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血虚弱,邪气就找上门,关节身体都不舒服--中国数字科技馆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气血虚弱,邪气就找上门,关节身体都不舒服

2022-07-19 15:29:00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更年期中年妇女,手指发麻快半年了,偶尔会感觉疼痛,一开始以为是风湿性关节炎或者是痛风性关节炎,在当地医院查风湿四项、尿酸等指标都是正常的,彩色多普勒检查血管也没有异常,后面来找到我。

  她自己描述说,她手指关节经常都是麻木的,晚上特别厉害有时候麻木到睡不着,洗澡或者用热水洗碗的时候会缓解,所以在家里小孩都借口照顾她所以把碗留给她洗。

  仔细看她的指甲、口唇、下眼睑都是淡的,这个就是很典型的血虚不荣经脉导致的痹通了,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血痹”。

  按语:其实无论现代医学检查是如何,我们都得从中医的病因病机入手,病人处于更年期,年过六七(四十二岁),天癸衰,精血津液都会有损伤。

  结合诸症状定是血虚无疑,所谓“不荣则痛”,关节筋骨失于濡养,故出现“血痹”,那我们只要抓住血虚不荣这个病机进行治疗就好。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来自《金匮要略》)

  剂量:黄芪30g、白芍15g、桂枝15g

  自备:生姜30g,红枣四个(连核)

  出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原方组成: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配伍特点:本方温补、散邪、通经三者并用,固表不留邪,散邪不伤正。

  功用:益气通阳,甘温除热,祛风逐湿,通络行痹

  主治:血痹。

  可见到有以下的症状:

  1.病人经常以怕风,自汗无力,手脚麻木为主诉,肢体麻木不仁,有一些是说得是像有虫子爬,有些是说像是戴个手套对外面的感觉不明显,舌质淡、舌苔白滑有津,二便正常。

  2.用于麻木感和感觉迟钝的病证。有些是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有些是单纯的半边身体出现不适,使用的指征是多汗、汗出则症状加重以及皮肤有增厚的感觉,皮肤色白而软,是含黄芪方剂的应用指征之一。

  临床可用于:神经科、风湿科、骨科、周围血管科、皮肤科、心内科、妇科等多种病症。

黄芪,卫气,滋养表部,顽疾

  方解

  本方是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为什么去甘草?

  去了甘缓温中的甘草,是因为甘草性质甘缓甜腻容易滞留中焦,不利于气血走向体表和四肢,阻碍药物走散达表,温通除血痹的功效。

  而黄芪偏于走肢体走表,使药物作用于体表肢体,使气血往身体表部运行,因为产后人体血虚,加上现在的人产后过多地注重营养,脾胃容易产生壅滞。

  气血过多的在脾胃,造成身体体表肢体的气血不足,营卫不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时身体存在的表证比较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身体肥胖,肢体无力麻木疼痛,很多产后的女性变胖,就更不能用甘甜黏腻的甘草滞留中焦,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把身体囤积于中焦的能量和气血重新分布,使身体壅滞在中焦的气血走向体表和四肢,使体形恢复,四肢有力。

  君药:黄芪

  益气固表,善于走卫外,补的是卫气,性味更轻更升,善于走体表和四肢,滋养表部,补益在表的卫气,并除卫表之顽疾。

  臣药:桂枝、白芍

  桂枝散风寒而能温通经脉,同时桂枝也可以借助黄芪的益气功效,起到振奋卫阳的作用,黄芪可以借助桂枝的发散作用,达到固护卫表而不使邪气留滞的效果。

  桂枝,白芍,都是攻补兼施的药,用台湾著名学者倪海厦教授的说法,桂枝向外,白芍向里,桂枝向上偏发散,白芍向下偏收敛。

  桂枝白芍通过这样升降出入的运动,加速身体的气血循环,使身体的气血能够达到表部,从而增加身体表部的能量,缓解身体肌肤关节麻木不仁的症状。

桂枝,气血循环,温通经脉

  姜枣

  调和营卫,调畅气血很常用的对药,要注意的生姜的药量是六两。我给病人开药之后,病人问我放那么多姜下去,会不会有问题?

  关于这个曾有人评价说,仲景先师一定是很好的厨师,讲得很有道理,厨师主要是调味,辛辣之品,怎样才能使之易入口?

  必须佐之以缓冲剂,炙甘草、大枣就是很好的缓冲剂,可以看出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除芍药外,都是厨师常用之品。

  其次,厨师懂得烹,就是如何煎煮,清代广东著名经方家陈焕堂先生,曾经写了本《仲景归真》,其中第一卷叫《伤寒醒俗》,意思即针砭时医之流弊,力倡仲景之正流。

  其中有一段提到:有人用三钱五钱生姜便谓重,尝见广东人产后,用数十斤老姜煲醋,并不觉热。我觉得他这个案例值得深思:

  姜性虽温,但并没有那么骇人听闻,南方人炆鸭、炆狗肉、炆鲤鱼,每次都会放三五两生姜,为什么吃了也不会流鼻血,没有太温热的效果呢?经过长时间炖煮之后的姜,比如东北的铁锅炖、岭南的猪脚姜里面的姜并不太辣,什么原因?

  是因为越是用大剂量,必要用水越多,用水越多必然久煎。所以大剂量与温热,并不一定成正比。小剂量可能会更温热。这就是烹与调的妙处。

  分析

  该方有三个特点:

  其一,以桂枝汤为主调和营卫并能解肌祛风。临床多年发现所谓的血虚,单纯用补血药只能去到短期效果,停药后容易恢复原状。

  就好比田地干旱,在远处取水浇灌也只是解燃眉之急,治本的方法还是得疏通引水渠,所以无论是血虚、阴虚、阳虚,其实根本最重要的是治脾,只有脾气健旺能运化水谷化生津液才能源源不断的产生气血津液。

  正如《黄帝内经》有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人体精血的产生离不开中焦的运化,众所周知,桂枝汤也是太阴病的方子,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脾胃的效果,这就起到了开源引流的效果了。

  其二,加黄芪重在益气,取意于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痹通。由于黄芪甘温,补卫气而行于表,所以桂枝汤中去炙甘草。

  再者,明代医家张介宾曾经说过“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因此,治血当先治气。

  其三,桂枝汤中倍用生姜,取其外散走表,载芪、桂之力而行于外,也是临床取效的关键,不可忽视。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上一篇:这个方子夏季一定要常备
下一篇:中医一方,湿疹、白癜风各种顽固性皮肤病都有效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