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1223_934272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开博时间:2019-06-30 16:43:00

《健康养生》创刊于2013年,由《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主办,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以严谨负责的态度,讲述科学的养生方式。

文章数
分享到:

护肺,各有千“秋”

2019-12-23 11:30:00

记者:康倩

受访专家:林琳(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周仲瑛、刘伟胜教授学术继承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秋天是一个诗意的季节,尽管凉风萧瑟、霜华满鬓,但香山居士不计较人间得失,抛下在官场的郁郁不得志,于立秋这天,独自驱车曲江头,赏遍了乐游园的美好景致,并留下传诵千古的诗篇。

只不过,这种“谁教计会一时秋”的旷达心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

一方面,人们常说“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秋季万物盛极而敛,收敛成实,是一个收敛的季节。人体气机与自然同步,亦处在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过程中。与之相应,人的心气也趋于平和,很难像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也难像夏天那样情绪高涨。

另一方面,“肺旺于秋”,用林主任的话来说,秋天是肺的主场,肺气清肃下降,应秋而旺。这个季节,肺如同拼命三郎,充分发挥着治理与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作用。可同时,肺却怕燥,倘若秋燥过胜,化为燥邪,往往令肺很受伤,化生悲忧。

如此,我们则需要“秋后算账”,趁着秋高气爽,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入手,对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肺”,好好调理与养护一番。

起居:早睡早起,适当秋冻

秋乏,早睡早起很难吗?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犯困的现象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在秋天,人们除了困,还容易感到疲乏,尤其艳阳高照的午后,简直昏昏沉沉、四肢瘫软,恨不得倒头赖在床上。

如何才能唤醒困倦的身体呢?除了午时小憩,午后来杯茶饮提神等,最奏效的办法,“还是莫过于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已是老生常谈,但在林主任看来,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没有“知其所以然”。

为何要早睡早起?“因为,养生讲究天人合一,我们的身体应尽量跟大自然保持同频,这样才能真正地‘顺’,顺其自然,顺遂人生。”

具体到秋天,阳气收、阴气长,晚上早点入睡,最好10点左右就钻到被窝里,可以帮助体内的阳气收敛起来,阴气被好好养护;到了黎明,鸡鸣即起,阳气随着天色舒张,逐渐生发开来,整一天都气机条畅、精神饱满!

偶尔熬一次夜或赖一次床,不要紧。重要的是,大部分日子早睡早起,使之养成习惯和规律。慢慢你会发现,把深夜的事挪到清晨来处理,人生的效率会倍增哦!

早秋,“冻一冻”更精神!

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八月是夏秋之交,每每季节交替时,天地阴阳之气都存在一个转换与过渡的过程,如此则乍暖还寒、乍寒还暖,气候反复无常,波动较大。

就秋季而言,“白露为霜”是一个关键的划分点。此前,为初秋,人体阳气仍充斥于外,正在慢慢的收敛中。这时如果过多过快地添加衣物,容易把人给“焖”坏——身热汗出、津液受损,导致人体“阳气侧漏”,不仅使得冬天闭藏无源,还降低了人体对寒冷的抵抗能力。

所以,早秋应“冻”,以令人体平和稳定,逐渐地适应气机变化。而白露过后,草木凋零,早晚都变凉了,这时候就需要及时添衣加被,保暖防寒,而不必拘泥于“秋冻”。

不过,仍有以下两类人群,据林主任的解释,需要特别注意。

◆小孩,多耐寒。小孩大多阳气旺盛、好动,耐寒力相对也较强。但父母长辈出于爱护,生怕孩子受凉,每每初秋,就把他们裹得像个粽子一样。如此反致衣厚体热,腠理开泄,加重了幼儿感冒的可能性。为此,请记住,“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

◆老人,多不耐寒。“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体的脏腑功能会随着年龄而慢慢衰退,对于体弱多病、阳气不足的老人家而言,秋凉来袭,应及时添加衣物,减少受寒,免生大病。

情志:心神内敛,勿伤于悲

前面说过,秋天是一个诗意的季节。但同样的秋意甚浓,你会发现,不同的诗人,可以呈递出完全不同的心绪和意境。

有孟浩然的“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辛弃疾的“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纳兰性德的“何事秋风悲画扇”,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道不尽的惆怅,诉不完的悲凉。

却也有着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黄巢的“我花开后百花杀”,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杨万里的“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不畏秋凉,逆风飞扬。

更甚者,一代伟人毛泽东,独立寒秋之上,望着湘江北去,竟能够气势磅礴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如此境界之别,除了各异的时代背景和人生际遇,在林主任看来,其实还和他们的身体素质有着较密切的关联。“人有五脏化五志,以生喜怒悲忧恐”,中医认为,五脏主宰着我们的不同情志(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就正常人而言,秋气肃杀,人体肺气收敛,故情志上相对低落,容易滋生悲与忧,即“悲秋”。

适度的悲忧,与秋气相应,无害于身;但若过度,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般,愁绪不断,则“心病伤身”,反伤肺了。“所以伤春悲秋的林妹妹,患有严重的肺痨,这两者之间,应该说是互有关联的。”

不过,撇开外部因素,如果身体底子好一点,肺气旺一点,那么相对来说,秋天仍可保持“战斗力”,且不说能像伟人那般斗志昂扬,但至少没那么容易“蔫儿”。

林主任告诫大家,身为普通人,养生最好是身心顺应自然。秋天到了,就要不断地收敛神气,由振奋转为宁静,由活跃转为平和,如此方能守住神志,令到气血调和。

运动:首选清晨,静功为主

如今流行“黄昏练”,白领一族下了班,不少爱往健身房里跑。

对于身体素质高的年轻人,或许无妨。但对于追求养生的老年人,尤为不提倡。

林主任告诉我们,阴阳的消长进退,除了以四季为节律,亦会随着一日的昼夜晨昏而变。“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即说,人体阳气白天多趋于表,黎明如春、正午如夏;夜晚多趋于里,黄昏如秋、半夜如冬。

黄昏时分,人体的阳气如同秋天一样,处在一个开始收敛的阶段,“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倘若这个点去锻炼,林主任以自身的体会告诉我们,“身体大开大合,阳气被扰动,那么夜晚会很难平静入睡”。

既是如此,秋季锻炼最好首选清晨,且动作宜平和、内收、减缓幅度。如太极拳、健身球、站桩、散步等,皆是不错的选择。

以下两款运动,对肺脏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尤其适合秋天进行。

◆引导三势,养护肺脏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记载的“肺脏引导法”包含以下三势,经常修习此功法,有助于祛除肺部的风邪、积劳等,可有效预防各类肺脏疾病的发生。

第一势:正身端坐,两手按于地上,身体前缩,脊背弯曲,向上举3次。

第二势:正身端坐,用手握拳,手拳反捶脊背,左右各15次。

第三势:收势。行功完毕,闭目端坐良久,然后将口中唾液分3次咽下,叩齿3次而止。

◆呬字功:补养肺气

日常还可做“呬(si)字功”,以音引气,调整肺脏机能。

具体操作如下:

1.呼气,念呬字,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

2.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

3.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

4.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饮食:减辛增酸,对症下方

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说:“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为何要减辛?原本,“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辛味食物入肺经,如花椒、生姜、大葱、白萝卜等,能宣畅肺气,通利鼻窍,故有“辛补肺”一说。但是,秋气肃杀,肺气本宜适当收敛,所以,食辛不能过度。

为何要增酸?只因为肺旺于秋,为避免肺金太过,克伐肝木,所以宜适当增食酸味,如西红柿、枣仁、醋等,以入肝养肝。

同时,针对秋燥伤肺的气候特点,林主任认为,饮食调养当以滋阴润肺和补益肺气为主。

◆滋阴润燥

常见的润燥食物有龙眼(温)、银耳(平)、梨(凉)、甘蔗(凉)、香蕉(温)、蜂蜜(平)等,可根据燥邪的温凉之分,相应选用。

常见滋阴润燥的中药,如黄精、生地、玉竹、沙参等,可煮粥煲汤,居家调养。

◆补益肺气

倘若肺气虚损,胸闷气短,宜用甘味补之,如百合、山药、党参、黄芪等,皆能补肺气之不足。(感谢广东省中医院孔抒帆对本文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编辑:杨昕)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

上一篇:饶宁新:筝声雅韵,颐养身心
下一篇:身为娇脏,很容易受伤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