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除痰湿、通经络,这么厉害的方子你居然还不知道?

2022-05-19 15:18:00

  说起“痰湿”二字,想必大家一下子就联想到肥胖、痰多、湿气重。

  但你知道痰湿还能导致肢体麻木吗?

  在中医理论中,痰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可看见或可触及,如咳嗽咳出的痰、皮下的痰核等。无形之痰则只见征象,不见形质。

  如果无形之痰看不见倒也没什么,麻烦的是这种痰可随一身之气流窜全身,外而肌肤、筋骨、经络,内而脏腑,全身各处,无处不到。

  《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说:“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可见其致病的广泛性。

  经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当“痰”随体内的气流动到经脉处,阻滞了经脉,经脉内运行的气血不能去到它该去的地方,就会导致局部的组织缺乏气血的滋养而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

  这就好比某一处水管堵塞,不能把水输送到对应的小区,这个小区里的人家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一样。

  痰阻经脉怎么办

  无形治痰虽然没法看见,但可通过选用合适的祛痰药治疗,当然前提是得辨证准确。

茯苓,健脾渗湿,利小便

  茯苓丸

  茯苓丸,出自《是斋百一选方》,又名治痰茯苓丸、指迷茯苓丸;用于治疗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

  临床可见两臂酸痛或抽掣,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麻木,或四肢浮肿等症状。

  茯苓丸方:茯苓一两,枳壳半两,半夏二两,风化朴硝一分。上四味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

  现代用法:茯苓6g,枳壳3g,半夏12g,风化朴硝1g,姜汁糊丸,每服6g,生姜汤或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加生姜3~5片,水煎服,朴硝溶化。

  方药分析

  “脾为生痰之源”是中医学对于痰湿产生的经典认识。

  脾主运化水湿,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如果脾虚,津液不化,正常的津液异常聚集,就变成了痰饮水湿。

  反过来,产生的痰饮日久不化又会困阻于脾,使得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进一步下降,如此恶性循环。

  因此,治疗痰湿通常从脾入手,化痰、健脾并行,标本兼治。

  半夏是茯苓丸中的君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半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这里取其燥湿化痰之功。

  生半夏有毒,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服少量即可使口舌麻木。因此内服一般使用炮制品。

  炮制后的半夏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法半夏、姜半夏和清半夏。法半夏善治风痰,用于痰饮导致的眩晕、头痛等;姜半夏长于温中化痰 、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主治湿痰。临床上常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半夏。

  茯苓能健脾渗湿,为臣药。茯苓在这里既能健脾杜绝生痰之源,又能利小便,使痰饮从小便而消。

  枳壳行气宽中,《本草经解》载:“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也就是能促进机体对水液的代谢。

  茯苓、枳壳的配伍,体现了中医两大治痰之法。

  一即上文提到的“脾为生痰之源”,治脾可从源头上减少痰饮;

  二为《丹溪心法》所提:“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也就是通过行气,促进机体对津液的代谢,达到治痰的目的。

  风化朴硝是芒硝的一种风化产品。其味咸,咸能润燥软坚、消痰破结。因痰伏于脾胃,非一般化痰药能及,故用之。

  朴硝与半夏相合,一燥一润,一辛一咸,消解顽痰;与茯苓相伍,可从二便分消结滞之伏痰。这味药在方中用量很小,仅取软坚消痰的作用,所以不用担心用后导致腹泻。

  生姜,一方面可温中、化痰,另一方面又能制约半夏的毒性。生姜与半夏相配,又共同组成了《金匮要略》中化痰降逆的祖方——小半夏汤。

  全方四药合用,化中脘伏痰,助脾运复健,为“治病求本”之方。

  可以这样用

  颈椎病

  颈椎病患者,常伴有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症状。古人云“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肝风挟痰上扰脑窍,则头晕目眩、视物不清。如果患者平时恣食肥甘,形体偏胖,就有可能是痰湿所致,考虑用茯苓丸加减治疗。

  肩周炎

  肩周炎,因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又称“五十肩”。临床表现为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

  清·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说:“肩背痛,古人主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对于应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又伴有其他痰湿证表现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茯苓丸。

  皮肤病

  “怪病多由痰作祟”,无形之痰可随人身之气无处不到,阻滞经络会导致肢体麻木;那么阻滞皮肤,皮肤气血供应不足,就可能引起皮肤病,如白癜风、皮下疖肿、银屑病等。

  注意饮食消痰湿

  产生痰湿的原因虽说与脾虚密切相关,但说到底,痰的物质基础还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饮食。平时吃太多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超过了机体的代谢能力,就会酿生痰浊。很多人头天晚上吃完大鱼大肉后第二天就觉得一嗓子痰,就是这个原因。

  偶尔大鱼大肉产生的痰还只是一时性的,一段时间后通过人体强大的调节能力就能把它排出体外。

  但如果每天都这样恣食肥甘厚味,时间久了就会损伤脾胃,到时候就算不吃肥甘,也会生痰,有的人甚至只吃蔬菜、喝白水都会生痰,这时候就必须要通过药物调整了。

  因此,平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避免食用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同时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暴食也会增加胃肠道的压力,损伤脾胃;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偶尔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后,可以选用一些消食、化浊的代茶饮。

  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山药可健脾益气,冬瓜能化痰利湿。两种食材煲出来的汤清甜可口,可以作为药膳长时间食用。

冬瓜,化痰利湿,山药冬瓜汤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上一篇:脚上长了鸡眼、跖疣,反复发作,一定要试试这味中药
下一篇:脾胃是身体中转站,不顺畅就生病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