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928_60780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小百科》

《小百科》

开博时间:2017-09-25 16:25:00

《小百科》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小百科》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面向少年儿童的普及性百科知识刊物。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少年儿童读书求知的爱好和习惯、探究未知、自主寻求解答的爱好和习惯为宗旨,将趣味性、知识性、权威性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刊特色,深受少年读者及其家长、教育工作者喜爱和好评。一些栏目已成为刊物的品牌,多次获得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期刊奖,获中国少儿报刊协会第二届报刊金奖。

文章数
分享到:

奇妙的物候

2017-09-28 15:59:00

  你知道吗?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了,并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现在,关于物候的研究越发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那什么是物候呢?凡是属于受气候环境、水文、土壤等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准周期的自然季节现象,都在物候学的研究范围内。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生动的场景,来认识物候这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呜……”随着商朝军队的号角声,一群象从黄河以北某地的茂密丛林中被赶了出来。象群受到惊吓,四散奔逃。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山谷,象群慌不择路闯了进去,结果踏进了军队早就设好的陷阱中,束手就擒。商王满意地检视了这些俘虏,下令把体格庞大且性情凶猛的象收入军队中,训练成象阵 ;将性情温和的象用于耕地 ;还没有长出象牙的小象则先放到王宫中养着,看看能不能训练它们跳舞……

  距今约 7000 年前至距今约 2000 年前,我国处于一个气温比现在普遍偏高的时期,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 2℃左右,加上森林密布,水草丰茂,湖沼较多,所以现在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的象群,当时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黄河以北的华北地区游荡繁衍。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王就曾在沁阳附近的太行山南侧一次性猎获 7 只野象。商代人已经学会了捕象和养象的技艺,他们用象来耕地,还组织象阵来作战。以象牙为原料的手工业也很发达,有象簪(zān)、象珥(ěr)、象笏(hù)、象环、象栉(zhì)等用象牙制成的饰物。商代青铜器中有一件象尊,高 64 厘米,长 96 厘米,象首额顶两侧凸出呈角形,饰龙纹,象鼻饰鳞纹,腹饰兽面纹,十分精美,且形体硕大,为目前所知商代动物形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河南的古称“豫”,就是一个和象有关的古文字,它代表的是古人手持兵器征服野象。

  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开发范围的扩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野象的栖息地也随之逐渐缩小。到了春秋后期,黄河流域的气候开始变冷,野象的分布就已经向南退缩到淮河下游一带了,之后一步步南缩。大家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那头象便来自孙权控制的江南地区。再到后来,11世纪开始,我国又进入到一个比较寒冷的时期,所以象群的领地又缩减到了岭南、闽南地区。大约在宋元之际,大象在福建消失。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广西十万大山一带野象最终灭绝。从此在我国疆域内,野象就仅在云南省内的小片区域中留存了。

  作为一名地道的美食家,苏东坡可以说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他的老家是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那里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水果也类型多样,其中他最爱吃的就是荔枝。后来他被贬官到岭南地区,对当地美味的荔枝赞不绝口。他写的关于荔枝的著名诗句是 :“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上一篇:唐僧到底该叫啥
下一篇:“地球的肚脐”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