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开博时间:2019-06-30 16:43:00

《健康养生》创刊于2013年,由《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主办,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以严谨负责的态度,讲述科学的养生方式。

文章数
分享到:

治感冒,要快!

2022-02-16 10:20:00

  刚开始打喷嚏,以为是小感冒,扛一扛就能过去;等到症状加重了,才开始重视起来。

  很多人习惯如此,其实是犯了大忌。

  林琳主任治感冒的经验是:要快!

  一有受寒表现,比如怕冷、打喷嚏、流鼻涕,就马上处理,阻止病邪继续深入发展。

  等病邪由表入里,寒热错杂,选药、治疗都难了。

  发现感冒苗头,及时处理

  感冒怎么及时处理?

  ——很简单,葱姜蒜煮鸡汤。

  平时,林琳主任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感冒苗头,都习惯喝这个汤,有时还会放点芫茜。风寒风热感冒都可以喝,有时甚至不必吃感冒药。

  如果风寒感冒重的,加多点姜。

  如果风热感冒重的,加点清热的中药材,如菊花、金银花等。

  这个汤治感冒,功在“解表”,打开肌表门户,把病邪放出去。

  当感冒初起,不管风寒风热之邪,都在体表。人体遭受病邪攻击后,也多会关闭毛孔,以防更多病邪进入,于是,病邪被“关”在人体里。

  姜葱蒜、芫茜都有辛散之效,能够帮助人体打开毛孔,促使病邪从毛孔发散到人体外。病邪走了,病就好了。

  注意,不要喝浓鸡汤、不吃肥腻食物。

感冒拦截方,用起来

  感冒拦截方,用起来

  1.怕冷、打喷嚏、流鼻涕

  【葱豉汤】

  葱白、淡豆豉,均适量,煎汤,趁热服用。

  用于感冒初起,有祛风解表之功。

  适用人群:风寒轻症人士。

  慎用人群:阴虚、血虚等体弱感冒者。

  2.发烧

  【姜贴大椎穴】

  切一块生姜片,厚度适中,别太薄,贴于脖子下方的大椎穴。

  大椎穴,是解热发表的第一穴。姜敷大椎穴,每有退热神效!

  【揪大椎穴】

  体质较好的人,可以用手指对大椎穴做揪痧,或者用刮痧板刮痧。

  体质较差的儿童,不宜用。

  3.喉咙痛

  【刺少商穴】

  刺激少商穴具有泻热开窍、通利咽喉功效。

  用拇指指甲,或用棉棒、牙签、圆珠笔等,刺激少商穴,能止咽喉痛。

  4.咳嗽

  【足底贴蒜片】

  把蒜切片约1元硬币厚,贴到足底的涌泉穴上,用创可贴固定。

  贴敷时间不能太长,15~30分钟,局部皮肤红润为度。请勿整夜贴敷,会出水疱。

  怀疑流感,及时就医

  普通感冒一般起病不急,不发热或低热。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开始为清水样鼻涕,随后鼻涕变稠,伴有咽痛、咳嗽。相对较少出现发热及全身症状。发热多在鼻塞、流涕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往往不是高热。

  而流感起病急,会突然发高烧。发热时,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全身症状较重,表现为头痛、咽痛、肌肉酸痛、浑身发冷无力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多出现在突发高热后。

  “普通的四季感冒,三五天就会变好。流感比较严重,需要积极治疗。”林琳医生说。吃感冒药两三天还没见效,或严重怀疑感染流感的,最好及时就医。

流感预防方,快收藏!

  流感预防方,快收藏!

  刘长波医师——

  【五虎汤】

  绿豆15粒、芝麻10克、绿茶15克、核桃仁2个、生姜3片。

  一起熬水,水开3分钟可倒出饮用。对流感初期和预防流感有作用。

  【食醋熏蒸法】

  先将门窗紧闭,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毫升,冷开水5毫升,放在锅内加热,利用蒸汽熏蒸半小时以上。可起到消毒空气、预防感冒的作用。

  林琳医师——

  流感的预防,主要是要根据不同体质特点来调节身体平衡。

  ●热性体质

  表现:面色通红、容易心烦气躁。常觉全身发热、口干舌燥;喜欢吃冰冷的食物,容易便秘。

  可选用沙参、麦冬、西洋参、百合、玉竹等滋阴清热的食材,煲汤服用。

  如是小孩,则要养阴益气,可选用药性平和的太子参,煲水服用。

  ●寒性体质

  表现: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怕冷喜热,易腹泻,精神萎靡,身体乏力,长期手足冰冷。

  这类群体主要需补气。可用人参、红参、高丽参、党参、北芪、鹿茸等煲汤服用,提高免疫力。

  ●夹湿体质

  表现:南方地区的人大多脾虚夹湿,如怕冷怕风,四肢偏凉,不耐寒凉,胃口欠佳,大便稀烂。

  这类群体可用扁豆、赤小豆、薏米等食材煮水喝,健脾祛湿。

  ●上火、热度很深

  如果热度过盛,需要泻火排毒。可选择板蓝根、夏桑菊,或罗汉果茶。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

上一篇:感冒中成药,用对了才有效
下一篇:避风如避箭,想感冒都难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