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316_32310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倒掉“亚健康”这粒沙

2012-03-16 10:19:15

/王文丽   周明洁  张建新  


使你疲倦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在现在这个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的社会,亚健康犹如你鞋里的一粒沙,慢慢地磨掉了你对生活的热情和耐性。

健康是幸福感的基础与屏障。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导致很多人的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据统计,这部分人在人群中大约占60%左右。那么,什么是亚健康呢?亚健康状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的状态。这种中间状态是不稳定的,既可以经过调整恢复到健康,也可以持续发展为疾病。因此,加强亚健康知识的宣传,对于公众意义重大。

发生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是个体在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应激过程中,由于身心系统的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导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下降。也就是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多是在应激因素的作用下、个体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发生的健康状态的改变。

 

你有亚健康的心理易感素质吗?

 

循着亚健康的定义,可以识别出亚健康的易感人群。应激是发生亚健康的危险诱因,因此,应激多、压力大的人群,通常是亚健康的易感人群。

在生活中,存在着两类危害巨大的应激:不可预知突然发生的重大应激和长期慢性无法摆脱的应激。那么,是不是在应激条件下就一定会发生亚健康呢?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发生亚健康,而有些人似乎有更强的适应力呢?

一般来说,具有易感特征的人更容易发生身心系统功能失调。易感特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描述性的特征,例如年龄大小、从事职业、活动地域、一周内吃过什么东西等等,也包括个体内在的、稳定的素质,我们称之为易感素质。前者往往是流行病学者和公共卫生部门要考虑的事情,而后者则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健康。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易感素质,这是发生亚健康的内因。

那么,什么是易感素质呢?简单地说,易感素质是个体本身固有的、稳定的薄弱环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又是紧密相关的。在应激的作用下,个体本身原有的易感素质最容易受到冲击,也就是说,这些个体身上的薄弱环节被应激激活、激发,从而推动应激因素产生消极的作用,导致身心功能下降,进入亚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个体在适应过程中经受住了冲击,应激将被纳入新的平衡。因此,具有易感素质的人,在应激多、压力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亚健康、甚至发展为疾病状态。

现在重点谈谈心理方面的易感素质。已经发现的心理易感素质大致分三个方面:认知方面的易感素质、人格方面的易感素质、创伤史(存在于内心的残余压力)。

研究发现,感、知觉的歪曲,注意、记忆的易感性,不合理信念、负性的思维图式、主观的归因倾向等等,都是发生亚健康的易感素质。认知易感素质通常是潜伏着的,直到被足够的应激或负性生活事件所激活,一旦激活,认知易感性影响个体的参与、释义、组织个体呈现和记忆负性生活事件的方式或预期未来危险的方式。

人格是个体稳定的内在的特点,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在同样的外部刺激下会作出具有稳定倾向的反应。目前,高神经质是证据最多的易感性人格特质,同时,易感人格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有趣的发现,例如,传统的面子人格特质强的人容易发生亚健康,这是我国文化中所特有的现象。

创伤史作为过去的应激,固着下来成为个体内在的、稳定的易感素质,一旦有新的应激出现就会激发原有创伤的残余压力,它既是亚健康发生的先兆因素,也通过与应激的交互作用而激发、维持亚健康状态,这种心理易感素质我们称为创伤史的残余压力,本质上是过去的应激通过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的病理路径发生作用。研究表明,童年有持续低落的情绪、心理快感缺乏、无价值感、关于死亡或自杀的意念等是成人后发生抑郁障碍的最早、也是最常出现的先兆。

 

亚健康的心理危险信号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呢?个体发生亚健康状态时,除了主观体验外,还会有一些可观察的症状表现,这类表现被称为亚健康的危险信号。这些危险信号提示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或存在,许多专业的测量工具也是通过测量这些危险信号或症状表现来测量亚健康的。

亚健康的心理危险信号主要集中体现在动机行为、情绪情感方面,而在认知方面的表现常常要通过观察情绪、行为(包括语言表述)等外在的表现才能得知。

 

负性情绪是发生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危险信号。

尤其是抑郁,抑郁、焦虑得分高的人,不仅自杀风险高、心理社会困境分数高、无望感强、内心对于健康的可掌握感低,而且肌肉的力量差、心脏衰竭等慢性发展的症状也严重,因而在门诊治疗中进行早期焦虑和抑郁这些危险信号的筛查十分重要。抑郁与疼痛、持续疲劳有很高的共病性。抑郁增加了产生疼痛的风险,显著地预测着发生慢性疼痛和其他疾病的主诉,也显著增加了预后的风险;反之,慢性疼痛也增加了发生身心共病障碍的风险,慢性疼痛与抑郁同时出现时会比只有抑郁或只有疼痛的情况下的功能不良更加严重。

 

在行为方面,成瘾行为是最突出的危险信号。

包括烟草、酒精、药物以及近年来争议的网络成瘾等。在美国的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系统中,使用烟草、酒精被列为常见的行为危险因素。物质滥用还与赌博行为密切相关。

此外,身体活动减少也是常见的行为危险信号。

缺乏身体活动会导致对运动的耐受性降低,长期缺乏身体活动可以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即使是健康人群,在停止体育活动一周以后也会发生慢性疲劳的躯体症状。许多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与通常认为的卧床休息有利健康的观念相反的是,缺乏身体活动似乎更能增加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

 

如何预防和应对亚健康

 

预防和应对亚健康,还是要从发生亚健康的病理机制入手,同时,这个问题又分为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团体组织、个体等不同层面的问题。

 

首先,就个体层面而言,要调整应激的量和性质。

当人们对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应接不暇,身体出现持续疲惫、疼痛、失眠、焦虑、抑郁等危险信号时,要主动调整自己所承受的应激总量,有选择地排除一部分应激源,例如,婉拒一些不必要的应酬,远离一些压力大的人群或场合,拒绝接触一些刺激性影视文学作品,专心应对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变化,都属于明智之举,经过调整可恢复到健康状态。还可以改变一部分应激的性质,例如,研究表明,在工作领域,努力增加工作掌控度和减少心理需求,可以减少工作压力。

 

第二,在适应应激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健康的应对方式和策略。

在发生亚健康状态以后,乐观情绪、主动适应和采取积极行动,都会促进身体的康复。最常见的不可取的应对方式是物质滥用、缺乏活动或过度活跃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本身已经是亚健康的症状或危险信号了,这些危险信号可能参与到应激与易感素质的作用过程中,发生交互作用,继续亚健康状态。

 

第三,要调整、改善易感素质。

在生理方面,从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改善生理易感素质,自不必多说。在心理方面,常见的三类心理易感素质中,比较容易改变的是减轻和解除创伤史的残余压力,其次是改变认知模式。要对过去的心理创伤进行处理、包扎,防止在应激作用下复发;通过倾诉、整理、处理情绪,可以减轻创伤史的残余压力,重构创伤史的意义,使其对个体的危害降低,甚至改变为个体的资源。要摒弃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改变形式逻辑式的思维习惯,调整负性的思维图式,降低认知方面的易感性。比较难改变的是人格,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他易感因素的修复也有利于人格的调整。要调整、改善易感素质,需要调动和利用个体原有的心理资源,需要有利的社会支持,有时还有必要求助专业人士。

 

第四,丰富和加强保护性因素。

增加社会支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从事能够获得信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高级精神需求的活动,可以保护个体远离亚健康。研究表明,个体的精神世界、希望都与幸福感呈正向的因果关系,参加宗教活动与更少的病理性赌博显著相关。因此,现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是非常科学的政策方向。

上一篇:房子的“安全感”不是万能的
下一篇:惩罚孩子,更需要智慧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