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心理学家Paulhus和Williams提出了“黑暗三人格”(dark triad personality)的概念。他们认为黑暗人格由三种负面的人格特质构建而成:权谋主义(Machiavellianism)、自恋(narcissism)和亚临床精神病态(subclinical psychopathy)。这三种人格特质虽有所区别,但存在着种种相似之处。权谋主义,类似人们所说的“厚黑学”,指的是有控制他人的倾向,而不去顾及他人是否受苦;自恋,往往有着不可一世、高人一等的态度;精神病态,则是冷酷、对他人缺乏同情心。三种人格特质的共性在于:总会觉得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应得的。这三种人格特质也都被认为是反映了人性的黑暗一面,与不诚实、不随和、攻击性强存在着一定的相关。
其实,大多数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着“黑暗”的一面,比如我们会常常喜欢欣赏镜子中的自己或者自拍发朋友圈,也可能会打小算盘偷偷对付一下不喜欢的人,作弊也与黑暗人格有关。这并不奇怪,在很多“纠结”当中,我们心中的“恶魔”与“天使”也会时不时地交战一番。一般情况下,我们心中光明的一面总是会多于黑暗的一面,但当黑暗持续取胜,一切就可能变得不可收拾。在《星球大战》中,达斯·维德就因为受到邪恶力量的引诱,而最终成为了黑暗武士。在生活中,黑暗人格常常被贴上“反社会”的标签,但有科学家认为这种贴标签的方式显然有些武断。研究发现:普通人对自恋的评价明显优于对权谋主义和精神病态的评价。相比之下,精神病态和权谋主义显然就“黑”得更加彻底一些,两者“黑”的程度也难分上下: 精神病态者的反社会行为主要是直接性、冲动性行为, 危害性更明显;权谋主义者的欺诈行为却并非出于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因此可能更需要加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