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科技热点  >  热点

艾滋病检测试纸网上月销2万件,我们来检测下靠谱不靠谱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文并摄/记者 吕择 编辑/吉菁菁

本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和北京科技报社《科技生活》周刊联合采写

引言:防艾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检测手段的可及性是首要问题。目前,中国建立起世界上最为完善的艾滋病检测网络之一,去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检测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国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创新工具和方式,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典范。

今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终止艾滋病病毒流行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全球90%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应知晓自身的病毒感染情况,但截至目前,全世界约367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一半无法获得治疗,差不多每5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就有2人对自身患病与否不知情。据官方估计,中国目前还有20万至40万感染者未被发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几年来在家就能自测的艾滋病检验试纸在网上持续热卖。2017年11月,某宝上某商户宣称累积销售40万的艾滋病检验试纸本月有近2.5万人付款,累计评论14万条。评价显示多数人都购买了血唾双检套装,绝大部分都表示检测后如释重负。那这种检测方式到底靠不靠谱呢?能否作为确诊或排除的依据?

11月30日上午,北京科技报记者独家走访了淡蓝快乐检测室, 在专业检测人员的帮助下,实测网上热卖艾滋病检验试纸的效果。

“唾液检测”是自主初筛方式之一

淡蓝公益是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密切合作的艾滋病检验的公益组织,他们对来访者进行检验和初筛。为了保护隐私,它被叫做淡蓝快乐检测室,除了大门LOGO上小小的防艾标志,其余在外丝毫看不出端倪。

▲迄今为止,淡蓝公益已在北京地区与各疾控中心合作开设了4个检测站点,为约10万人提供了免费HIV检测咨询服务。在天津、成都、青岛、杭州、深圳、昆明等8个城市还有15个合作检测室。


马跃是淡蓝公益的专业检测员,他为北京科技报记者介绍并演示了使用网上热卖同等原理的艾滋病试纸(口腔黏膜渗出液HIV检测,常被称为“唾液检测”)自主初筛的全过程。

首先,要明确用于检测样本的其实并不是唾液,千万不要情急之下把口水直接吐到试纸上就想检测艾滋病。需要采集的体液叫龈沟液,它是通过人体牙龈的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

龈沟液的采集位置在上下牙龈,是该位置自然分泌的液体。

一套完整的龈沟液检测设备包括采样棒(绿色)、样品提取管(直立)、滴管和检测尺

采集龈沟液需要使用采样棒在上下牙龈滑动来收集。只需把采集棒插入嘴唇和上牙龈或下牙龈之间,沿着牙床滑动即可。动作同刷牙类似,不过刷牙是上下滑动,这种采集手势是左右滑动。

健康牙龈的龈沟液分泌很少,采集时动作可以慢一点,尽可能让更多的龈沟液附着在采集棒上。

将采完体液的采样棒插入到装有稀释液的收集管中,反复扭动采样棒,让体液最大限度进入稀释液中。

使用滴管从收集管中吸取样品。

用滴管将样品滴入装有试纸的检测尺中,等待10到15分钟。

检测尺的使用跟验孕棒比较类似。左侧的C是控制线,显红的一条线表明体液已经流过了艾滋病毒的检测区。规定时间内T区出现红线,证明初筛结果阳性,需要去疾控中心做确证检测。规定时间内T区没有红线,则是正常。C区没有红线,则测试无效。如果超过半小时T区出现红线,那么完全不用担心,它没有任何意义。

据介绍,这款试纸检测原理就是对HIV的抗体检测。如果人体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HIV抗体层析至T反应区时,血清中的HIV抗体与预留抗原发生免疫结合成复合物,从而显现红色,后剩余的预留金标继续层析到对照线C线时,剩余的金标继续与此处包埋的多抗发生免疫反应而显色,即T,C线均为红色条带,表明血液中含有HIV抗体,若血清中不含有HIV抗体或低于一定量时,T区不发生反应,T线不显色,而C线处的多抗与金标发生免疫反应而显色,表明血液中不含有HIV抗体。基于这样简单的原理,任何经过国家食药监局批准的艾滋病检测试纸都是符合生产标准的。

除了规范的检测方法,同时也要注意,由于口腔体液的变化比较大,测试者一小时之内不能吸烟、饮酒、喝咖啡、吃刺激性食物。

所以,自主初筛要使用合格的产品、用规范操作的方法、严格自控。三种条件齐备情况下,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用艾滋病试纸初筛艾滋病是靠谱的,单次检测的准确率在95%以上。

这种防艾意识当然值得肯定,但检测的意义在于明确自己有没有感染,而无论“唾液检测”还是指血检测,都只算是艾滋病自主初筛(或HIV自我检测),属于补充排查手段。只有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才能出具确诊检测报告;自我检测很难做到严格控制,很容易出现不可控的变量,影响结果。

马跃也表示,除了龈沟液检测,指尖血检测也是同样的原理:采指尖血溶于稀释液,用滴管滴到检测尺上。现在的检测尺不仅能测艾滋病,还能测乙肝、丙肝和梅毒。使用合格产品,在规范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初筛,同样拥有很高的准确率。

当然,无论龈沟液检测还是血检都只是艾滋病的自主初筛,并非确诊。确诊是否感染HIV的机构(HIV确证实验室)会开据书面确诊报告。

窗口期的检测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艾滋病试纸的普及让很多高危人群和恐艾人群大批量地购买、频繁地测试。听起来很夸张,但是确实有恐艾人群对艾滋病过度敏感。

“我有一个测试者,曾经一个月测了30次”马跃说道:“他最应该进行的是心理干预。”

其实初筛有着明确的时间点,那就是必须过了窗口期(从HIV感染到检测能够给出阳性结果这段时间),即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6-8周以后。窗口期为2-6周,以高危发生的日期开始计算,2周后即可检测艾滋病病毒,以6周以后为准。对发生高危后未满6周的,2周后就可以开始自检,以求逐步释放压力,6周为阴即完全排除(高危后2、4、5、6周的艾滋病检测准确率分别为:53.775%、84.1%、99.45%、99.994%)。

▲让有需要的人及时接受检测,是提升HIV感染防治效果的一个关键步骤。(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频繁测试并没有必要,最好还是尽量养成定期检测的习惯。如果每次发生性行为都能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较好的保护措施,那定期检测间隔建议定为半年。

更贴心的尿检也已上线

11月13日,清华大学在自动售卖机中提供了“HIV尿液匿名检测包”,至此,海淀区已经有包括北大、北航在内的11所高校安装了此类售卖机,北语、北外两校今年有望安装。海淀区疾控中心表示,售卖机在明年年底前将覆盖区内所有高校。

▲清华大学校内的售卖机在11月13日安装后,目前检测包暂已售空。(图片来自网络)

检测包只是一个载体,把用户的尿液传回到实验室进行确诊。购买者把密封的尿样放回售卖机的投样箱里,厂家就会看到反馈,派人收回并送到官方指定专业机构检测;购买者会得到一个编码,尿样送回10天后凭编码就能上网查询检验结果,整个过程完全匿名。

这样的方式既方便又安全,海淀区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今年9月27日至11月5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除清华大学外的10所高校的售卖机在海淀区各高校卖出了37个。

各地检测机构上网可查

毫无疑问,艾滋病试纸在网络的持续热销有利于检测服务的触角对大众可及,让艾滋病检测成为了每个人都可以更方便进行的事,只有了解艾滋病的真相,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及周围的人,未来还应该探索更多渠道。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探索开展艾滋病自我检测,建立和完善与随访服务等工作的衔接机制,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一些公益组织和社会检测机构,还是能给予规范的操作并为感染者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让人们不至于得到错误的结果,与不至于在看到结果是阳性的那一刻而手足失措。

阳性结果是检测者最不愿去面对的,但是,虽然艾滋病目前仍未被完全战胜,但HIV抗病毒治疗方案发展到今天,已可以实现感染者长期生存,生活质量和寿命基本不受影响。因此,如果感染真的发生了,遵从医嘱积极治疗是最重要的事情。除了保证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保护身边的人,减少感染他人的可能性。

当然,如果是确诊艾滋病,国家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南和规范,这是需要到有HIV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的。在国内,可以通过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站查询各地提供检测和咨询服务的机构名录。

艾滋病检测的中国样板

2017年度的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联合国终止艾滋病病毒流行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全球90%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应知晓自身的病毒感染情况,但截至目前,全世界约367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一半无法获得治疗,差不多每5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就有2人对自身患病与否不知情。据官方估计,中国目前还有20万至40万感染者未被发现。

防艾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检测手段的可及性是首要问题。目前,中国建立起世界上最为完善的艾滋病检测网络之一,去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检测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国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创新工具和方式,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典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2016年中国1.69亿人次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占全球检测量的三分之一,新发现病毒感染者和患者12万多例。

吴尊友说,2008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检测量仅0.45亿人次,十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数逐年增加主要是检测力度加大的结果。

吴尊友说,截至2016年底,中国艾滋病病毒全人群感染率为0.06%,云南、广西、新疆、四川和重庆超过0.1%。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94.7%的新发现感染者和患者由性传播,其中异性传播占67.1%,同性传播占27.6%;中国新发现的病毒感染者中,男性是女性感染者的3.7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无偿献血、术前检测和孕产期检查对于检测量的贡献最大,且自愿咨询检测者阳性率远高于平均水平。因此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和提供更便捷的检测方式至关重要。

链接:

艾滋病认识八大误区

误区一:感染HIV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一旦感染HIV,这个人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其实不是这样的。HIV指的是艾滋病毒,而艾滋病(AIDS)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人体在感染艾滋病毒2年—10年甚至更久以后,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时,才会发展为艾滋病,出现感染、肿瘤等体征。

误区二:日常接触会感染HIV病毒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担心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艾滋病毒。其实,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即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有证据表明,HIV病毒不会通过接触、眼泪、汗液或唾液传染。因此,以下途径不会感染HIV病毒:与HIV阳性患者呼吸同样的空气;在HIV阳性患者之后接触马桶或门把手;与HIV携带者拥抱、接吻或握手;与HIV携带者共用餐具;在健身馆共用健身器材。

误区三感染HIV后一定会有症状

众所周知,感染艾滋病毒后会出现如低烧、淋巴结肿大、四肢无力等症状。其实并不是所有人在感染病毒后一定有症状产生。感染HIV病毒后,可能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无症状感染期,这个时期可持续约2至10年,这期间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而病毒携带者虽然已经被感染甚至可传染他人,但还没有发病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几年甚至几十年。

误区四感染HIV后很快就会死亡

人们之所以对艾滋病这么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高死亡率。然而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并不同,有些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甚至达到预期寿命。准确的说,艾滋病不经治疗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但目前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误区五同性恋一定会患艾滋病

由于很多艾滋病患者都是同性恋群体,导致人们将同性恋和艾滋病相提并论。客观讲,艾滋病确实在部分男同性恋中比较流行,原因是男性间的性行为更易导致黏膜破损和病毒传播。但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的传播并无关联,对于同性恋的过分恐惧和排斥反而会加大同性恋者的隐蔽性,增加防治艾滋病的难度。

误区六蚊虫叮咬会感染HIV

蚊子或其他吸血型昆虫的叮咬是不会传染HIV的。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不繁殖。蚊子在吸血时,不会将已吸进体内的血液再注入被叮咬的人,而是注入唾液作为润滑剂以便吸血。蚊子吸血后通常不会马上去叮咬下一个个体,而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消化吸进体内的血液。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因蚊子或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相关研究也没有发现过蚊虫叮咬会传播HIV的证据,即使是在有很多蚊子和AIDS病例地区,也没有发现蚊子会传染艾滋病。

误区七母亲是HIV阳性,孩子就一定是

如果母亲HIV阳性,传给孩子的概率是25%。母婴传播主要是围产期传播,孩子在通过产道时可能经摩擦、接触羊水和血液而传播,另外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避免的方法是,第一不给孩子吃母乳,第二可以剖腹产,第三服抗病毒药,使母亲血液中病毒减少到最低,产道的病毒可由25%下降到2%。

误区八安全套防不住HIV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男用乳胶安全套对艾滋病毒及其他性病传播的防护率达85%以上。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套,可以有效隔绝病毒。不过最安全的还是避免多个性伴侣、一夜情等高危性行为。

 

本文特别鸣谢:淡蓝公益、联合国艾滋病计划署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李鹭]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1201_651493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