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珊瑚虫某
编者按:
一篇书评,一段回忆。
历代封面,品味经典。
科幻小说起源于国外,发展时间已经足够长,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国外的科幻大神和神作很多,例如,《严厉的月亮》和大师海因莱因,不知道这两个词组的一定不是真的幻迷,至少也是半路出家的幻迷,当然作为一个老科幻迷也没什么可值得炫耀的,但我觉得,一定要读过了包括海因莱因在内的国外科幻大师们的书,才有资格称自己是真•幻迷。
读迈克•雷斯尼克的时候,我便说过一个好的作家,不管TA讲述的是何种类型的故事,塑造的是哪类人物形象,往往会在字里行间不经意泄露出自己的思想,有缘的读者自然能接受到作家的这些心思,读进去了总能慢慢摸索到作者的一两分想法。
《严厉的月亮》从书名就知道故事和月亮有关,月球上爆发的一场看似游戏的政治活动是全书的主题内容,但我个人不认为这是一部政治向作品,也不想对这个方面展开讨论,只郑重推荐每个幻迷去阅读,每个人都会读出不一样的东西。
我首先感兴趣的是男主背后的男主—迈克,其实给迈克定下性别并不完全准确,但书里迈克的基调已经是男性身份了,呈现给故事里的民众的性格特征也是按男性设定的,给一台电脑里面产生的自我意识赋予性格、赋予人类意义的性别,在我们今天读来并不罕见,但要知道《严厉的月亮》成书于1966年,那么1966年有何特殊?
1966年本身并无特殊,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现代计算机诞生,1959年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问世,1964年,IBM第一代360系列计算机问世,换作是我,我肯定不可能在1966年就写出这样一个角色—迈克,用今天的话说,迈克就是一个自我进化产生出来的、有自我意识的AI。单单这样罗列计算机初创史可能意义不大,再横向对比一下,1966年我们在干什么,恐怕那会我们还没人能有这样的前瞻性,意识到AI的诞生。即使在美国,现代计算机诞生十几年后就能“预测”到AI这种事的大牛,恐怕也是不多的。
我说过我不认为这是政治向的小说,因为AI迈克从一开始就只是把这当做一个很刺激很有趣的“玩笑”,他控制着月球各处的官方建筑和公共场所的气温、气压、氧气量,监控整个月球的电话线路、掌握着月球“管理者”所有的机密文件,月球所有的经济、金融往来也是以迈克的计算能力为基础,无线电、雷达、弹射发射器也是迈克操控,迈克超强的计算能力给男主及其“革命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甚至可以一路预测“革命”成功的几率,这样的力量站在任何一方,恐怕都已经有了一大半的胜算。
那么迈克作为一个AI,一个高级的AI,凭什么就能和男主站在同一阵线?这不是网络爽文、男主没有自带主角光环,迈克愿意帮男主除了觉得这件事“好玩”,更重要的是男主把他当“人”看,真心把他当做朋友,一开始男主在迈克那里是唯一的朋友,后来变成唯一的男性朋友,再后来是最老的好朋友,从“革命”开始到最白热化的时候,男主都一如既往地要读迈克自编的笑话,并且认真评级和分析,告诉迈克哪些好笑哪些不好笑以及原因,这对迈克来说是和“革命”一样重要的事。
对有自我意识的AI要不要真心以待,要不要理解并认同AI的“人性”,海因莱因的答案是肯定的,男主在迈克诞生之初就把他当做朋友,迈克的回报就是一场“革命”的胜利,他对认定的朋友充满爱和真诚,以及忠诚。
当然作为人,永远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戒心,男主中途不是没有想过迈克倒戈,或者觉得无趣了突然退出,又或者他把革命核心成员取而代之,虽然这样的想法一闪而逝就被男主摈弃,但我认为这恰好是作者的厉害之处,迈克有人性,男主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从来不完美,对AI的怀疑哪怕很短暂,才符合“人”的本心。
迈克的性格也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最初像个天真的稚童,有了人类朋友后,更多地了解了“人类”,慢慢开始成熟和完善自我意识,这个过程在真正的人类身上是漫长的,但在迈克那里是很迅猛的,以至于最后的结局让我忍不住有很暗黑的猜想。
其次里面的婚姻模式也让我很感兴趣,在书里面,月球上的人口不多,因为生产环境的不同,月亮上的社会法则、文明规程和婚姻家庭与地球大相径庭,如果是我在年少时看本书可能意识不到作者的用意,只会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看月球的婚姻形式,对其中的描述一带而过,而我现在看的时候则觉得很有意思。
人类发展到今天,各地区主流文明社会基本都是男权社会,女性在家庭、在社会的地位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出现并发展,当时社会舆论以及男性们的观点如何我并没有深入了解,但海因莱因在《严厉的月亮》里面设想的几种婚姻模式却很特别,虽然作者只阐释了男主身处的那种婚姻模式,对其他形式仅仅有所提及,但总的来看他设想的婚姻全都打破了一夫一妻制、更打破了男人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从男主所处的家系婚姻可以看得出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甚至颇有点母系社会的影子。
在月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女性对自己的自主权和支配权也是当时的美国没有达到的高度,纵然月球社会是因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才抬高了女性地位,但起码经过激烈的矛盾冲突甚至流血事件以后,月球已经没有人从骨子里轻视、蔑视女性,而是真正做到了尊重女性的一切自主权。因此我更愿意一厢情愿地认为海因莱因在当时的环境是对初诞生的女性主义抱有善意,并且支持平权,才写下了那样的婚姻,和那样的女性境况。
当然,这部分在书中不是重点,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地方,并不影响全书的阅读,除了AI、女性地位,结合60年代的历史背景,书中出现的中国的形象,也很耐人寻味。
60年代我们内部什么样无须赘述,外部环境更是步履维艰风雨交加,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宣传也可以查得到资料,当时中国在西方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往往让人又怒又笑,而在这本书里,中国不但在作者的笔下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对其形象的塑造更是难得的中立,不同于现下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讨好而刻意在影视作品里加入中国元素,那会儿的美国和中国可是排头几号的对立关系,作者是对中国有过什么样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写出这样一个中国形象的呢?现在读来简直不能相信这样的描述在60年代就能写成并公开出版,我个人看来书中中国的形象更符合现在好莱坞影视成品里的中国。
看得出来关于中国的描写并不是海因莱因刻意为之,中国在书里的戏份也并不多,在宏观视角下去推进月球的“革命”,中国是绕不开的政治因素,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能中立、客观地点到中国,让我作为一个中国读者充满感激和情不自禁的亲近之情,也让我揣摩到大师的胸襟、眼界已经超越了时代的进程,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绘了未来的政治格局。
当然,科幻小说如果失去小说的特性,便不能称之为一部好作品,除开上面我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严厉的月亮》本身也是一部十分有趣的小说。
大师已逝,惟有读书才是最好的缅怀。