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222_32307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多管齐下”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

2012-02-22 10:07:54
                                         文/赵靖平

什么是早期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发病。它主要表现为思维、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

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焦虑、情感迟钝、缺乏主动性、精力下降、注意力减退、睡眠紊乱和社会隔离等前兆,这称为“潜伏期”。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会恶化,出现幻觉、妄想、行为怪异等症状,这称为“急性期”。许多家属因为缺乏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往往错过了“潜伏期”,而一旦进入“急性期”,病人多半已处于严重的发病状态。

在医学上,首次发作的病人,从潜伏期至首次发作期之间的这个时间段,可以叫“早期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疾病一样,对精神分裂症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传统的单用药物治疗存在诸多不足

精神分裂症最基本的治疗是药物治疗。从第一个抗精神病药的问世到现在,已有近60年的历史,当前科学家已经研制出几十种抗精神病药。

早期的药物,病人服后容易出现肌肉不灵活,表情僵硬,也可能造成血液中白细胞减少,新的药物上述不良反应减少了,但是服用后易引起肥胖、血脂升高等新的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是否可以完全“根治”精神分裂症?这可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不幸的是,目前药物还达不到这个目标,而且还有很大差距。

除此之外,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还存在如下问题:

 

1)病人并没有很好地遵医嘱服药,表现为少服、漏服或过早中断药物治疗,医学上称为服药依从性差。调查数据表明,第一次发作病人有60%服药依从性差,74%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用药的一年半内中断药物治疗。在最初治疗的第一年内,达到医学上依从性好标准的病人则不到50%。病人不坚持服药的理由多种多样。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是,如果他们不相信自己病了,也就不相信自己必须服药。服药依从性差、治疗过早中断会影响预后。

 

2)病人服药后产生不良反应。部分病人对药物非常敏感,服药不久肌肉变得不灵活,体重明显增加,血糖、血脂都高了起来。如果他们无法接受这些不良反应,就可能停止用药,而且不再尝试换用其他药物,这也是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不坚持服药,60%以上的病人在停药后会很快复发,有的甚至需要再次住院治疗。对于那些经药物控制症状的病人,即使坚持用药1年以上,30%的人也会复发。

 

3)超过50%的病人在康复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症状,如:心情差、忧郁,和/或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害怕遭受周围人的歧视等,其中滥用成瘾类物质(吸烟、饮酒等)会明显妨碍治疗效果。

 

4)还有20%以上的病人,他们的许多症状靠药物根本不能控制,像有的病人虽然按医嘱服药,耳边或头脑中仍有许多“声音”困扰他,心情也变得糟糕。

 

5)用药物控制住了精神症状,是否意味着病人可以像以前一样正常生活?答案是否定的,约80%的病人精神症状虽然缓解了,但生活质量不高,生活、学习和工作大不如以前,自我照料能力下降,不能够独立生活,不能够胜任工作和学习,也就无法回归社会。

 

 

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研究结论告诉我们,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需要系统的药物治疗,还要心理社会综合干预;不仅要控制精神症状,还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最终使病人回归社会。

心理社会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应对上述问题和精神分裂症带来的某些影响,比如治疗依从性差,药物无法控制的症状,病耻感(感觉遭受周围人的歧视),交流沟通困难,自我照料能力低下,缺乏工作能力等。定期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可以更好地按时服用药物、更少复发、更少住院治疗,与他人交往以及学习工作能力更好。

 

1)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方法。可以减轻痛苦,提高信心,消除孤独无助感,满足病人被关爱、被尊重和被接纳的心理需要。部分恢复期的病人,原本熟悉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因为患病而发生了改变,难免感到悲观。他们特别需要通过情感上的关爱和精神上的支持,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勇气与自信。

同时,医生还需要不断进行解释与鼓励,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唤起病人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负责感。

 

2)健康教育

症状减轻后,病人主要在社区和家里接受治疗。但是大家对本病的认识有限,比如常常会问:“应当如何治疗护理?复发的征兆是什么?”这些都是病人和家属应当知道的。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将疾病康复方面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了解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以在医院、社区或病人家中进行。可以仅家属参与,也可以病人和家属共同参与。

 

3)家庭治疗

在我国,绝大数精神分裂症病人是与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关系与家庭支持的好坏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对病人经常批评、责骂和缺乏关爱的家庭,病人的治疗效果差,容易复发。通过家庭心理治疗,改变不良的家庭关系,有利于病人出院后获得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家庭心理治疗能唤起良好的家庭支持与家庭互动,提高家庭护理的质量,对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非常重要。

良好的家庭治疗,还能给医生及时提供病人在院外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保证有良好的药物治疗依从性。

 

4)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起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俗地讲,它是通过纠正病人与疾病相关的不正确的思想、信念和态度,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精神分裂症病人普遍对疾病缺乏完整的认识,对患病感到羞耻。由于长期遭受症状的困扰,他们较难适应社会,情绪不够稳定,很难照顾好自己。所以,有不正确思想或有病耻感的病人,可以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同时,对于那些药物治疗仍残留精神症状的病人,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病人可以学会如何看待那些顽固的“声音”,如何摆脱这些“声音”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5)技能训练

前面已经提到,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病后多项能力变差了——交流沟通困难、自我照料能力和学习工作能力下降。为了使这样的病人能够自我照料,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能训练。

部分病人由于长期住院,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技能缺损,影响了自理能力,这部分病人需要接受生活技能训练,如饮食、洗漱、更衣、洗澡、家务劳动及外出散步等。同时,还要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以及饮食、睡眠护理方案等。

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病人需要学会如何主动和朋友、同事打招呼,在谈话中怎样确定话题,怎样用幽默的话语吸引同事、朋友;怎样使用公共设施;怎样和家人、同事和睦相处等等。

对于工作能力明显下降,或病前就缺乏正常工作能力者,首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让其从事一些相对简单、低劳动强度和无伤害的工作,以获取必要的技能,再逐渐过渡到社会上有竞争性的工作岗位,最终让病人自食其力,改变他们不能适应社会,难以被社会、家庭再接纳的局面。

 

 

 

上面这些心理社会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而且可以多种方法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心理社会干预,从多方面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

    从2005年起,笔者的研究团队联合国内10家单位,采用这种综合性的心理社会干预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家庭干预、技能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四个部分),对临床近1300位病人进行了干预和随访研究证实: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综合性心理社会干预可以使早期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中断率降低14%,复发率降低8%,显著提高了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病人就学或就业率提高了8%
上一篇:“啃老族”:家长们的隐痛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