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0年5月6日,经历了这个差点横跨寒暑假的漫长假期,我们终于开学了,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百感交集。
听爸爸妈妈说,这是个史无前例的寒假。而在国外疫情还在肆虐的形势下,我们能够开始学业,离不开一个伟大的群体。在这场抗疫战斗中,他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与冠状病毒斗智斗勇,与救治时间赛跑,指引防控方向,掌握防控大局。
他们,容不得半点谎言和虚伪。84岁的钟南山爷爷用严谨科学的态度面对病毒,他挺身而出奔赴疫情最严重的武汉,科学摸索病毒特征和传播途径,攻坚克难,与死神较量,给全国人民带来战胜疫情的阳光和希望。
他们,面对病魔勇敢“逆行”,坚守前线。73岁的李兰娟奶奶科学研判疫情,提出将疫情控制在武汉的“封城”措施。封城之后,她毅然带领团队支援武汉,救治危重病人,舍生忘死奋战,挽回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他们是科学家,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张伯礼爷爷,古稀之年临危受命,推动中医药全方位参与疫情救治;王辰叔叔,提出“方舱医院”策略做到应收尽收;陈薇阿姨,自主研发检测试剂、攻关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这些战斗在抗疫前线的科学家,攻坚克难,夜以继日研究病毒,减轻重症病人的感染和传播人数,引导我们国家科学施策、科学救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机会到达光辉的顶点。”病毒来袭,科学家知难而上,顽强拼搏。其实,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学习也是如此。当学习完这一课的知识,还会有下一个知识的难关需要攻克。学习就是需要我们在遇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厚积薄发,攻下一个又一个山头,积蓄前人的力量,达到新的顶峰。
有一种信仰叫“科学”,有一种职业是“科学家”,有一种担当是“造福人类”。疫情之前,家长老师们要求我们刻苦读书,希望我们考好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去大城市过上好生活。“疫情是面魔镜”,疫情之后,大人们理智地告诉我们:“读书是为了要做一个向钟南山们那样有知识、有担当的人。当危险困难来临的时候,不是害怕,不是逃避,而是用知识、用科学的力量去战胜他们,消灭他们!”
向抗疫科学家致敬。是您让我们明白了国家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才是这个年纪应该追崇的、应该追求的目标和真谛。长大后,我就成了您!(2020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