活生命,无惧癌症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