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1223_93427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开博时间:2019-06-30 16:43:00

《健康养生》创刊于2013年,由《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主办,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以严谨负责的态度,讲述科学的养生方式。

文章数
分享到:

饶宁新:筝声雅韵,颐养身心

2019-12-23 11:34:00

本刊记者:康倩

受访专家

饶宁新

男,1941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客家人。

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协会副会长,被誉为中国南派古筝大师、汉乐大师一代传人、粤乐筝创新者。

从事古筝演奏与专业教学五十余年,桃李满天下,举办过不计其数的古筝独奏会,常年受邀参与海内外各项演出、比赛及学术交流活动,灌录并出版了数十盒筝曲CD与盒带,编撰大量的汉乐、粤乐筝曲教材,为普及与弘扬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最早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李斯列传》中,就有着关于它的文字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由于最初流行于秦地(今陕西省),又称秦筝。

历经两千多年的漫长时光,秦筝逐渐分出南北派,更被细划为客家、潮州、山东、河南、浙江、陕西、闽南、内蒙古、朝鲜等九个流派,可谓“茫茫九派流中国”。

而在当代,提起南派古筝,提起客家筝派,就不得不提及一位大师——岭南著名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饶宁新先生。

与筝结缘,是偶然,也是必然

饶先生的家,偏居闹市一隅,环境清幽而宁静。采访当天,记者穿过绿意盎然的小区庭院,甫一叩门,饶先生就笑意盈盈地敞开来迎接。

“我知道你们《家庭医生》杂志社呢,早些年一直订,全家老小的毛病,经常靠它解决。”老爷子一席话,令记者倍感亲切,瞬间就拉近了距离。

“没想到您也爱读医学科普啊,真是我们的荣幸呢!”

“岂止爱看,最早我的人生理想,不是弹筝,而是成为一名医生呢!想不到吧?”老爷子调皮一笑,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

幼蒙父训,师承名家

如果说成为一名古筝艺术家是必然,则要归结于饶先生的家世背景。1941年,饶先生出生在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誉的大埔县,其父为广东汉乐名家饶从举。

客家汉乐,以广东大埔最为有名,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东晋末期至宋亡前后的多次中原汉人南迁。历经千百年发展,客家汉乐逐渐融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古朴典雅的独特风格,深为人们所喜爱。

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与启蒙下,饶宁新学会了扬琴、古筝等多种乐器的演奏。15岁那年,他随父亲赴京演出,受到主席和总理的接见。1965年,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他又拜潮乐筝家苏文贤、汉乐筝家罗九香为师,并得到曹正、赵玉斋、刘天一等众多古筝名家的赏识与悉心指导。

如此“根正苗红”,令他顺遂地开启了艺术人生,先后执教于四川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专注于古筝的演奏与教学。

有心栽花,无心插柳

为什么又说是偶然呢?原来,除了父亲是汉乐名家,家中叔父、族人、同乡中,亦不乏大量的音乐前辈,他们无日不以汉乐为乐,吹拉弹唱、纵情抒怀。常年浸淫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饶先生只将音乐当作寻常事,对乐器的擅长源自从小的耳濡目染,却并没想过要以此为业。

待到少年立志时,饶先生想要成为一名“马背上的医生”,即乡村所谓的赤脚医生,如此一来,就能走家串户,为生活在山区的乡亲父老们行医送药、解除疾苦。

于是,饶先生开始自学中医,几年下来,采遍了田间山头的各种中草药,也背熟了医学三字经与不少中药方。“那会儿没有人教我,好不容易弄到了一本南京中医学院出版的《医学古文白话解》,我视若珍宝、日读夜读。”

只可惜,命运的造化总是弄人,日后特殊的时代背景,加之一系列的机缘巧合,饶先生最终还是操起“老本行”,成了一名古筝艺术家。

半个多世纪后,回忆起这段往事,饶先生感叹“青春去了就不回头”,尽管至今仍保留着对医学的兴趣,但他将自己的一生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对子:“有心学医未学成,无意玩乐却成真。”

弹筝向晚,求传承,亦求创新 

谈罢与筝结缘的人生经历,天色已向晚,追着夕阳斑驳的光影,记者留意到饶先生客厅的一隅,摆放着一架古筝,墙面上则裱挂着两幅与筝相关的书法作品。

其中,“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是书法家卢有光为饶先生所题写。这句诗出自东汉的《古诗十九首》,不仅描述了筝声之妙,亦从侧面反映了古筝的悠久历史。

饶先生强调,想要学好古筝,除了技法上的磨炼,更重要的是对筝的深刻理解与热爱。“比如,为什么我们称它为筝?”原来,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说:“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这就说明筝是以其演奏时的音响效果来命名的。

再比如,而今我们所见的筝,多为二十一根弦,但据饶先生介绍,历史上的筝,秦、汉、晋时代为十二弦,唐宋十三弦,元明十四、十五弦,清末民初出现十六弦。这些数量上的变化,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根据音乐表现需要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它亦使得筝的音域不断扩充,能演奏出更多更宏伟与繁复的曲目,从而增强古筝艺术的感染力。

饶先生的这番话,令记者内心升起无限向往,非常想要一睹筝声之风采。饶先生则心领神会,面带笑容地移步至筝架,端坐于筝凳,移柱调音、素手擢弄,继而演奏起他的拿手曲目《出水莲》。

但见饶先生左手起势,吟、揉、按、滑娴熟于心,运用自如;右手弹拨,肆意挥洒,指尖灵动而跳跃,音韵回旋。尽管曲调听似平缓,却悠扬着深邃的意境,随着乐句的不断铺展,画面逐层跌宕开来,宛若一幅清丽脱俗的水墨,画中绽放朵朵映日红莲,古朴而高雅,散发阵阵淡香。

一曲弹毕,余音绕梁,记者抬头见到墙壁上的“龙吟”二字,苍劲雄厚,诚如饶先生深厚的演奏功底——音质坚实、气韵非凡,传承中自带新意,堪称一绝。

筝声雅韵,能调身,更能养心

尽管被誉为“中国南派古筝大师”,但饶先生居家穿着随意,哪怕接受采访并演奏筝曲,也是屐着一双拖鞋,全程舒适且自在。他幽默且俏皮地告诉记者:“我这个人,除了弹筝之前‘摆摆架子(谱架)’,其他时候可从来不显摆哦!”

这是否就是传说中“人筝合一”的境界呢?老爷子已近耄耋之年,却依旧行思敏捷、精神矍铄,这是否又源于艺术的滋养与熏陶呢?

畅通血脉,舒缓神经

“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史记·乐书》

音乐具有多种功用,早在两千多年前,《史记》《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就对其养生保健功效做出了深刻的总结。

饶先生告诉我们,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传统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有着内在的对应关系。“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俭而好礼。”可见,音乐能调节五脏,继而影响感情的变化,并将人的性情引至积极向善的一面。

现代研究则表明,音乐对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皆具促进作用,有助于舒缓疲劳,增进细胞新陈代谢,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得益于音乐的润泽,饶先生年近八旬,依旧身强体健。日复一日与筝做伴,令他耳聪目明、手指灵动,弹起筝来功力浑厚,神动气畅。

畅怀人心,充实人生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朱敦儒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出于对古筝艺术的热爱,饶先生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执教到2010年7月,年近古稀才正式退休。

为了安享晚年,饶先生将闹市的房子留给儿子,独自搬到了市郊一隅的清净之地。不过,生活却并没有为此而闲下来,老爷子的日子依旧忙碌而充实。

一来,他每日莳花弄草、洒扫庭院,把房子收拾得清清爽爽。时不时地,就会有三五知己及学生弟子们,不惜远道而来,携着各色器乐、最新的筝谱或是上好的美酒登门拜访。或漫谈天地、共话桑麻;或举杯高歌、纵酒抒怀;或丝竹管乐、切磋技艺……美好的时光,应接不暇。

二来,尽管已经从岗位上退下去,但业界仍有许多活动慕名找上门来,各种演奏会、古筝比赛、媒体采访、学术交流活动等,络绎不绝。亦有许多古筝专业人士或业余爱好者叩门,要么虚心求指导,要么诚意想拜师,对此,饶先生都不忍拒绝。

“别看我虽然退休了,可是忙着呢!”饶先生打趣道,“现阶段最需要的,恐怕就是一个能帮我安排行程的秘书啦!”

畅达情致,净化心灵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夜筝》

筝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这份艺术的神韵,亦濡养与滋润着每一个真正热爱它的人。

作为传统弦乐,筝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既适合于表达委婉含蓄的抒情曲目,亦能展现气势磅礴的壮美乐章。独奏时,它是绝对的主角,魅力无限绽放;而当作为伴奏,参加大合奏及交响乐队协奏时,它又甘居幕后,全力配合而丝毫不抢风头。

作为民族乐器,它深受不同地域风俗文化、语言习惯的影响,呈现出差异化的风格,如潮州筝的华丽柔美、客家筝的古朴典雅、河南筝的高亢泼辣、山东筝的苍进爽快、浙江筝的流畅淡雅、陕西筝的委婉抒情、闽南筝的文雅生动等。

这样的特质传递给演奏者,则必须是一位有着赤子般纯净心灵的大师,才能以上善若水之势、兼容并蓄之姿,奏响这一华夏古老乐器的妙音雅韵,在“人筝合一”中渐臻音乐艺术的化境。

人们盛赞饶先生为“中国南派古筝大师”,而他只报以淡然一笑:“大师不大师,都是别人说了算,随意称呼,开心就好!”(编辑:杨昕)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

上一篇:末代孤臣李鸿章,呕血不归
下一篇:护肺,各有千“秋”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