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至今已有35年,放开二孩,也许会大大影响我国未来独生子女的数量和人口比例。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这两个群体的异同一直是心理学家的兴趣点所在。比如在社会行为方面,有研究认为非独生子女表现更好,但也有研究认为两个群体并无差别,甚至独生子女更加优秀。不过这些研究或者仅限于童年期表现,或者仅在实验室中进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14年,中科院心理所研究人员随机选择了200000个活跃的新浪微博用户并邀请他们参与实验,对人们在网络社交行为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微博行为的差异并非像想象的那样,由性别、年龄、籍贯、本人或父母的教育水平等因素决定,而是与用户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一因素相关。独生子女组的昵称长度、发布数量高于非独生子女组,个人展示中的自我描述更积极;而非独生子女组的粉丝数量、互粉数量、点赞微博、含图片微博数量则高于独生子女组。不过,这些微博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是什么,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回答。
不过,无论研究结果如何,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都是拥有独立人格与思想的个体,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