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病的地方
2012-09-12 12:45:25七月伊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宣布试业。没有领导讲话和鸣乐礼炮、仅有肥美乳猪的开业仪式已然充满港味,更遑论和内地医院迥然不同的挂号、收费、诊治体系。
对这样一个医院的诞生,从来就争论不断,众说纷纭。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这无疑对正在进行的医改是一个大新闻和对公立医院运作模式的一次冲击”,他也希望这会给政府、医院和市民一次“洗脑”,看看办医院的实质(详见其新浪微博)。
内地医生则有些观望,用透明的高薪代替可能的灰色收入,是否能让从医过程更纯粹,且生活不那么困顿?同时,也困惑于失去体制的庇护,没有了铁饭碗,从业风险是否因此陡增?
更多的百姓则更在乎看病是否容易些,计算一百三十块钱打包的诊费到底“抵不抵”(粤语,意为“合不合算”)。
不管怎样,我们看病还是多了一个选择,一个不同于人民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这些天天人满为患的正规三甲医院,也不同于街旁闹市中真假难辨的诊所、民营医院的另一个看病的场所。
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看病的地方”往往决定我们能否得到好的治疗结果。但选择就诊机构却不容易。在偏僻的地区,根本无从选择,而在一些城市,选择很多,问题却更多,有时进错门便会遭遇欺骗。
本期《名家专访》栏目,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教授。这位创办了北京大学男科病诊治中心的院士,无奈谈道,自己常常成为一些来路不明的民营男科医院的“代言人”,成为一些他自己都完全不知道的药物的“研发者”。因他头像和名字走进那些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则往往因得不到合理诊治而影响病情,或者被骗取钱财。
一些病程漫长的慢性病,更是因为患者长期、反复的不恰当诊疗,使得病情越发复杂。在本期“特别关注”《全民“核”战》中,所关注的结核病便是如此。
正是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治,或者没能坚持足够的疗程,治治停停,使得这个我们曾经以为已经战胜的疾病(结核),如今又重新肆虐我们的身体,成为一场“核危机”。
而事实上,结核病是我国唯一有专门的多级防治体系的传染性疾病,各地卫生部门都有定点医疗机构专门负责结核病患者的诊治和登记。选择这些专门机构诊治,不仅更专业,而且能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或者免费政策。
当然,在这个时代,我们都被告知“健康是不能交给医院的”,即使是疾病,也不能光靠那些看病的地方。只有自己和家人,才是我们自身健康的真正守护者,《全民核战》也会告诉我们,保护和照顾好自己的详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