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1021_92859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创造力PK“破窗定律”

2019-10-21 23:27:00

  开学不久的一天早读课,我按照惯例到教学楼转悠,似乎觉得有点异样,细细察之,发现整个教学楼的墙壁上,用粗粗的黑笔画了若干条显眼的“导航线”,从一楼东门入口开始,过大厅,经楼梯,至二楼,沿101教室、102教室,顺东门楼梯下,回起点,一气呵成,好有“您已到达”的成就感。尽管线条优美,线路简洁,可这与干净的走廊墙面很不和谐,甚至是有些刺眼。

  看看这线条,离地面高不过60厘米,整个“航线”在低年级区域,我断定犯科者该是一二年级的。我不露声色地问了这几个班的个别小朋友,没有直接答案,但有一点肯定,是今天早晨才出现的。

  这是哪班的熊孩子干的呢?上个星期学校宣布了《文明班级评选条例》,其中特别强调的就是爱护公物,不乱涂乱画。

  有几个班主任为了表达自己班级贯彻学校会议精神的可信度,纷纷表态;查监控。查查也好,我想,一来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猜忌,二来嘛,对这个熊孩子也是一次教育。果然,一个蓝上衣的孩子手握画笔进入了画面。他叫余鑫,201班学生。

  在班主任的陪同下,找来“涂鸦侠”余鑫,余鑫一边看监控视频,一边悉数承认了“创作”过程。至于问他为什么这样,“涂鸦侠”闪动着机灵乌黑的眼睛,只字不语。是一时兴起的好玩有趣,还是故意为之的捣蛋调皮,是受人指使的恶作剧,还是某种情绪的表达,我不得其解。

  原来,乱涂乱画的孩子都是希望通过涂鸦表现自己,儿童从出生起就希望借助各种声音、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涂鸦是他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涂鸦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

  心理学家罗恩菲尔德把儿童涂鸦分为4个阶段:无序、无控制的运动;线型涂鸦;圆形涂鸦;最后是想象型涂鸦。看来余鑫小朋友正在第二阶段,还要冲破两关,才能叫真正的涂鸦。

  看来,涂鸦的学问还真不少,我在为自己没有鲁莽批评与责怪孩子而暗自舒了口气。可以这样理解,涂鸦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易行的活动,孩子在“乱”画的过程中会体验到绘画的快感。

  心理学家对涂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他们把涂鸦的题材分为八种类型,分别表达八种不同的情绪或心态。

  像余鑫小朋友这种“导航”线条,心理学上叫“波纹线”,表示忧郁和孤独。画这些图形的人应该是对别人的问题并不太关心,或者觉得人家的问题对自己是种干扰。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没有随意批评和责怪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对于孩子的信手涂鸦,最忌讳的是家长或老师的粗暴制止,这样不仅失去了透视孩子心理活动的机会,最严重的是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制约孩子的创造力。

  可是,新的问题来了。根据心理学上的“破窗定律”,会有下一个,下下一个,张鑫,李鑫,纷纷效仿。学校的墙壁还叫墙壁吗?发展下去,窗帘上,黑板上,甚至同学的衣物上,不都要成“抽象派大师们”的画布?

  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是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有些矛盾。我想,可以在学校合适的场所设一“涂鸦”专栏,尽最大程度做到两全其美。

  另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真的需要走进余鑫的内心世界,尽管这需要花时间,精力,甚至需要改变观念和调整工作方法。余鑫小朋友为何忧郁,为何孤独?我们需要继续向前探究。

本文来自《心理与健康》

上一篇:得了“化妆强迫症”怎么办?
下一篇:妈妈,你为什么这么爱抱怨?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